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名片:
吴清,武汉市硚口区井冈山小学教师,硚口区名师,硚口区数学学科带头人,全国新技术新媒体视频课大赛一等奖。
经常听到有些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太粗心,老是计算出错,导致数学成绩不理想。其实“粗心”只是表象,根本原因是计算方法没有熟练掌握,计算能力不足。在小学阶段必须要重视培养孩子的计算能力,只有具备良好的计算能力才能够体现出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直接关系到孩子的终身学习和成长发展。
那如何提升孩子的计算能力,让孩子算得正确,算得开心,学好数学呢?我们可以尝试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 想算:
激发孩子计算的兴趣
对于孩子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大多孩子认为计算枯燥乏味,特别是当他们单纯去完成大量重复性的计算作业时,厌烦情绪会很强烈,从而产生对计算的抵触心理,失去计算的兴趣。为此,家长要学会引导孩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和孩子一起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让孩子体验到计算在生活中的价值。
例如,带孩子去商场、超市购物时,引导孩子关注商品价格,鼓励他们参与购买物资的计算;带孩子外出游玩购买景点门票时,请孩子当“财务总监”,负责设计最划算的购票方案;再如邀请孩子参与家庭日常开支的规划,计算每月家庭支出的水费、电费、天然气费……
■ 会算:
熟练掌握计算的方法
熟练掌握计算方法,才能有效提升计算能力,但计算方法的掌握,需要在练习中反复巩固。一定的“量”变才会引起“质”的飞跃,但绝不是“题海战术”。家长可以根据孩子年龄特点和学段内容的不同,合理安排“每日一算”。一、二年级的孩子每日完成5分钟的口算练习;三、四年级的孩子每日进行10分钟笔算练习;五、六年级的孩子每日进行15分钟的脱式计算或解方程的练习。如果孩子连续一周计算全对,可以对孩子进行奖励;如果有错误,就和孩子一起收集错题,分析错误原因,在后续计算练习中加入“易错题”,让孩子进行再次巩固练习。坚持“每日一算”,孩子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都会有明显的提高。
有些家长认为只要多做题、多练习,孩子的计算能力就会提高。殊不知,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好动爱玩的特点决定他们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不会很长。家长如果让孩子做几十道数学题,孩子就会逐渐烦躁应付,导致错误率高,如果家长再大声呵斥孩子,孩子更不会认真,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因此,每次练习的时候,十道题左右即可,单纯的题海战术只会适得其反。
■ 验算:
养成反思验证的习惯
当孩子做完题后,家长一定要鼓励孩子进行自我检查、自主验算。因为检查和验算是一种计算能力,也是一种规范,同时是反思自己学习态度的一种方法。有些孩子认为验算可有可无,甚至认为验算只是完成老师或家长布置的任务。其实验算不仅能保证计算的准确性,还能培养对学习一丝不苟的态度。也有孩子经常抱怨:明明都检查了三遍,结果还是算错,那是因为检验的方法不对。
因此,在平时练习中,要教孩子多种自我检查、自主验算的方法,并经常鼓励他们养成自主检验的好习惯。检验时要做到耐心细致、逐步检查,一查题目中的数字、运算符号是否抄错,二查计算过程、计算结果是否有误。重算法、逆算法都是很好的验算方法。
■ 乐算:
重视算理算法的表达
很多家长和学生认为,检验孩子是否掌握知识的标准就是把题做对,即使做错了只要订正对了就行,其实这还远远不够。对于数学学习,孩子们不仅要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应探究知识技能所蕴含的道理,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数学思考能力,提升孩子的思维品质。因此,当孩子出现错题时,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订正,而要引导孩子梳理算理和算法,分析错误原因,并能清晰地说出来。说算理算法的外在形式是“说”,但关键在于“思”,是促进孩子梳理思维过程并清晰表达的重要法宝。如果有的孩子只会计算不会说算理算法,还有的孩子表述有困难,家长不要越俎代庖,可以慢慢引导,让孩子打开课本回忆课堂上老师是怎么讲的,以此帮助孩子养成上课听讲的好习惯,逐步形成说算理算法的能力,提升孩子的思维品质。
总之,培养孩子的计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办到的,需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家长要从孩子的角度出发,针对自己孩子的个性特点,科学掌握计算能力的培养方法,让孩子快乐学习,快乐计算,爱上数学。
(文/吴清 武汉市硚口区井冈山小学教师)
【编辑:张文辉】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59222222。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kin0207@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