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东西(公众号:zhidxcom)文| 李水青
从1000元到100,000元,从小型手持款到大型架设款,从车站、机场到医院、超市——不要小看近期刷屏的这款“神器”,红外体温检测仪。
当这种“摄像机”一样的仪器前经过一群人时,人群中的“发热者”会被自动识别出来。体温“秒现”在屏幕画面上,从而使安检人员快速筛查疑似肺炎患者。
近日,“红外体温检测仪”被工信部纳入疫情控制重点物资,并亲自调配相关企业,协调渠道分配。一时间,红外厂家、安防企业、AI创企、互联网公司几乎都在推出自己的测温产品,驰援肺炎阻击战。
纵观行业,既有大立科技、高德红外、睿创微纳等红外龙头企业的“日夜赶工”,春节期间就拉着上游原料商一起每天量产上百台设备;又有海康威视、大华股份、宇视科技等安防企业的快速担当,向疫区运送成百上千的不同类产品;还有百度、旷视科技、澎思科技等科技公司的争分夺秒,将红外测温与AI人脸识别结合,找货源、搞试点、推落地……
▲红外龙头企业大立科技股价涨停
面对春节假期开工延期、上游原料紧缺、需求量大、产品集成经验不足、运送条件恶劣等困难,与红外热成像相关的各行各业专业人士或在厂房日夜连转,或在各地奔走筹谋。
同时,在突然爆发的红外热成像需求下,也存在一些行业乱象。蹭热点,找营销噱头,一些企业甚至将工业测温产品改装为达不到标准的体温检测仪器,大发国难财。
红外体温检测仪的市场价格为什么差距悬殊?疫情中,红外体温检测仪的缺口有多大?又如何被填补?在众多厂商中谁在真抓实干,谁又在浑水摸鱼?在疫情稳定后,市场又会有什么变化?这些问题都值得思考。
一、传统测温方法不顶用,“红外”潜入最前线截至2月6日18点,全国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确诊人数达到28,129人,疑似病例达到24,702人,死亡人数达564人。
冰冷的数字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人,而他们,很多一开始只是个微微“发烧”、好像感冒了的人。
虽然“发烧”并不是肺炎患者的必备症状,但体温监测仍是疫情检测的第一关口,比如,湖北省襄阳市就要求发热病人就诊一律进行肺部CT检查,以此控制疫情蔓延。
然而,传统的温度计、额温枪、点温仪等测温工具不仅检查慢,还通过近距离接触带来了很大的交叉感染风险。
而大型红外体温检测仪可以架设在数米意外的角落,实现大规模人群实时体温测量,并自动抓取发热人群,当然这类仪器的价格也能达到数万甚至十几万元。
一些型号的红外测温仪最大测温距离可达上10米,能够大大降低了检测人员工作时的接触风险,并提高检测效率。
除了大型红外测温仪,手持式红外体温检测仪也应用广泛,它们更适合高速路口、医院、社区等相对较小的场景。
相比于百元的额温枪的“点接触式测温”,手持红外测温仪可在1米外进行面阵非接触式测温,不仅有利于保护了检测人员的安全,还能将检测效率提升5倍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