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纠结时如何做选择,心理咨询一对一免费

首页 > 实用技巧 > 作者:YD1662023-11-10 16:53:05

人在纠结时如何做选择,心理咨询一对一免费(1)

最近在看一部热播剧《一路朝阳》,讲述的是两个“80后”女孩在大城市的奋斗经历,剧中一个是律师事务所的行政助理李慕嘉,一个是售楼部经理田蓉。两个女孩互相扶持,一路走来非常不易。

田蓉在买房这件事上凭借自己犀利的眼光和敢于冒险的精神总是能非常利落做出决定,作为另一位主角的李慕嘉面对职业发展和感情生活的时候也会一步步进行审慎思考后,做出让自己不后悔的安排。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了,身处复杂的社会生活中,我们面临着如何一步一步“打造”自己的生活,如何在生活中去做一个有主见的人。

人在纠结时如何做选择,心理咨询一对一免费(2)

1、可以随意爬行的自主

埃里克森认为人的生命周期被分为了8个阶段,他认为个体发展阶段理论,每个阶段都有一个独特的挑战和任务,它对人格的产生有积极和消极的作用。

在幼儿1岁半-3岁的时期,他想要开始探索世界,那么就需要发展自主意识,学习爬行、走路、到处玩,什么东西都看一看、尝一尝,他会对自己不认识的事物非常好奇。

也许我们会看到,小孩子会很喜欢出门去楼下的小公园,跌跌撞撞地乱爬乱跑,对路边的花花草草动手动脚,坐在沙地里一把一把地抓起沙子玩。有时他们看到大人在做什么,也会学着去做,看到大人在玩什么,也想要尝试去玩。

如果在探索过程中,幼儿遭遇了过多挫折或处理不当,比如总是不被允许去触碰新事物,则容易失去自信,对自己的能力产生羞愧和怀疑。

想要了解自己在这个阶段有没有完成自主与羞愧的发展任务,不妨问问看,父母对于三岁以前的你是怎么描述的。他们在提到你喜欢动来动去,到处乱跑的时候,他们又是采取什么方式应对的呢?父母允许你在什么时候可以自由探索,在什么时候必须注意安全不能乱走乱碰呢?

2、可以自由发言的自主

在网上看到一个例子,有位家长前来咨询,好奇自己的教育哪里出了问题,说他非常重视孩子自主精神的培养,鼓励孩子勇敢表达,要有自己的判断,结果孩子上学后,却成了刺头儿,在课堂上总是公开发表一些反对意见,影响了老师正常的上课安排。

各位糖丸们的班级上,有没有这样一位“刺头儿”呢?如果时间倒流,我们重新回到那个课堂里,你会不会想要跟之前作出不一样的选择?

比如说,我觉得班里“刺头儿”就很好,有些事情就不应该听老师的,该杠就杠。

或者,我以前就是那个“刺头儿”,其实没有必要刻意和老师对着干,天天喊着反对老师,反对学校。

在班级里该发言还是不该发言呢,我想大家还是很为难。

文化心理学家Kagitcibasi曾提出,自主性与关联感两者同高才是最佳发展模式,意思是说,把孩子培养成跟集体更和谐一致的人,和更独立、更有自己想法的人,这两类教养目标是应该共存的。

如果小时候父母一味地教导我们在班级中要听老师的话,服从学校安排,不要有太多自己的观点表达,那其实只是偏向于培养我们的集体主义意识,而忽略了个体独立发展的部分。能够有反对意见的提出,恰好说明了个体独立发展的部分被父母培养的比较好,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再把重点调整到重视社会规则与责任,学会尊重集体与他人的部分就好了。

所以,不要觉得说自由发言这部分不重要,或许现在回看过往的言论十分羞耻,觉得非常幼稚,但那正说明了一个自由表达的小孩正在成长为有主见的大人。

3、可以自己做出决策的自主

记得每一年的儿童节,我妈妈总会问我一个问题,你想要什么礼物?

