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转模式怎样设置回去,设置里面怎么开反转模式

首页 > 实用技巧 > 作者:YD1662023-11-24 00:18:48

反转模式怎样设置回去,设置里面怎么开反转模式(1)

第五章 反转情绪的策略和方法

反转情绪和改变情绪的方法,基本上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分别是观、动、转、建。

第一类方法是观。

“观”就是觉察和抽离,让你和情绪产生分离。在生活当中运用觉知的方法就是“观”,观就是让自己在抽离的观察者的位置,能够看见自己所处的情绪模式,看见自己是怎样在其中受苦的,看见情绪在向你表达怎样的意义,看见情绪是如何形成的,看见你是如何反复掉在这样的习惯里面的。

有一女学员纠结于收到心仪男孩的表白却迟迟不敢接受,因为她不确定男孩是真的喜欢她,还是因为别的原因,比如同情她长相平凡不被注意,甚至是好奇她这种普通女孩的世界才来表白的。

问题就出在,她在心里否定自己,觉得自己配不上被男神级别的男孩爱慕,觉得自己不值得。这时候如果她能“观”自己,看见自己的消极情绪是如何形成的,过去的什么经历和评价让她形成了这种自卑的情绪,与事实互相观照,她就能发现是自卑让她忽略了自己身上有很多值得被爱的地方,当然也是自卑让这个男孩在她眼里多了很多高不可攀的优点,而这也许并不存在。

在“接受与实现疗法”(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简称ACT)中很重要的一步就是要引导来访者放下我执,也就是放下对自我概念的执着,从第一人称的经历的自我(情境性自我)的视角,切换成抽离的、观察的观察性自我的视角。

●比如:让来访者想象一个无限延伸的棋盘上摆着对阵的白子和黑子,分别代表了积极体验和消极体验。让来访者去想象自己并非其中的棋子而是作为背景的棋盘,其实可以有痛苦的记忆和不好的想法,而且可以让黑白子的战斗继续。由此来访者对自我的认识,从被各种标签概念化的自我,转换成为背景的、观察性的自我。

●由此,来访者可以明白他并不是他的念头、想法、观点,由此产生了一种内在的抽离和解离,因此可以获得额外的智慧和放松的情绪。

第二类,动

“动”是通过你的身体、通过节律,包括一些经络的敲击来改变情绪。引爆我们的情绪,就是让左半脑过载,包括我们练习中的乱语静心和伏虎呼吸法,都是通过一种尽量不需要思考的方式去把情绪的能量清理掉、释放掉。

比如:本体治疗、舞动治疗、脉轮舞、生物能呼吸、葛吉夫律动、苏菲旋转都是此类的方法。

第三类,转

转的方法,就是让你的意识认知头脑发生变化,最终达到情绪为我所用。比如说一念之转等信念转换的方法。

第四类,建

也就是重新建立神经体验。我们讲过,情绪产生的原因是大脑分泌的荷尔蒙,大脑产生的认知,我们对未来的预期以及对事件的定义,所以通过改变情绪需要去改变大脑内部的体验、感知,而不需要去改变事实。

好消息是,大脑其实不会区分事实和想象,无论是想象的经历,还是通过真实经历产生的觉知,都能够让大脑的相同部位引起同样的兴奋和活跃。比如,有时候你会梦到自己飞起来了,经历了很多很奇怪、很奇幻的事情,但是在梦境里,你百分百地相信那个是真实的。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做过类似的梦,在梦里,你反复确认自己是不是在做梦,最后得出来的结论,你真的不是在做梦。你在梦中的所有感知都告诉你这是真的。所以说,大脑其实并不区分什么是想象、什么是事实。对它而言,它的内感官、内视觉、内听觉所经历的一切,都会起到作用。

虚拟现实技术(VR)就是一个实证,头脑本身已经不区分事实和想象,让一个人长时间地生活在虚拟的世界里,他的头脑会对这种虚拟世界更加依赖。前面的章节中提到过,在小白鼠的脑袋里装设一个电极片,让它产生兴奋愉悦的感觉,当小白鼠去踩开关的时候,就感到很快乐。同时它就不再吃东西了,因为电极的刺激给它带来的快乐,超过了吃东西的快乐。

但是对大脑而言,它能够经历到的就能够产生相应的体验、相应的意义。所以神经语言程序学(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简称NLP)里面的很多方法,构造化联想法(Structured Association Technique,简称SAT疗法)、叙事疗法或者其他流派的心理治疗技...

