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皮筏子也叫“排子”或“囊”,古代劳动人民“缝革为囊”,充入空气,泅渡用。但在黄河上使用羊皮筏子的历史并不是很长。由于黄河水流急、落差大、险滩多,行船有局限性,有些段落只能下行而不好上行,古代很多运输在上游打好木排或木船,把货物运到下游,往往是卸了货也就拆了船,卖掉木材自己回来,运输成本非常高。到了清朝,人们开始用羊皮筏子作为黄河上的运输工具,这样羊皮囊可以重复使用,大大减轻了运输成本,在上游给羊皮筏子充气装运货物,到了下游卸货后,皮囊放气,很容易背驮回上游再继续使用。
看上去不大的筏子,在黄河上漂起来却还算稳当,只有当波涛滚滚而来的时候,才会让人紧张一会,船工都是老手,不但能指挥着羊皮筏乘风破浪,还一边哼起了《船工谣》,十分应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