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点节奏在旋律中的特点,节奏与旋律知识点总结

首页 > 实用技巧 > 作者:YD1662023-11-24 23:11:06

从图表中可以清晰地看出,八首乐曲中,除了最后一首吉格的B部分采用的是三句不规整的乐句进行,所有的乐句都是方整的,且常以两小节或两小节的倍数为单位进行,接着以一清晰的终止式来确定完整乐思,并且从表格不难看出,乐句通常还具有一定的对称性。

这种音乐结构上的特点也是“优雅风格”音乐语言中的其中一种,该风格作为巴洛克音乐发展至古典音乐的枢纽,为后来古典时期乐句、乐段、结构的平衡对称的审美提供了可能。邓军认为:“18世纪末奏鸣曲式原则的成型与完善,是在早些时候属于优美范畴‘优雅风格’基础上注入‘崇高感’或者说自我精神的体现”。

主题动机贯穿始终

在这一组曲中,共有八首乐曲,当对位不再是推进作品的主要考量时,巴赫是依靠什么来对这一套作品进行统一的?笔者经探究发现,在BWV817中,音乐的主题为两组级进音型:#G-A-B和E-#F-#G,以此主题为动机逐渐发展,并且这一主题贯穿始终,在每一首舞曲中都能找到它的痕迹,如:阿勒曼德舞曲中,从一开始就奏出:

附点节奏在旋律中的特点,节奏与旋律知识点总结(5)

库朗特将主题音型包含在音阶之中:

附点节奏在旋律中的特点,节奏与旋律知识点总结(6)

萨拉班德中的主题音型以倒影形式出现:

附点节奏在旋律中的特点,节奏与旋律知识点总结(7)

加沃特则将主题音型移位变形,以隐藏于音程之中,还有些节奏上的修饰:

附点节奏在旋律中的特点,节奏与旋律知识点总结(8)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