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图可见,此时原先“E ”显示的值变成了完整的数字。
这就是处理位数不超过15位数字的最快捷方法,没有之一!
第二种情况:位数大于15位的数字
现在我们使用len函数来计算数字的长度,公式为:=LEN(A2)
len函数是专用于计算字符长度的文本函数,这里它计算得到所有源数据数字的位数。
从规律来看,录入超过11个字符长度的数字,系统会自动转换为“E ”的科学计数格式,此时它只显示前6位数字,并在第一位数字后添加小数点。同时,“E ”符号后数字,与源数据数字的长度相关,会比其长度小1位,即15位数字,录入后会显示为“E 14”。
此外当录入数字长度超过15位,其后续数字全部自动显示为0,且是在数字本身直接进行的变换。
而当数字长度超过17位后,则全部显示为“E 17”,这也是录入18位身份证号码时常见的格式问题。
关于长数字的变更规律,大家要在实际工作中加以总结。
接下来我们还是来看如何解决这类问题。
由于我们已经知晓当输入的数字超过15位时,会自动将后续数字转换为0,因此数字本身发生变化,则不能再利用自定义格式的快捷操作,因为它不会产生效果。
那么我们必须在录入数据之前,预先设置单元格的格式,使录入的数字成为不受科学计数格式影响的文本数字。
也就是说,文本数字不会受到系统对长数字的限制和自动调整。
因此我们有两种常用方法。
1.设置一列单元格为文本格式。
在文本格式的单元格内输入任意数字,都会别识别为文本,而非数值,也就是无法被系统自动执行科学计数格式的调整。
2.录入前输入符号“'”
这个符号是英文单引号,大家要切记输入法的中英切换。
输入单引号之后再录入长数字,它也会被识别为一个文本,同时这个单引号符号不会显示在单元格上,而是隐藏在编辑栏中实质存在的代表文本的一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