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医院之间能否一卡通用?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司指出,我国在技术上已经具备了居民在就诊过程中使用任何一种身份证件都能实现“一卡通用”的能力,下一步将推动电子健康卡与其他卡、码协同应用,进一步解决“一院一卡、多卡并存、互不通用”等就医的堵点问题。目前桂林居民电子健康卡发展到哪一阶段了?距离电子病历不同医院共享调阅、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还有多远?近日记者进行了相关采访。
▲推行居民电子健康卡挂号后,医院门诊大厅挂号窗口不再像以前一样排起长长的队伍。
▲数字化就医为人们提供了很多便利。图为一位市民正在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的自助服务终端上选择自己需要办理的服务项目。
桂林累计发放500多万张居民电子健康卡
上午10点的医院门诊大厅,人来人往,但现在排队挂号的现象却不似以前总是长长的队伍,人们大多在线上挂号、缴费,很多患者在就诊前还通过手机查询自己需要等待多久,因此能更合理地安排时间。这样的便利,正是通过手机移动端线上就医实现的。而使用居民电子健康卡是线上就医的一种方式。
居民电子健康卡是卫生健康部门依据居民身份证或其他法定证件为城乡居民办理的统一标准、全国通用的医疗健康服务卡,可以说是一种与居民健康相关的统一身份证件。居民电子健康卡二维码可以在全国范围内跨机构通用,使用者只需在手机上出示二维码或者出示打印出来的二维码标签,就可以完整接受挂号、就诊、检查、缴费、取药等全流程诊疗服务。随着医院门诊电子病历的加快应用,如今居民“掌上就医”将变得更便捷。
市民打开“桂林健康”微信公众号,绑定个人身份证信息后便可拥有居民电子健康卡,在该公众号挂号预约页面就能选择市内任何一家医院挂号就诊。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信息科负责人告诉记者,该院的就诊卡是直接与居民电子健康卡绑定的。如果是第一次到该医院看病的市民,申请医院的就诊卡就必须同时申领居民电子健康卡,之前申领过电子健康卡的居民则可以直接将其与医院的就诊卡关联。不论是居民电子健康卡还是就诊卡,都能在就诊过程中实现挂号、就诊、缴费、查询等应用功效。
记者从市卫健委获悉,到2023年12月,全市62家二级及以上医院中,已开通电子健康卡应用的有48家,开通比例为77.4%;累计发放电子健康卡508.8万张,居民累计使用电子健康卡1.09亿次。2023年1—12月,有13家二级以上医院完成用卡环境改造,全市发放电子健康卡15.99万张、使用电子健康卡4851.65万次。
在全国医疗现代化的大背景下,有20个省份超过80%的三级医院接入省级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25个省份开展了电子健康档案省内共享调阅,17个省份开展了电子病历省内共享调阅,204个地级市开展了检查检验结果的互通共享。电子健康卡为患者带来的就医便利,是患者能实实在在感受到的。
▲市民申领居民电子健康卡后,可以在“桂林健康”公众号的挂号预约页面选择想就诊的医院挂号。
患者期盼数字化医疗带来更多便利
不少市民有这样的体会,就是明明几天前才在一家医院做过检查检验,几天后到另外一家医院就医又要做相同的检查检验项目,这对患者来说既浪费时间又浪费钱。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些老年患者、跨医院就医的患者对电子健康卡实现病历不同医院共享调阅、检查检验结果互通共享期盼更为热切。
患者老林讲述了近期他的一些经历。老林是一位糖尿病患者,由此引发的尿毒症使他不得不定期到医院做透析。同时他还患有心脏疾病,曾在医院透析时突发心脏疾病晕倒,好在医护人员进行了及时抢救。在住院治疗期间老林心脏再次出现不适,此前他曾在桂林另一家医院做了心脏疾病的手术。“我虽然知道自己放了支架,但具体的治疗过程是不懂的,比如说支架放的位置。这边的医生需要详细了解我的病历,我只能让家人去原来就医的医院打印,在时间上耗费太久,最后我们选择了转院。如果电子病历能互通,我就能争取到最及时的治疗。”
杨女士在体检时发现了甲状腺结节,她随后到市内一家医院进行了相关检查。但在杨女士决定做切除结节手术后,为了方便家人照顾她,又选择离家近的医院住院做手术。在这家医院她又把之前的检查都做了一遍。“虽然医生告诉我之前的彩超结果是机器和医生共同判定的,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但是作为病人,我还是希望能减少同样的检验检查。”
“跨医院去看病一般只会带上病历本,有胶片会带上胶片,一般人并不清楚之前做的哪些检查还有参考价值,等医生问了才知道之前的检查结果或许有用,但如果没带着也只好再查一遍。如果医生能便捷地查看我此前的电子病历,就能减少重复的检查。”市民周先生说。
市内一家医院的骨科医生也向记者举了一个例子:一位骨折患者上钢板的时候是在某家医院,半年或者一年后他不方便回到原来的医院取钢板,想要在附近的医院取,这时如果患者病历在不同医院之间不能共享调阅就会有不便之处。由于钢板的型号不同,医生需要用到与之相匹配的内固定取出工具(如起子)。这时候如果要查看病人的病历,那么他需要到病人原来就医的医院病案室打印。如果实现了电子病历互通,医生就能完整地查看患者此前的治疗情况,后续的操作也就心中有数了,并且会对患者的恢复状况有更为直观的了解和判断。
