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基伟在前线指挥作战)
秦基伟答复道:“给一些炮吧。”“什么炮?”“喀秋莎!”秦基伟不假思索地说道。就这样,在1951年秋季反击战中,靠着喀秋莎打疯美军的第21师209团带着包括喀秋莎在内的105门火炮,在电话的第二天中午赶到上甘岭阵地。这个时候躲在地堡里的美军也注意到了志愿军的动向,正当他们准备反击时,21师209团的炮火便率先进行了一轮齐射。
“敌军还没有冒出头,齐射什么,这不是浪费炮弹吗?”正当秦基伟想要指出209团的发射错误时,又一轮如同山呼海啸般的齐射打了出去——这一次正是喀秋莎火箭炮的齐射。原来,209团之所以没等美军出头,就先进行一轮齐射的原因,是为了保护喀秋莎火箭炮的弱点。喀秋莎火箭炮虽然一次能挂载16枚火箭弹,威力巨大,但是自身也很脆弱,如果没有火力掩护,笨重的身躯很容易成为敌军的靶子。此外,喀秋莎装弹的时间也很长,因此在战场上一般只能进行一次齐射,打完了16枚就只能开车撤退。但是,在它巨大的破坏力下,一次性16枚炮弹就够美军喝一壶了。
(志愿军发射“喀秋莎”火箭炮)
在“喀秋莎”如同山崩地裂般的破坏力下,阵地里的美军纷纷被砸得哭爹喊娘,甚至一度怀疑战场上有这样的火力,是不是自家的炮兵打错了位置。但是,还没等他们反应过来,炮火过后7个连的志愿军便从两个方向冲向阵地,将他们包了饺子。一战过后,阵地里的1400多名美军被击毙。
“喀秋莎”狠狠教训了一番美军后,志愿军战士也对这名来自外国的姑娘赞不绝口,并给俄罗斯姑娘“喀秋莎”起了一个个中国的名字,比如“天地红”、“敌人怕”、“大洋鼓”。而这款火箭炮的中文名字和俄罗斯名字,也正是它曾经历过两场卫国战争的历史见证。
金城战役“喀秋莎”打服韩军,朝鲜停战上甘岭战役过后,美军便知道就算是自己靠着不限量的弹药,也打不赢志愿军,就连他们的指挥官范特里特也被美国议员弹劾,理由是朝鲜战场上打了那么多炮弹,非但没有获胜,还浪费了纳税人的钱。因此,美国便在1953年乖乖坐到了谈判桌前,想和志愿军达成停战协定。
但是,韩军的李承晚那边却不干了,甚至对美军放出狠话:想要停战,美军可以单独和志愿军停战,韩国军队可以和志愿军、朝鲜军队继续作战,直到朝鲜半岛统一。
(朝鲜战争中的韩军俘虏)
李承晚的态度,让美军都感到惊讶:现在说这些话的李承晚,和1950年6月时候丢掉汉城跑路的李承晚判若两人。要不是美军在仁川登陆救场,李承晚恐怕早就被朝鲜人民军队抓起来当路灯挂件了,美军费了这么大劲和志愿军打仗,才换来停战,让他这么一说倒显得有多轻巧!
因此,在李承晚放下狠话之后,美军便做出了“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的态度,让他多经历些战场上的毒打,而彭老总也向北京请示:目前韩国不愿停战,可先将停战延迟些时日,教训韩国后再进行谈判,而这一申请最终得到了*的批准。1953年7月13日,24万志愿军战士和18万7000人的美韩联军在金城展开对峙。
(金城战役)
在这一次战役中,志愿军不仅在人数规模上要多于美韩联军,在火力配备上也占据优势:共有1483门82毫米迫击炮,约400门山炮、*炮、榴弹炮被摆上战场,当然也有之前在秋季反击战,上甘岭战役中大显神威的“喀秋莎”火箭炮。在战役之初,志愿军火力和美韩联军的火力比是1.7:1。
1953年7月13日,金城战役正式打响,在志愿军如同倾盆大雨般的火力攻势下,韩国军队在金城构建的防御工事便土崩瓦解。在短短20分钟内,志愿军就总共打出了1900多吨的炮弹,这让韩国军队真实地体会了一把我军在上甘岭阵地上的滋味。但是,被炮火犁地的韩国军队却远没有上甘岭阵地志愿军的意志,当时的话放得有多狠,战场上跑路就有多怂。一仗下来,韩军被击毙47661人,被俘虏2766人,再加上当时留在韩军阵地里面,本不想参与作战的倒霉美军,我军一战总共歼敌约5.3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