我们的内在体验和信念价值观、情绪捆绑在一起,它可以通过任何的一个环节来改变这个能量混合体。

很多人发微信,对方不回复就很生气,认定对方不重视自己。

为什么?因为你脑子里在幻想,幻想对方故意不回,他冷落你、怠慢你的时候,自己却逍遥快活。所以,并不是“不回信息”让人愤怒,而是你头脑里衍生出来的戏剧、画面,那些对方故意不回的神情,让你愤怒。

这就是“自动的念头流”。你内在有个洞,觉得自己其实并没有那么好,别人尊重你的时候,你就会满足。

圣多纳释放法曾经讲道,人有三大基本需求:想要认同、想要控制以及想要安全。我们内在非常渴望获得别人的认同,很在意别人对我们的看法,所以这种认同就会去解读一切的事件,产生情绪。解除掉这些,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重塑自我的价值。

当你给自己很多的赞扬、肯定、赞美,接纳自己的不完美、爱你自己,就不会觉得别人的认可很重要,别人的尊重很重要。

所以我们会认为情绪不是实相。有人打了你一巴掌,这个叫作事实。你会生气因为这是真实的。但是很多情况下,你只要想到有个人曾经打了你一巴掌,或者你想到有个人可能会欺负你,也同样会生气。那么,这种生气的原因是虚拟的还是现实的呢?

如果头脑里的一个想法、一个念头可以让你的情绪产生变化的话,那为什么不去设计一个方式让你重新去经历一种新的感知,让你能形成新的情绪反应模式呢?这种方式就是我们所讲的改变情绪策略方法里面的第四种“建”,也就是神经体验的重塑。

我们曾经认为我经历的事情就是事实,你以为你小时候经历的那些真的是事实吗?有的人很憎恨他的父亲母亲,觉得他们在自己小的时候经常吵架,有时候打你。其实还有更大的事实没有被看见,你没有看见他们养活了你,没有看见他们把你养到20岁、30岁。在几千天一万天的时间里,他们打你的次数有几天呢?可能不到十天。你只是把一条时间长河里的一小段截取出来,并且把它放大,赋予了特别的意义。难道这是一个事实吗?这只是一种解读、一种放大、一种扭曲和删减而已。

所以我们一定要有一个概念,头脑里所经历的一切,只是头脑对某些记忆的抓取而已。情绪不是实相,“情绪不是我,念头也并不是我”,改变情绪的四字箴言就是观、动、转、建。

用“如果框架”反转情绪

我们想要改变情绪、反转情绪,但是这里存在一个对抗的机制。

你一定体会过失眠,体会过一些强迫症行为。你越想去对抗你的失眠,结果你的失眠会越来越严重;你很想把一些事情做好,往往就做不好;你越想在某些人面前表现好,在一个重大的场合表现得优雅、得体,你越紧张。

为什么我们有一个意图,但是相反的阻抗反而会升起呢?这就是潜意识里面隐藏着的一种对抗机制。每当你产生一个想要改变的念头,同时就会升起一个抵抗。你说我一定要改变,潜意识就说:万一改不了怎么办?万一做错了怎么办?失败了怎么办?

因此,一个人并不是自己想要乐观就能乐观的,在心理治疗的技术和方法里,必须要有能让你的潜意识平息下来,让你的潜意识和意识搭配起来的方法。

破除这些情绪反转、阻抗的第一个策略,就是利用“如果”这个框架,利用“如果”这个发问。

我想要改变焦虑,我不想要再紧张。我想要睡着,不想要失眠。这些决定意味着我们停留在一个“问题”的框架和范畴中,仿佛我们踩在一堆问题中说,“我不想在这个里头”。当你说这句话的时候就意味你就在问题里面。

弗洛伊德讲过,语言和魔力是一回事。所以我们要去发展处理情绪的语言结构。

比如我们用一个新的语言框架,它叫作“如果框架”。在“如果框架”里,我们不去讨论“我不想在这个问题里,我不想焦虑,我不想愤怒,不想悲伤”,我们问的是“如果”,是直接到达未来的问题。“如果我放下了这个念头,我会怎样?”“如果我现在能够放松,我会体验到什么?”“如果我现在解决了这个问题,那我会是怎样做到的?”……

这个“如果框架”是根据我们大脑的策略来设计的,它直接进入新的假设,直接去经历新的神经经验。我们不再讨论到底能不能做到,如何能做到,谁来帮我们做到,而是讨论“如果做到了会发生什么?”

大脑不区分现实跟虚幻,它可以直接经历成功的感受。从问题到解决方案,肯定有一条路径,我们想要去思考这个路径。但我现在要告诉你,我们可以不考虑这个路径,直接到达目的地。

比如上台演讲,你非常紧张,手脚发抖。你可能会告诉自己说千万不要紧张,我要用一些方法让自己放松下来。

但是,当你把自己看成一个问题,想要找到解决方案的时候,这个过程太长,而且你会产生情绪的阻抗,紧张会加倍。

这个时候你用“如果框架”,直接跳到未来想要达到的愿景、达到的目标,你直接问自己:“如果在1万人面前,我放下紧张,那样的话现在我会体会到什么?”

你只是做一个假设:如果在1万人面前演讲,我体会到的是放松、快乐,很轻松。那么继续问自己,这个时候我的肢体会是怎样的?我的情绪会是怎样的?我的呼吸会是怎样的?我会如何表现呢?你的大脑直接进入到了你想要达到的状态。这就是NLP里面破框的一个强有力的策略。

比如,你的下属有一件事情没有做好,他很挫败。一般人总会去传授各种各样的方法,教他怎么样提升自己的短板。但是如果你明白“如果框架”的话,就可以去问他说:“我看到你现在非常沮丧。你可以假设一下,如果你现在可以放下这个沮丧,会是怎样一种状态?你的身体会是怎样?你会体验到什么?你会相信什么?如果保持这种状态,你在未来会感受到什么?”你甚至可以问他,“我看到你现在很沮丧,但是你觉得对你最有帮助的状态是什么?”