检查结果不能互通增加了患者的医疗负担,浪费了医疗资源,医生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获取患者的完整治疗历史,这可能会延迟诊断和治疗的过程,同时还可能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医疗服务的整体效率。这些都是记者在采访中了解的大家迫切期望早日实现病历在不同医院间共享调阅、检查检验结果互通共享的原因。
▲如今,桂林居民电子健康卡已发放500多万张,减少了人们挂号、候诊的时间,医院门诊大厅显得“冷清”多了。
桂林有望2025年实现检验检查共享互认
医疗改革进步的一小步都是民生福利的一大步。一直以来,有关医疗改革的动态牵动着人们高度关注的神经。可以说,居民电子健康卡的推行也是在有序而又具有挑战性的过程中一步步实现的:从2012年开始,居民健康卡在全国层面正式推行;2018年,居民健康卡从实体卡变成电子健康卡;2019年底,我市建成市级卡管平台;2023年底,全市62家二级及以上医院开通电子健康卡应用的有48家……
据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信息科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院开通电子健康卡应用时经历了近半年的“阵痛”时间。他解释道:首先,医院需要在信息管理系统中做一个接口,将数据上传到电子健康卡的卡管平台。这需要资金投入和相关的技术投入。其次,由于居民电子健康卡是依据市民的身份证等法定证件办理,因此市民在医院首次就医时必须填报真实信息。这在医院方面需要有一个首次人工核验(核对身份证信息是否准确)的过程,对就诊者来说也产生了一定的不便利。
目前,桂林民营医院开通电子健康卡应用的难度较大,相关部门正在加快推动进程。
2022年1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和国家疾控局联合印发《“十四五”全民健康信息化规划》,提出开展全国医疗卫生机构信息互通共享三年攻坚行动。
攻坚行动提出了八个方面的目标任务:一是要普及推广电子健康卡。二是要推动检查检验结果互通共享。2025年底,全国所有的二级公立医院要实现检查检验结果跨机构调阅。三是要推广商业健康保险就医费用一站式结算。2025年底前,有条件的省份要实现商业健康保险就医费用即时结算。四是要推动电子健康档案“跨省份查询”。计划到2025年底,试点省份要实现电子健康档案向居民本人提供实时授权查询服务。五是完善国家及省统筹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六是建立统一的卫生健康信息传输网。七是推动医院信息化建设提档升级。八是全力提升网络和数据安全的防护能力,加强个人信息保护。
长期以来,重复检查是群众就医过程中的一大痛点。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工作在我国虽已开展多年,但一些基层医院的设备性能、结果质量和检验水平暂时还不能与三级医院相比。每家医院的检查仪器、医疗设备、化验水平不尽相同,甚至计量单位有时候都不一样,检查结果自然会有所不同。此外,对于同一标本、用同一方法进行相同的项目检测,不同检验工作人员的判读可能也有差异。
记者从市卫生健康委相关部门了解到,一直以来桂林卫生部门都在做相关的检验结果质控工作,去控制检验结果的质量,从而达到同质化。例如,患者在一家医院做的检验结果,检验流程没有问题,质量是合格的,那这个检查就被认为是合格的。成立互认平台后,通过在系统上对合格的检验进行标识,标识完之后,医院就可以根据标识进行互认,没有标识的暂不互认。
目前我市正在积极配合广西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相关建设工作,下一步工作就是实现检查检验结果跨机构共享互认。“我们将建立一个检验检查共享互认的平台,以实现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检验检查信息互认的目的。”市卫生健康委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
另外,实名制就医也关乎今后平台信息共享的实现。例如,过去医院为了便民就医,一些患者就医时记不住身份证号码或者找不到相关的证件,医院会为其办一个没有身份证号码的就医号。但是由于非实名,这名患者如果在同一个医院就医用了不同的身份信息,为其建立健康档案就会很吃力;再比如,桂林市区域医学影像协同平台项目已经实现数字影像报告跨院间调阅,如果患者不是实名制,他的数字影像也很难共享到所有医院。同理,人们需要实名制就医或者申领居民电子健康卡,在检验检查共享互认的平台打通以后,才能实现个人信息的跨院调阅。
尽管面临一定的困难,但数字化医疗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正在不断向前推进中,将让人们获得更加便利的医疗服务,进一步减轻医疗负担,也将进一步促进医疗行业的创新和转型升级,为医疗事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来源:桂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