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今日头条免费图库
系统开发方法,包括如下方法:一、结构化方法【别名:生命周期法】- 由结构化分析、结构化设计、结构化程序设计三部分组成。
- 精髓是:项目自顶向下、逐步求精和模块设计。
- 特点:开发目标清晰化 【遵循“用户第一”原则】开发工作阶段化 【每个阶段工作内容明确,注重开发过程控制】开发文档规范化设计方法结构化
- 缺点:开发周期长难以适应需求变化很少考虑数据结构
- 概念:客观世界是由各种对象组成的,任何事物都是hi对象。也就是面向对象开发中说的万物皆对象。
- 阶段: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和系统实现三个阶段之间已经没有缝隙
- 特点:
- 使系统的描述及信息模型的表示与客观试题相对应,符合人们的思维习惯。
- 有利于系统开发过程中用户与开发人员的交流和沟通,缩短开发周期。
- 结构化方法 和面向对象方法系统开发领域相互存在,不可以代替
- 使用范围:
- 普遍适用于各类信息系统的开发
- 结构化方法进行自顶向下的整体划分,面向对象方法【简称:OO方法】进行自底向上开发
- 特征:
- 继承性分为单继承和多继承
- 封装性把数据和基于数据的操作封装成一个整体对象。访问只能通过外部提供的接口进行访问。
- 多态性多个类中可以定义同一个操作或者属性名,并且每一个类中中都允许有不同的实现。
- 其他知识点:
- 对象特点:
- 计算机语言描述:对象是由一组属性和对这组属性进行的操作构成的。
- 由数据和操作构成的封装体.
- 三个基本要素:对象标识、对象状态、对象行为。
- 类特点:
- 将实体的属性【数据】``和操作【函数】封装在一起。
- 区别:
- 每一个对象都是某一个类的实例
- 每一个类在某一时刻都有零或更多的实例
- 类是静态的,对象是动态的
- 类是生成对象的模板。
- 关系: 对象是类的示例,类是对象的模板
- 需要了解的扩展知识点:
- 名称说明接口类与类之间或者说对象之间操作的规范和说明消息对象之间的交互,通过消息往目标对象发送操作请求组件软件系统可替换的物理组成部分,封装了模块功能的实现。组件的特点应该是内聚的。具有相对稳定的公开接口。
- 指模拟某种产品的原始模型。
- 原型法的开发过程:
- (1).确定用户基本需求->设计系统初始原型->试用和评价原型->用户不满意->修改和完善原型->用户满意->整理原型、提供文档。
- (2).确定用户基本需求->设计系统初始原型->试用和评价原型->用户满意->整理原型、提供设计文档。
- 原理:系统开发初期必须明确系统的功能要求,确定系统的边界。根据用户初步需求,利用系统开发工具,快速地建立一个系统模型展示给用户。在这个基础上与用户交了,最终实现用户需求的信息系统快速开发的方法。
- 分类:
- (一)、是否实现功能:
- 1、水平原型
- (1)、行为原型【探索预期系统的一些特定行为,达到细化需求的目的】
- (2)、功能的导航【功能导航,并未真实实现功能】
- (3)、主要用的界面上
- 2、垂直原型
- (1)、结构化原型【实现部分功能】
- (2)、用在复杂算法实现上
- (二)、最终结果:
- 1、抛弃式原型
- 用在解决需求不确定性、不完整性、模糊不定
- 2、演化式原型
- (1)、为开发增量式产品提供基础,逐步把原型演化成最终系统
- (2)、必须易于升级和优化的场合,特别适用于Web项目
- (三)、特点:
- 1、使系统开发周期缩短、成本和风险降低、速度加快,获得较高的综合开发效益。
- 2、以用户为中心来开发系统,用户参与程度大大提高,开发的系统也更容易符合用户的需求,因而增加了用户的满意度,提高了系统开发的成功率。
- 3、因为有用户参与了系统开发的全过程,对系统功能和结构容易理解,有利于系统的转交、系统运行与维护
- (四)、优点:
- 1、 主要在于能更有效地确认用户需求用于需求
- 2、不明确的系统开发
- 3、对于分析层面难度大、技术层面难度不大的系统,适合与原型法开发。
- 4、而对于技术层面的困难远大于其分析层面的系统,不适合用原型法。
- 定义:应用构建在类和对象之上,随后发展起来的建模技术,会把相关对象按照业务功能分组,这样一来就形成了构件的概念。跨构件的功能调用使用接口形式暴露出来。 把接口的定义与时间进行解耦,就催生了服务和面向服务(SO)的开发方法
- 各类开发方法对比:
开发方法 | 主要优点 | 主要缺点 | 适用范围 |
结构化 | 逐层分解、逐步求精的原则,强调完整和顺序 | 开发周期长,难适应需求变化,很少考虑数据结构 | 大型复杂不适用 |
面向对象 | 更好的复用性,缩短开发周期 | 必须依靠一定的OO技术,大型项目的开发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 普遍适用 |
原型化 | 开发周期短,增加了用户满意度,利于移交和维护,成本和风险低 | 开发环境要求高,管理水平高。 | 需求不明确、技术层面难度大的不适用 |
面向服务 | 更高的重用度,松耦合 | 概念导入末尾期,标准尚未统一案例和工程实践刚起步 | 快速响应需求与环境变化高复用性、高操作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