他可能会说:“对我最有帮助的状态是放松。”你不用任何的过渡,直接用一些发问把他拉到未来的目标状态里面。

人是一种能量的混合体,我们的情绪、信念、对未来的预期、记忆,是混合在一起的。当你直接把他拉到未来的状态里,他的情绪已经变了,他的信念、身体状态、对未来的预期,都会变。

还是那个不敢接受心仪男生的女孩,她的问题也在于内在的自我评价感太低了,要做接纳自己的练习,就告诉自己说:“如果我和这个男孩在一起,我很开心轻松的话,我们的相处会是如何?如果我完全地爱自己,我会如何对待他?如果我们相处得很棒,那有可能是发生了什么?”在这种放松的情绪里,她会发现原来自己是那样可爱,她有资格变得越来越好,每天都会变得越来越好。

记得,要把你那个全自动的、装有三个油门的、负面情绪思维导向的大脑有意识地纠正到正向的轨道上来。

破除情绪反转阻抗的第二个策略,就是运用间接反转法来处理情绪的反转和信念的反转。我们说过,潜意识有一个机制,就是你直接想要去改变你的问题的时候,它会升起一个阻抗。

如果你很焦虑,焦虑到每天失眠,你对自己说:“我再也不想要失眠了。”那意味着你内在的部分必须要分裂成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意识,它很想好好睡;另外一个部分正在经历失眠的痛苦。

当你想要直接反转一个问题的时候,你的内在能量必然会分裂,必然产生冲突。一产生冲突,反转的阻抗就会产生。用这种方式直接做情绪和信念的反转,是不符合潜意识结构的。我们需要用一个策略绕过潜意识的防卫,比如间接反转,它的前半部分是接纳,后半部分是反转。

语言和魔力是一回事情,我们的信念和潜意识,是通过语言的逻辑方式呈现的。例如,你觉得自己很焦虑,常规方式就是你对自己说:“我不要焦虑,我要快乐。”但是当你这样做的时候,你的内在就分裂成两部分产生冲突。

但是我们换一个方式,我们用间接反转的方式。我们说:“我接纳我的焦虑,即使我永远焦虑,我也可以爱自己。”当你这样说的时候,焦虑就不再是一个问题了,你的内在就没有对立和冲突了。

接下来你进行反转,你可以说:“这是属于我的焦虑,现在我允许自己释放焦虑,让焦虑的能量可以自由。”

当这两句话连起来,就是:“我接纳我的焦虑,即使我永远焦虑,我也可以爱自己,这是属于我的焦虑,现在我允许自己释放焦虑,让焦虑的能量可以自由。”当你用这个句式的时候,你可以绕过你潜意识的阻抗,通过间接反转的方式,潜意识可以接纳。

但是在间接反转策略里有一点,你的潜意识是没有办法被欺骗的。如果你说我接纳我的焦虑,你必须发自内心百分百地真正接纳它,间接反转才可以起作用。

如果你根本就不想接纳你的情绪,你只是想要骗自己,那它是不会起作用的。

【功课:用间接反转法做自我接纳】

1.每天对着镜子里的自己,看着自己的眼睛,叫自己的名字。

2.看着镜中的自己,就像看见一个别人,去感觉你自己对镜中自己的评判。

●关于外貌、优缺点、各种评价。

●表达出来:你好丑,你好贪婪,你真没用。

●把负面的词语改写成“不 正面的词语”,比如,“虽然我很笨”,改写成“虽然我不够聪明”;“虽然我很胆小”,改写成“虽然我不够胆大”。

3.用双手掌、手刀点相互不停敲击,手刀点是在后溪穴的位置(后溪穴位于微握拳,第5指掌关节后尺侧的近端掌横纹头赤白肉际。具体在小指尺侧,第5掌骨小头后方,当小指展肌起点外缘),敲击和说话的时候仍然看着镜子中的自己(放松呼吸,带着微笑)。

●我无条件地接纳我自己,爱我自己,虽然我有……的缺点。

●我无条件地接纳我自己,爱我自己,无论你做过什么,我都会一直支持你。

●我无条件地接纳我自己,爱我自己,我接纳你,你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我无条件地接纳我自己,爱我自己,我会把你放在我的心里并和我融为一体。

●我无条件地接纳自己,爱自己。我无条件地接纳自己,爱自己。我无条件地接纳自己,爱自己。

4.做一个深呼吸,微笑着看着镜子中的自己,然后可以给自己很多的鼓励、嘉许、赞扬、肯定。

5.闭上眼睛,想象对面的自己一点点走近,直到两人心贴着心,最后完全合为一体。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