随着年龄的成长,父母也逐渐意识到,需要让孩子自己做决定,这个自己做决定的过程也是发展我们自主性很重要的部分。

人在纠结时如何做选择,心理咨询一对一免费(3)

从小到大,父母常常代替孩子做出决定,比如说应该选什么衣服,应该选什么学校,应该选什么专业,应该选什么工作……那么当我们长大需要独自生活的时候,还是会习惯依赖由他人来做决定,应该跟谁恋爱结婚,应该买什么房子车子。

生活向我们提出的问题无穷无尽,在习惯想要问别人意见的时候,自己尝试做出决策看看,其实你也可以做到的。

人在纠结时如何做选择,心理咨询一对一免费(4)

1、从书评/影评开始,构建自己的小观点

过往太过于习惯充当认同他人的角色,不管别人输出什么内容都觉得他说的很好,而当需要自己发言的时候,却什么都说不出来。

我们可以从身边的事例谈起,这里向大家推荐写书评或影评的方法。

看完电影后,小小的一段话,写完就发在自己的朋友圈里,可以独自欣赏也可以和朋友们热烈讨论。

看书的时候,我们可以有意识找出表达作者看法的部分与作为辅助说明的例子,看看作者是如何进行阐述的,我们就可以开始模仿这样的结构,有理有据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2、有时候“直言”比“同意”更好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哈罗德·西格尔研究发现,当一个问题对某人来说十分重要时,如果他在这个问题上能使一个“反对者”改变意见而和他的观点一致,那么这个人更倾向于喜欢那个“反对者”,而不是一个从始至终的同意者。

因为“改宗者”敢于直言是非,会让讨论更有意义,而那些没有是非观念的“好好先生”给人一种没有能力的感觉,也不能使讨论深入。简单说就是“反对者”比“好好先生”更受欢迎,这一发现即“改宗效应”。

这里还可以给大家附加一个直言时的小技巧,让你表达起来更有底气,就是尽量不要用“听说”、“大概”、“有可能”之类的模糊性词语,多用一些“我认为”、“我建议”之类的干脆利索的词语。试着说一下,有没有感觉到自己增添了一点力量呢。

人在纠结时如何做选择,心理咨询一对一免费(5)

3、从历史、文学中汲取更多过来人的经验

由于年龄的原因,我们相比于年长者确实没有那么多的人生阅历,但书籍是一个可以打破时空的限制,去阅读前人如何去经历和应对人生跌宕起伏的方式。有时候通过这样的阅读,我们能够了解到更多样的活法,更多种对生命历练的解读。

书籍不仅能给我们提供专业上的支持,像是哲学、历史、文学、逻辑类的书籍,这些书中蕴含着人类社会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即便你不去深入钻研,只是多读多看,那么你的思辨能力也会有所提高。

通过与书为友,我们可以拓宽视野,增加知识面,从而更好地理解世界。一个有主见的人除了依靠自身经验做出判断,也更懂得收集其他人的经验作为养料,帮助我们充分思考后提出属于自己的结论。

6月15日,在北京工人体育场举行的一场国际足球邀请赛中,阿根廷队对阵澳大利亚队。

球场中出现这样一幕,阿根廷队球员梅西在比赛中突然遇到了一名球迷闯入球场,与其热情拥抱,拥抱后这位小伙子还在球场中尽情奔跑了起来,后被工作人员及时制止,带离了现场。

他出现的那一刻,我们看到他脸上是抑制不住的笑容,发自内心的喜悦和幸福。

当你决定要鼓起勇气去表达或者做某件事情的时候,前提是你能够为这个事情的结果负责。在这个事件里,那位球迷也是按照规定,接受了相应的处罚的。

不过,我们确实可以借用这个场景想象一下,你就是那位球迷,你站在球场的观众席上和你的目标相隔着一段距离,现在的你似乎还在犹豫,迈不开脚步靠近这个目标。

我知道有勇气很难,难的点是我们会陷入纠结、犹豫,很担心做了错的决定会后悔,不能坚定自己的立场,但有勇气之后,你就更有可能得到自己想要的。

最后想告诉大家的是,勇敢者先享受世界,希望各位也能尽情享受这个世界。


【安慰记心理小店,一个有超多实用方法和工具的心理便利店,欢迎来坐坐。】

同名公众号:安慰记心理小店

兔子洞体验免费心理树洞

平行世界参与心理能力训练

工具包得免费心理自助工具包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