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厕所”依附于网络空间的匿名社交圈,网友可以向账号发送私信进行投稿,账号所有者再将投稿以匿名形式发出。网络厕所本是公共交流空间,却有不少变成网暴他人和侵犯隐私的策源地。网络争端中,一言不合“开盒挂人”,网民个人信息被扒皮,随之而来的是恶意攻击诽谤、煽动仇恨暴力……记者调查发现,部分“开盒挂人”参与者有未成年人。“挂厕”之风为何掀起?如何刹住这股网暴歪风?为此记者展开调查,并采访相关专家学者。
从饭圈互撕到开盒挂人
爱与伤害的一线之隔
就你们粉丝嘴硬,他还有什么可洗的?
澄清帖都不看的吗,就天天造谣污蔑我们家实绩,你们家那位就知道买热搜,一天天倒是会蹭!
你说话别这么难听,有本事跟我一对一!
2024年春节,刚上高一的娜娜(化名)无心过节,正在疯狂敲打手机键盘,和自己明星爱豆的对家粉丝互撕。“我们都是战斗力超强的死忠粉,谁敢污蔑我家哥哥,我们就和他对战到底!”娜娜说,类似这样在微博、小红书等平台评论区剑拔弩张、言语争锋是粉丝的基本技能,要想保护好自己爱豆的声誉,“导控舆论”有时候需要用些狠手段。
娜娜说的这个狠手段就是“开盒挂人”,“开盒挂人”指的是扒皮网民个人信息后,在网络厕所中公开并煽动网民对其攻击谩骂。
“上次对家的一个大号死唯粉连续几天给我们家‘倒油’(饭圈用语,意为有竞争关系的双方,在其中一方翻车后推波助澜),有个老粉恨得直接给他开盒了。”娜娜说,网上有专门开盒信息的店家,给他发微博账号就能直接扒出他手机号,再通过手机号找到对方微信及其他平台账号、照片甚至身份证信息,还可以关联找到全家信息。“上次给他开盒后,那个号就再不敢说话了,看他还敢头铁!”
“我发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上的个人信息,不知道怎么就被扒了‘挂厕’。一天内我就接到了上百条私信,全是骂人的。有些直接侮辱我的父母,造谣我职业涉黄。在百度贴吧里的帖子下面也全是贬损我的各种带脏字言论。一个星期了还是每天能接到*扰短信、电话,我真的怕了。”在北京某公司上班的职员小思(化名)告诉记者,此前她曾因跟帖评论一明星涉嫌违法行为,遭遇了狂轰滥炸般的“挂厕”辱骂。
小思回想起去年被“挂厕”的经历,依旧心有余悸。“我始终不能理解,我只是在一篇帖子下面评论,点赞数比较高,迎来的却是多社交平台的扒私和辱骂。当时私信里面还有人故意把我的生活照P成遗照,想要以此来诅咒我,这已经是网络暴力了,实在是太恐怖了。”
小思说,她后来查私信辱骂她的账号,其中不少过往博文写着“又要开学了,假期就不能看哥哥了”“新年愿望是哥哥祝我中考顺利”,她猜测这些账号有不少是未成年人。
近年来,我国网络普及率大幅提升,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网民规模达10.79亿人,未成年网民规模为1.93亿,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97.2%。与此同时,网暴戾气也在向青少年群体蔓延。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未成年人网络权益保护及安全感满意度调查报告》显示,超半数受访未成年人表示在自己身边发生过网络暴力。三成多受访未成年人参与过与网络暴力行为相关的活动。在12岁以上受访未成年人中,有12.2%参与过网络对骂,7.26%参与过帮推转发,6.18%参与过恶搞刷评,4.47%参与过网络出征,还有3.57%参与过人肉搜索。
2023年8月,B站多名UP主投诉受到海外平台组织用户对站内主播“人肉开盒”。经公安机关查明,涉案人员达 40 余人,涉及 18 省市,主要活动者系未成年人。其中一名未成年人因违法事实情节严重,警方已对其处以10日行政拘留。
这些在网络上使用网络厕所“开盒挂人”的被称为“厕妹”。“就是一群以自我中心、缺乏道德感的小孩子”“就是这些幼稚不理性的小孩把网络风气都搞乱了”……多位受访者向记者如此描述他们眼中的“厕妹”。当问起为什么想要在网络厕所“开盒”时,“报复的感觉很爽啊!”娜娜表示,她所认识的“厕妹”喜欢伤害了他人又可以全身而退的“爽感”。
