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前排的笔记本电脑品牌商,苹果,联想,惠普,戴尔,其中还有台湾的华硕,微星,宏碁,韩国的三星,LG,以及后期崛起的像小米,华为也不错,国内的还有机械师等等。这些在后面的第四部分会有详细解说,根据操作系统,又分为苹果和微软操作系统,苹果系统的环境非常适合音乐、影视以及程序员工作,轻度办公和影视也可以,而微软系统有超多的软件和游戏,比较适合游戏用户,比较通用,这些我们在不同产品文章里会全面更新。笔记本电脑大概每半年,销量排行榜都会迎来一次大的变化,各个厂家的产品竞争力也在升级过程中产生巨大变化。


修改中
轻薄本轻薄本是为一般商用出差党和家用学生党准备。

在2011年英特尔启动了超轻薄笔记本市场,当时建立了一个3亿美元的市场基金,以促进轻薄成为现代笔记本电脑设计的新标准。目标是实现一个极其轻薄的设计理念,标准如下:
- 一种低电压的Core-i U系列CPU,具有5到8小时的电池寿命
- 建议采用固态硬盘(SSD)
- 消除不必要的插槽/端口
- 建议采用全外置(One-Spindle)设计,在外形设计上取消光驱
- 把重量限制在一般电脑的一半——1.4公斤
- 限制厚度不大于20毫米
每一样需求的产生都会影响整个笔记本设计的趋势。轻薄本的主要客户群体是几乎不怎么游戏,有着大量学习、工作需求的用户(平板电脑生产力比较匮乏,属于娱乐品)。就今天的轻薄本而言,无一例外都达到以上要求,于是在上面这些标准基础上,产生出了一些与生产力更加贴合的需求:
- 更好的屏幕:不再拘泥于1080P,60hz
- 更窄的边框:同样的体积有更大的可视面积
- 更强的电池容量:更长的徐航时间
- 快速充电功能:短期迅速充电
- 更轻的外壳:低于1.4kg
但是轻薄本的缺陷也很明显:
- 超薄体积导致相对平庸的性能,对于游戏极度不友好
- 超轻体重导致相对较小的屏幕,工作区展现不大友好
- 由于设计原因,外部接口偏少,不利于增加外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