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寒气逼人,受到寒邪入侵导致脾胃病的患者也多了起来,门诊上最近就来了几个症状类似的患者。
拿其中一个陈女士举例,她自述觉得最近吃什么都没胃口,食欲不振,吃一点就饱了,总觉得身体疲惫,手脚冰凉的,身上穿再多都凉,之前呢总爱喝冰奶茶冰啤酒之类的冷饮,现在却喝热水喝得多,一喝冰的就腹泻。
观看舌质,舌暗苔白,脉沉紧,辨证为脾胃不和,寒气积聚,于是给她开了中和丸,嘱咐她每日用米汤送服一粒。
两周后与我反馈,手脚暖和起来了,胃口好多了,现在人也有力气了。
虽然症状止住了,我还是叮嘱她以后少吃生冷的食物,不然还是容易复发。
中和丸到底是如何祛除体内寒气的呢?先看下中和丸组成:良姜、乌梅肉、茴香、干姜、神曲、小麦芽、白茯苓、甘草、苍术。
原书中记载这个方主要是用来治疗脾胃不和,寒气积聚的,如果出现了饮食减少,肢体倦怠,喜饮热水,面色无华,气短乏力,精神萎靡,喜睡,怕冷,就可以参考用这个方子。
总是畏寒怕冷、浑身疲乏无力,没有胃口,去医院检查却查不出来,这究竟是怎么了呢?
病机分析:在中医里,脾主运化,负责将吃下去的食物转化为五谷精微输送到全身,脾阳几乎是负责输送的。
当冬天气温下降,寒邪侵袭,人们就会感觉手脚冰凉,脾阳也容易受损,这时候运输速度就会变慢。
如果运输太慢,剩余的五谷精微堆积,这时候脾胃也容纳不下,表现出来的就会食欲减退了。
身体各个部位得不到及时的补给,营养不够,自然就会感觉疲乏无力。
那体内为什么会有寒邪呢?最常见的原因就是因为进食过多生冷寒凉的食物,比如常喝冷饮、生冷的水果等等,这类冰品堆积在脾胃,就会损伤脾阳,导致运化无力。
因此,调理需从温阳散寒、健脾养胃的思路着手。
体内积聚的寒气要去除,但是立刻去除体内寒邪也无法使脾阳冻住的身体一下子恢复温度,这时候就需要温阳散寒的药物慢慢温补。
长期的生冷饮食,让脾胃伤到了损伤,脾胃长期处于寒气积聚的环境中,就如同手脚被冻僵了,失去血液供应,所以需要健脾养胃。
方解:
茴香、干姜:祛寒,温补脾胃。茴香尤其针对脾胃虚寒所导致的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等症状,干姜能温中散寒,回阳通脉。
良姜:温阳散寒,良姜味辛,大温。中医认为辛能发散,且辛入脾经,因此良姜能辛散脾胃寒气。同时良姜大温,能帮助脾胃温养脾阳。
神曲、小麦芽、白茯苓、苍术:健脾养胃,小麦芽性凉,但中和了干姜、良姜等药物的温热之性,不至于太过温燥。
此外,神曲还可以消食化积,让堆积的食物消化,自然胃口就好了。
脾主运化水湿,当脾胃虚寒,运化水湿的能力也会下降,身体就会堆积湿气,这时候用苍术就可去除脾胃中的水湿。
乌梅肉:大家都知道酸的东西可以开胃,而乌梅肉也是酸酸的,加在药中便可开胃,同时还有生津和胃的效果。
甘草:调和诸药,缓急止痛,缓和药性。
那么平时如何养护脾胃,避免脾胃虚寒的发生呢?1、注意保暖:多喝热水,夏天空调不宜过低,少穿露腰腹部的衣服。
2、少吃生冷寒凉的食物:刚从冰箱拿出来的,以及冰饮、雪糕冰淇淋、生冷水果等等。
3、多晒太阳:平时可以多晒晒后背,补充阳气。
4、适度做运动:慢跑、瑜伽、八段锦、太极拳等等,运动微微出汗即可。
5、积极调理:如果有食欲下降、倦怠无力,怕冷等症状的出现,就要及时采取措施,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用些药以及调整生活习惯,以免日久脾阳虚累及肾阳虚,形成脾肾阳虚,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