“其实初心都是想用爱保护自己的偶像,但有时候对战太激烈,爱就变成了恨。”北京大一学生张欣(化名)曾经是一名爱豆的超话主持人,以及一个“网络厕所”的实际运营者。他告诉记者,他们和对家互撕的时候,经常可以收到未成年人粉丝的挂厕帖,“就是要求我们曝光账号的信息,号召大家去骂对家粉丝,直到他们在网上闭嘴。”他认为,很多未成年人粉丝“挂厕”只是为了宣泄愤怒情绪,他们并未意识到自己对爱豆的爱已经变成了伤害别人的工具。
“经历了挂厕后,我只能说互联网极致的爱恨都很廉价。”小思告诉记者,当她经历了“挂厕”之后,已经在网上隐身了,基本不跟评热点事件,有时候在超话里发言也会选择开启了平台“一键防护”的功能,拒收一切陌生人的私信和评论消息。
隐私扒皮、侮辱谩骂
“开盒挂人”的背后
记者调查发现,“挂厕”账号应挂厕者要求,会公开他人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码、家庭住址、工作单位、个人照片、社交账号等个人隐私信息,还会煽动网民攻击谩骂,恶意举报当事人账号等。
北京市盛廷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毕文强认为,“开盒挂人”其实是早期“人肉搜索”行为的变种,也是一种网络暴力,不仅侵犯了被“挂”者的肖像权、隐私权和个人信息权益,同时,“人肉开盒”中对当事人的电话*扰、网络谩骂攻击等还可能侵犯当事人的名誉权等人格权利。
➤我国宪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民法典第一百一十条规定,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权利。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
“开盒挂人的行为除了侵犯被‘挂’者的相关民事权利外,还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及网络治理相关法律法规,严重的还可能涉嫌侮辱罪、诽谤罪、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中国地质大学特聘教授李显冬分析。
2023年9月25日,“两高一部”联合发布《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在信息网络上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以侮辱罪、诽谤罪定罪处罚;组织“人肉搜索”,违法收集并向不特定多数人发布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定罪处罚。
一言不合“开盒挂人”,严重侵害当事人的人格权、人格尊严,也严重污染网络生态。网络厕所为何成为“开盒挂人”等网络暴力行为策源地?
“网友用自己账号发表言论可能因为触犯平台社区规范而被禁言,依托这些匿名平台隔空喊话可使得真正的发言者全身而退。而且‘挂厕’使用的往往为密码语言,其侵权行为难以认定。久而久之部分厕所成为了网络暴力领地。”李显冬认为,“挂厕”乱象频发与“网络厕所”匿名性高有很大关系。
记者发现,经过此前违规网络账号整治,目前较为激进的“网络厕所”已经隐身,在微博广场等公共网络无法通过关键词进行有效检索。然而,这并不意味网络厕所的消失。
“现在管得严,一些关键词都用符号、表情包或者图片代替了,你肯定搜不到。”娜娜向记者表示,只有他们混圈的“老人”才有机会被带进这些隐蔽的“网络厕所”。
“网络厕所大部分话语用各种缩写、符号、代号建构起自己独特的话语体系,一般人难以直接通过关键词检索到厕所号。在隐蔽的厕所中,这些未成年的网民们通过负面言论和消极情绪建立联系和认同,通过开盒挂人构建起的某种令人望而生畏的威权。”李显冬认为,大量沉迷于网络厕所中的“厕妹”试图通过辱骂“外面的世界”,获得“网络厕所”圈子之内的认同,通过建立威权施加暴力来实现得到“控制”的快乐。
“网络空间的虚拟环境容易将人与人之间的对立情绪激化和放大,施暴者往往觉得‘法不责众’‘自己属于煽动者而非直接的施暴者’,就有恃无恐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赵精武表示。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民法研究室主任谢鸿飞分析,未成年人心智不成熟,缺乏分辨是非的能力,法律意识淡薄。一方面寻求猎奇、新鲜,沉迷于网络排解焦虑情绪,容易受到成年网友的不良诱导,用挂人的方式发泄戾气。同时网络平台监管不力,没有及时惩治相关违规账号,打击恶意辱骂、诋毁者,纵容了网络戾气的蔓延。
