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外形上看,这台老电脑与我们现在理解的笔记本似乎没有太多相似之处,老实说,每次看到它的这种厚度、这种重量、这种塑料外壳、还有机身上各种卡扣开关时,总觉得这是一个工具箱,打开后可能会有大大小小各种螺丝刀,甚至还能放个小电钻。不过,这的确是一台正经电脑,它的机身尺寸大概和现在 14 英寸的笔记本差不多,但屏幕只有 8.4 英寸,比例是 4:3,这种小方屏几乎已经绝迹了,因为现在是视频时代,宽屏更适合,而那个时候,用电脑的人都是干正经事的,4:3 才能代表生产力!
比较奇怪的是,这台笔记本的屏占比非常低,感觉设计很不合理,后来我查阅惠普的资料后才发现,原来这个系列还包括其他高配机型,比如 430 系列的屏幕就增大到了 10.4 英寸,这样在相同模具下看起来就和谐多了,真是没想到在那个时候,屏幕尺寸居然也是区别高低配的参数,而现在我们更在乎色域、色准、刷新率等等。
屏幕右边,除了 LOGO 和型号标注外,还有一个金属铭牌,上面写着 TESTED 100% 和 QUALITY ASSURANCE,翻译过来大概就是 100% 通过测试以及高质量保证,这可能是当时的一种年代特色吧,毕竟一台电脑售价不菲,这些标志或许能给消费者提供一种品质上的信任感,只是现在看来似乎有种自卖自夸的感觉。
机身后部是接口区域,说实话除了 VGA 和 PS/2 之外,剩下的我都不认识,如果哪个大佬知道的话,可以在弹幕里走一波。机身左侧有一个 3.5 英寸软驱,这也是唯一的移动存储载体,至于大家熟悉的 USB,在一年后的 1996 年才出现,还好极客博物馆之前做了一期软盘的视频,不然我们想要给它存点东西都没办法。
机身 C 面,左上角独立的暗红色键是电源,中间有一排状态指示灯,最下方是用于移动光标的轨迹球和鼠标按键。那时的键盘布局和现在基本差不多,但左下角明显缺了一块 Windows 徽标键,我查资料后发现,Windows 徽标键是随着 Windows 95 开始普及的,而这也成了 Windows 兼容机的一个标志性特征,可见这台老电脑发布时,很多如今通用的硬件规则和标准还不够完善,甚至还没有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