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差率怎样计算,误差率计算公式百分比

首页 > 实用技巧 > 作者:YD1662023-11-17 12:27:01

根据成绩单,逐列计算,以语文科目为例,语文是BB列,总分是BA列

实考人数 =COUNT(BA14:BA344)

第一等级的名次起始为1

等级的名次结束为=BA10 ROUNDDOWN(COUNT(BA$14:BA$344)*$AZ10,0)-1,意思就是根据人数比例,计算出对应的人数,加上起始的名次,就是结束的名次

后面等级名次的起始就是上一个等级结束名次 1

然后逐科进行判断,嵌套判断名次是否在对应的名次区间

=IF(BB14="","",IF(BB14<=BB$9,1,IF(BB14<=BB$7,2,IF(BB14<=BB$5,3,IF(BB14<=BB3,4,5)))))

最终,如果单科等级-总分等级≥2,就是偏科

方法2的缺点:

  1. 此处五个等级的划分是否合理
  2. 人数越少该方法区分性越差
方法3:计算离群值(异常值)

离群值顾名思义,学生各科成绩先要确定理论上的边界在哪里,如果有某科目分数超出了这个理论的边界,那就是脱离了群体,如果是脱离并且是低于群体的异常值,那就是偏科

其实这里借用的是箱型图的概念,感兴趣的可以搜一下,一组数据,根据上下四分位可以框出这组数据的边界,超出边界的就是异常值

误差率怎样计算,误差率计算公式百分比(5)

  1. 相对名次=排名/实考人数
  2. 计算上下四分位差
  3. 理论最低值是下四分位 1.5*四分位差
  4. 低于理论最低值

误差率怎样计算,误差率计算公式百分比(6)

首先计算相对排名,在方法2中我们计算了实考人数,

相对名次=排名/实考人数,这里的排名指的是年级排名

下浮(下边界,下四分位)=QUARTILE(CG14:CO14,3),这里CG到CO列是学生各科成绩的相对排名,是算这一组数据的下四分位

上浮(上边界,上四分位)=QUARTILE(CG14:CO14,1),这里CG到CO列是学生各科成绩的相对排名,是算这一组数据的下四分位

理论最小值=CP14 1.5(CP14-CQ14),即下四分位-1.5(上四分位-下四分位)

上面这几个指标不懂可以搜一下箱形图的计算,就明白了

最后=IF(CG14="","",IF(CG14>$CR14,CU$13,"")),就是将各科的相对排名与理论最小值进行比较,如果小,那就是偏科

方法3的缺点:

  1. 要说这个方法的缺点,那就只有不好解释,因为要铺垫很多其他的内容
  2. 理论上比方法2准确,但大家更容易接受方法2,因为方法2好理解
方法4:前后定位

这个方法比较简单,如果学生的各个单科中,只要有排名在前30%的,那么其他几科,只要排名在后30%,就算偏科

  1. 相对名次=排名/实考人数
  2. 优势学科排名在前30%,偏科在后30%

误差率怎样计算,误差率计算公式百分比(7)

首先计算相对名次,与方法3中的计算方式相同

然后逐个科目计算,横向是否有科目处于前30%,并且当前科目是后30%

=IF(CG244="","",IF(AND(COUNTIF(CG244:CO244,"<=30%")>=1,CG244>70%),DF$13,""))

我们这里借用的是方法3的相对排名计算结果

方法4的缺点:

  1. 由于存在实考人数的差异,对于人数较少的科目,理论上排名会比较靠前,人数较多的科目,排名靠后的几率会更大

以上为四种计算偏科的方法,供参考,如果有问题可以私信我讨论,欢迎指正,需要文中附件请留下邮箱[呲牙]

,
上一页12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