自古以来,伯乐与千里马的故事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伯乐以其独特的眼光和深刻的洞察力,发掘并培养出了众多千里马,为世人所称赞。伯乐,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形象,代表了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推荐人才的能够知人善用的慧眼之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句话出自唐代韩愈的《马说》,一般的来说,我们都会用这句话形容伯乐的重要性。人才有的是,但能发现人才、任用人才的伯乐太少了。为什么伯乐那么稀缺那么不常有?到底什么样的人,才能称得上伯乐呢?
一、伯乐本身也是千里马式的人才
伯乐并非简单的马贩子或养马人,而是对马匹有着深刻理解,能够准确判断一匹马是否具有千里马特质的人。这种深刻理解,往往来自于对马匹的长期观察和照顾,对马匹的习性、特点、优势的深入了解。千里马,原指善跑的骏马,可以日行千里。现在常用来比喻人才,特指有才华的人。于是,人们就将人才比作千里马,人才的被发现、被鉴别、被重用,就如同千里马遇到了伯乐。
其实,伯乐本身也是千里马式的人才。只是他的才能并不是日行千里的跑,而是有着对马匹的深刻理解和洞察力,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练就自己的识马本领,从而才能准确判断一匹好马的潜力和能力。千里马和伯乐都是拥有一身本事的人才。相声大师侯耀文慧眼识珠,发现了郭德纲这位“千里马”,此后郭德纲的相声事业一飞冲天,侯耀文是郭德纲的伯乐,郭德纲拥有真本领的千里马。如今,郭德纲及其德云社已经火遍大江南北,他亲手带出了岳云鹏、孙越、张云雷、秦霄贤等众多相声千里马,这里郭德纲是后辈、徒弟们的伯乐。
二、能识别人才、有知人本领的人,比人才更难得
在我们这个充满竞争与挑战的世界,人才是企业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然而,除了发掘和培养人才之外,还有一种更难得的存在——那就是能够准确识别人才、具有卓越知人本领的人。这样的人,不仅自身具备极高的素质和能力,而且能够慧眼识才,发掘出他人的潜力,引领团队、企业和国家走向成功。
人才的识别并不仅仅依赖于个人的知识、经验和直觉。现代社会中,各种信息和观点纷繁复杂,让人眼花缭乱。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真正能够通过细致的观察、深入的了解和分析,准确地判断一个人是否具备真正的才华和潜力,并非易事。这种技能需要高度的专注力、敏锐的洞察力和广阔的知识视野,同时也需要长期的实践和积累。
具有知人本领的人往往具有更为广泛和深入的社交网络。他们不仅能够在职场中游刃有余,也能够与各种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他们能够倾听他人的需求和想法,理解他人的弱点和优点,从而更好地发挥他人的优势,激发他们的潜力。这样的社交网络不仅能够为个人带来更多的机会和资源,也能够为企业和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即使具有了这些技能和资源,真正成为一位优秀的识才者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他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反思和提升自己的能力,保持对新知识、新观念和新方法的敏锐洞察力。同时,他们也需要学会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保持客观、公正和理智的态度,不被情感和偏见所左右。
因此,识别人才、具有卓越知人本领的人比人才本身更难得。他们不仅需要具备卓越的素质和能力,更需要拥有独特的眼光和思维方式,以及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和洞察力。他们需要有足够的勇气和决心,坚持自己的信念和判断,不断探索和追求卓越的知人之道。
三、拥有权力和地位的伯乐,更是屈指可数,世间少有的大才
一个人如果身居高位、权倾四野,那他是不是伯乐呢?如果他拥有权力和地位,而身边没有贤才辅佐,那么他就不是真正的伯乐。历史上真正能够做到知人善任、雄才大略的领袖也不算多,《三国演义》中的孙策就堪称伯乐之一。孙策人称“小霸王”,这是他上阵勇猛*敌的表现,这是代表他做事果断的行为。其实孙策善于广交文武名士,情感世界非常丰富,文武兼备,必要时做能到屈己待人,政治才能非同一般。
由于孙策善于招贤纳士,以诚,以信,以德待人,必要时也以威服人。孙策委曲求全于袁术门下时,得到袁术谋士吕范的帮助,以父亲所得的传国玉玺为抵押,借袁术兵马三千,开始了扩建疆土的战斗生涯,吕范并且从此跟随孙策左右。在扩大江东地域诸多战争中,招纳了许多文臣武将。例如,以友谊使得才能出众的周瑜自动来辅佐;以诚之心,登门求得东吴治国能人张昭与张纮入列;以影响力赢得打家劫舍之王周泰、蒋钦带功投奔;以信与威武使得名将太史慈归顺;以治军能力吸引董袭立功入伍……这些人才的发掘,说明孙策广招贤能的伯乐本领不是一般人可比。
袁绍袁术兄弟二人,出身于四世三公,都是割据一方的豪强军阀,后皆被求贤若渴、知人善用的枭雄曹操所灭。曹操不惜一切代价去吸引和招揽各种人才,其帐下有许多著名的文臣武将,如荀彧、郭嘉、张辽、徐晃等等,这些人在其麾下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样的,“三顾茅庐”的刘备也是善于发掘和培养人才的伯乐型*。还有出身市井的刘邦、做过乞丐的朱元璋,都是重才求贤的伯乐大才,具有杰出的领导力和军事能力,提拔众多英才辅佐才成就大业。
四、伯乐亲自培养儿子的故事
相传,伯乐有了儿子之后,很想把自己相马的本领传承下去,为此写了一本《相马经》,每天潜心传授相马的经验给儿子。很快,儿子长大了,伯乐认为儿子可以出师了,就让他去寻找千里马。临行前,儿子问了伯乐一句:“到底什么是千里马呢?”伯乐笑答:“脊骨弯曲,额头隆起,眼睛突出,善叫会跳。”
儿子牢记这16个字,背着行囊出发,去寻找千里马了。一年过去了,伯乐的儿子走访了许多地方,却始终没有寻到父亲说的千里马。一个夏日的夜晚,因为走得太累了,又没有地方能住宿,伯乐的儿子就在临近的池塘边休息。荷塘边传出蛤蟆的叫声,伯乐的儿子定睛一看,喜出望外:“简直就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然后,他就捧起了一只蛤蟆,开始回乡之路。
到家后,儿子忍不住把蛤蟆拿到伯乐面前说:“父亲您看,这就是我找到的千里马,它完全符合您说的:脊骨弯曲,额头隆起,眼睛突出,善叫会跳。”伯乐见此情景,简直是哭笑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