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单元中存有车辆的识别信息,一般安装于车辆前面的挡风玻璃上,路边单元安装于收费站旁边,环路感应器安装于车道地面下。
当车辆通过收费站口时,环路感应器感知车辆,路边单元发出询问信号,车载单元做出响应。
不同单元会进行双向通信和数据交换,并且向中心管理系统发送车辆识别信息,如汽车 ID 号、车型等信息。
数据库会根据不同情况,以控制管理系统做出不同的动作,例如扣除过路费,或送出指令给其它辅助设施工作。
目前,办理 ETC 的主流机构是银行,需携带身份证、驾驶证、行驶证以及营运车辆的相关资料,到银行就近网点绑定银行卡即可。
另外,每个高速口都有办理 ETC 的网点,要使用 ETC,只需正确安装在车辆前部挡风玻璃等有效识别区域即可。
我国 ETC 的发展,可以追溯到 1996 年 10 月,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举行 ETC 交流会,自此开启我国 ETC 的建设发展之路。
1996 年,北京首都高速公路发展有限公司与美国 Amtech 公司在首都机场高速公路进行了 ETC 实验,这是我国首条 ETC 收费通道。
2004 年,广东开通 150 条高速公里收费车道,实现省内不停车联网收费,并且然后在上海、江苏等地进行试点,然后逐步普及。
2015 年,全国已经基本实现 ETC 联网,主线收费站的 ETC 覆盖率达到 100%,全国 ETC 用户数量超过 2000 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