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助听器怎样选配,老人助听器怎么配才精准

首页 > 实用技巧 > 作者:YD1662024-02-28 09:48:24

来源:【华声在线】

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约1/3的65岁以上老年人存在中度或中度以上的听力损失,听力障碍是全球发病率第三高的慢性疾病,仅次于关节炎、高血压。

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关注老年人听力问题迫在眉睫。听力健康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密切相关,存在听力障碍会让人感到孤独、不爱交流、心情烦躁、甚至智力退化。但有些老人存在观念上的误区,有的人以为“人老耳背”是自然现象,不用检查、治疗;有的人不愿意佩戴助听器,认为助听器是“残障”的影射;助听器的价格高低也是老年朋友常常考虑的重要因素。事实上,导致老年人听力衰退的原因有很多,且听力损失不可逆,许多情况若能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便可有效改善听力。在此,我们为您献上关于助听器的科普知识,解读常见问题和误区,助您安全用耳、聆听世界。

为什么助听器普及率有限?

首先是外观上存在误解,戴助听器可能被认为是“残疾人士”。其实随着技术的进步,助听器已越来越小型化、隐形化。

其次,选配助听器后,也并不能完全恢复听力。比如感觉听得不够清晰,理解不了什么意思;声音有时太小,有时又太吵;安静环境下效果不错,但有噪声时就听不清了,等等。大部分听力损失是是由于内耳毛细胞或听觉神经损伤所引起的。而声音除了音量大小、频率差别导致听到的感觉不同外,还需要被大脑识别。长期听力障碍患者在声音分析能力上会受到影响。助听器基本上只是一部放大器,帮助使用者更好地“听到”,但它无法代替大脑来分辨声音。

为什么能“听得见”但是“听不清”?

听力长期损失,导致患者对言语的分辨能力大大下降,所以听不清他人话语,也可能一时想不起来什么意思。因此,平时跟老年人讲话,需将语速放慢,以助其理解。

如果长期听不见声音,语言识别、话语反应能力都会衰退,渐渐从“听不清”演变成“听不懂”。有数据显示,听力差的老人患老年痴呆的风险比普通老人要高出6倍。因此,保护听力对于保持与外界的正常交流是有重大意义的。

使用者该对助听器有怎样的合理预期?

1. 助听器声音可能和真耳听到的不一样

自然声音在被处理放大的过程中可能会有不同程度的失真。比如,自己的声音变得不熟悉、听起来比想象中更大声、有回声等等;此外,咀嚼和吞咽音也会变得特别明显,这为“堵耳效应”,属于正常现象。

2. 助听器不能完全恢复听力功能

助听器并不能治愈听力障碍,只能延缓或减小听力再次下降的可能性。助听器的真正作用是最大限度地保证使用者能够听到。

3. 助听器需要花时间去适应

助听器往往需要调试2~3次才能达到最佳状态。听力康复是比较复杂的过程,需要患者本人、家属、听力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才能最终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湖南省人民医院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副主任医师、博士 彭韬

健耳听力助听器四级验配师

罗思宁

本文来自【华声在线】,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