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颂语言表达特点,黄河颂用了象征手法

首页 > 实用技巧 > 作者:YD1662023-11-13 05:52:59

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黄河颂语言表达特点,黄河颂用了象征手法(1)

《黄河颂》教学目标

感受诗中的黄河形象 领悟黄河所凝聚着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引导学生通过品味作品语言,联系时代背景,把握黄河源远流长、胸襟博大、气势宏伟的特点,感受蕴含其中的中华民族同仇敌忾、伟大而又坚强的精神。

细心揣摩课文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 学会做批注

引导学生学会为作品中的关键语句、精彩内容做分析式批注、概括式批注、评价式批注、感想式批注等多种类型的批注。

《黄河颂》课文讲解

《黄河颂》虽然是一首现代诗,但语言浅显易懂,情感豪迈直露,学生理解起来并不会有太多障碍。这一课的教学,应当以诵读为主, 同时可以借助音乐的力量,通过直接诉诸听觉的音乐打动学生的心灵。

诵读前,可以通过背景的介绍、情境的引入调动学生内心的情感。 教师可以利用七年级上册学过的朗读的知识和技巧对学生进行点拨,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把握作者笔下塑造的奔腾不息、气势宏伟的黄河的形象, 体味作品中奔涌而出的澎湃激昂的民族情感。

至于诗中采取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如直抒胸臆、呼告、比喻、比拟、反复等,都比较简单, 学生容易理解,不必做过多讲解,而是应该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加深体会,进而模仿运用。

本课的“思考探究”的两道题分别是基于诗歌内容和写法而设计的,比较简单。“积累拓展”部分专门设计了要求学生学习做批注的题目。 这种方式在之前的教学过程中可能使用过,本课则集中设计了一些批注示例,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模仿,自行对课文中的精彩语句进行批注。

学生初学做批注, 教师可以适当引导,但更应该提倡真实和个性化的阅读体验,而非千人一面。此外,做批注不仅仅是一项学习任务,更是一种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 应该引导学生把这样的习惯落实到日常的课内外阅读中去。

THE END

文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官网

图片/unslpash

收集/谢冉韫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