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在兰亭序正文上的“乾隆鉴赏”
三、钤印的基本套路——锦上添花勿成“画蛇添足”
首先要搞清楚,为什么要钤印。上文说到,主要是从实用角度讲“验明正身”,从艺术角度讲“锦上添花”。
书法作品上印章不可随意钤盖,不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而是有一定的审美法度。钤印不当,非但不能锦上添花,反而会“画蛇添足”,破坏整幅作品的艺术效果,甚至变得庸俗、粗俗。因此,需要仔细斟酌、反复推敲。以下几点提请关注:
1、宁缺毋滥
钤印数目,多用单数。“用一不用二,用三不用四,盖取奇数,其扶阳抑阴之意乎。”印数不宜多,过多则显杂乱,喧宾夺主,看上去热闹,实则很没有品位。一幅作品如果用多印,需选择不同形制,切忌雷同。
2、大小相宜
印章大小,应与作品的幅式大小相匹配。款后印,应与题款字大小相仿为宜,小一点亦可,一般不能大于题款字,大则不雅。除非手札般小幅作品,印面可略大,当然,如果有小印,则更为贴切。钤用大小不一的两枚印章时,要上小下大以求平稳。
3、位置妥当
钤印,位置极端重要。一幅作品,总有虚实、疏密。密处不够紧凑,用印章补;疏处如觉空荡,用印章填,就像挪动“秤砣”一样,随着钤印未知的不同,作品的感觉也会不同。款尾姓名、字号章的位置要安排精到,若题款下留有空白,则钤在署款之下;若无空白,宜左不宜右。款尾印章要保持适当间隔,一般不宜少于一个印面的距离。既忌拥挤,亦防松散。一幅作品同时钤用引首章和压角章,忌排一边。压角章宜放在左下角,与引首章成掎角之势。
4、风格协调
印章的风格,应与书法作品欣赏的书体、风格相协调一致。如单刀直入的急就章,不宜钤盖在小楷作品上,奔放雄肆的书法作品,不宜钤盖娟秀工丽的细朱文印,否则,便格格不入。钤用闲章,不仅要注意使其内容与作品正文浑然一体,不可违悖,而且应注意保持印章内容与风格的协调一致,如“江山如画”印不能刻得残损支离,“风流人物看今朝”印不能刻得妩媚绵软,如此等等。
5、轻重相配
一般而言,朱文印份量视觉感受较轻,白文印份量视觉感受较重。墨色淡雅、笔画较细之作,宜钤朱文印,墨色浓重、笔画较粗之作,宜钤白文印。
四 、治印章料的选择
古人用铜铸印,也有用玉刻,陶刻、石刻等等。今天我们普遍用石刻。理论上所有石头都可以刻章,但事实上,能用来刻章的石料并不多见,而且,越是多见的,越是石质较差,越是少见的,越是石质较好,所以价格差距非常大。
好的印石,石质细腻无杂质,质地紧密比重大,透明度高,纹理自然。常言有“六德”,分别是“细、沉、凉、润、透、油”。
“细”,是指印石的颗粒细微,内部结构单一,无杂质或少杂质。
“沉”,是指石的固压结晶情况好,比重比较大,入手有沉甸甸的感觉,不会酥脆,不易碎裂。
“凉”,指印石的手感温度,较一般石材清凉。
“润”,指印石的手感湿度,摸起来很滑,有含水的感觉,表面反射光泽不浮,向内收敛。
“透”,指印石的透明度高,冻化程度好,如同液体凝结一样。
“油”,是指印石表面有油质感,而且是从石头里面沁出来的。
从这个标准看,田黄、鸡血、冻石都是上好的材料,只是一般人用不起,因为太昂贵了。
寿山田黄
昌化鸡血
青田冻石
普通的石料,初学练习用的,10-20元一方,好一点的,100元以内。
我们平时用印,100元左右的章料,就不错了。只是各种章料,品质不同,价格差距甚大,比如我们商城的印石,几十元一方,如果遇到不良商人,往往会打折以后还卖给你上百元。
从治印的角度看,过硬的也不行,太脆的也不行,特别是有杂质的,线条到了那里就过不去,过去了也不顺溜甚至崩坏。已经开裂的肯定不能用。
五、用什么印泥?如何保养?如何钤盖?
印泥要讲究,千万不能贪图便宜。一枚精美的印章,如果印泥不好,钤盖效果就会很差,比如说印油晕染,色泽暗淡不均。一般而言,大幅作品多用色泽深沉一点的印泥,小字则多用朱红印泥。尤其在黑底上钤印,则必须用朱红印泥。清代民国以来为求古雅效果而多用古色印泥,以求其深沉凝重。
市面上印尼的品种非常多,五颜六色。实际上,常用的就那么几种,这里用实拍的图片做一个描述。
朱砂(色泽朱红二沉着,最常用,价格最高)
八宝(色泽艳丽,比朱砂略橙,最常用,价格也高)
朱膘(色泽明快,略偏黄,小幅清雅作品更合适)
堆朱(色泽类似朱砂,但朱砂矿物含量少,价格略低)
仿古(在朱砂基础上加了其他的颜料,所以价格较低,分为深浅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