此外,他分析,一些物流、金融、电商企业没有做好数据保护,一些“内鬼”为了牟利违规获取并贩卖客户的隐私数据导致大量数据泄露。还有一些公司的数据系统被网络爬虫攻击、木马病毒攻击等,都导致个人信息泄露,给“开盒者”可乘之机。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一大部分开盒信息,源自快递、运营商、公共机构等内部人员。
刹住挂厕之风
治理戾气打击信息贩卖黑产
2023年11月,中央网信办秘书局发布《关于开展“清朗·网络戾气整治”专项行动的通知》,对7类问题进行集中整治。其中,“网络厕所”“开盒挂人”行为被列在问题首位。
记者关注到,已有网站平台开始行动。2023年9月19日,百度发布关于近期“网络厕所”问题的治理公告。11月,微博集中整治一批“网络厕所”账号,针对恶意“开盒”“挂人”的违规行为,上线“挂人引战”投诉入口以加强治理。
“要想刹住网络厕所开盒挂人的不正之风,首先必须要治理好网络戾气,这是一项长期的治理活动,需要国家机关和网络平台共同引导良性的网络信息内容生态体系形成。”赵精武表示,网信部门和公安机关需要加大力度打击“开盒挂人”活动,追究组织者、参与者、煽动者的法律责任。同时需要明确网络平台的主体责任。网络平台一方面要严打恶意“开盒挂人”等违规行为,另一方面要及时清理恶意带节奏,煽动群体对立、放大群体矛盾等违规内容,对于明知故犯的账号运营者予以禁言、封号等惩罚。进一步加大网络实名制的探索力度,推广“一键防*扰”等隐私保护和免打扰功能,并畅通一键举报渠道,加强网络社区自治。
“需要进一步宣传和普及网络法治观念,尤其是在当前网民低龄化趋势下,引导更多的未成年人网民清醒地区分网络不良信息,尤其是具有恶意煽动性的网络信息内容。”赵精武提出。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检察院驻良渚组团检察室主任李圣洁认为,某些未成年人使用“网络厕所”对他人发起所谓“审判”时,他们的言论流露出对道德认知存在偏差、对法律的敬畏不足。学校应当专门设置针对未成年人的网络素养促进课程,提高法治意识,引导其远离网络暴力等不良网络文化的侵蚀。
“大部分未成年人开盒行为源于饭圈骂战,因此引导未成年人理性追星也很重要。”张欣表示,虽然他现在不做超话主持人,但是看到饭圈中不理性的发言和挂人意图出现时,会及时用大号发声劝阻,遇到明显煽动骂战的账号会举报拉黑。
谢鸿飞认为,除了刹住网络戾气,治本的关键还在于打击“开盒挂人”乱象背后的个人信息贩卖黑灰产,加强个人信息集中企业和单位的数据库保护。
➤最高人民检察院2022年6月发布的《关于加强刑事检察与公益诉讼检察衔接协作严厉打击电信网络犯罪加强个人信息司法保护的通知》指出,严厉打击行业“内鬼”泄露公民个人信息违法犯罪。
➤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将不满十四周岁未成年人的个人信息纳入敏感个人信息,第三十一条特别规定对于不满十四周岁未成年人个人信息的,应当制定专门的个人信息处理规则。
谢鸿飞强调,网络运营者应当对其收集的用户信息严格保密,并建立健全用户信息保护制度。尤其是涉及未成年人个人信息,更要大力关注。加强对快递、运营商、金融等公民个人信息较为集中的单位信息安全管理力度。“企业和单位应依法建立完善个人信息采集、存储、使用制度,对内部账号进行实时监控,主动发现违规行为,不断进行数据库的完善升级。”谢鸿飞表示。
“另外,企业和单位应加强网络安全防护教育培训和典型案件的警示教育,提高员工的职业道德水平,增强员工法治意识。”谢鸿飞补充。
“网友发现侵权行为后要第一时间保存相关证据,如截图、录屏、链接等,对不当言论或行为进行举报;如果平台未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可以向网信办或公安机关举报,请求监管部门督促平台进行处理。”毕文强建议,当事人还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侵权方停止侵权、赔偿损失等,承担相应的民事侵权责任。
作者:何慧敏 王诗雅
来源: 检察日报正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