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之所以雷声多,就是因为气温高,暖湿气流极不稳定,这样的对流运动非常频繁,所以打雷往往和着暴雨一起出现。
但是冬天却很少听到雷声,这是因为冬天气温很低,气流非常稳定,很少出现抬升现象。所以天上的云团很平静,无法通过摩擦产生大量的电荷。另外,我们国家冬天气候比较干燥,云团中缺乏湿润的空气进行导电,所以像打雷这样的放电现象就很难发生了。
“雷打雪”预示着什么?既然冬天气温低,对流弱,为什么还是会打雷呢?
对比了沈阳立冬前两天的温度变化可知,在两天时间内沈阳的最高气温从20℃直接跌到了0℃。寒潮的突袭不仅打了我们一个措手不及,也让暖气流没有反应过来。由于冷空气的密度大,它会在暖湿气流的下方快速向前推进,迫使暖湿气流上升,在高空中形成对流云团。这些上升到对流层的云团经过两天的摩擦,积累了大量电荷,在冷空气的侵袭达到顶峰的时候,电荷最终爆发出了雷电。
这个时候,气温已经降低到了-2℃,前两天的阵雨天气,也就变成了冻雨和暴雪,使得常见于夏天的雷电和冬天的暴雪,这两个本来不能同时产生的现象,在同一天爆发出来。
很多人认为这样不正常的天气现象是来年爆发大灾难的预兆,毕竟民间曾经流传着“雷打雪,人吃铁,遍地贼”的说法。意思就是,冬天出现了雷雪天气将会出现大饥荒,吃不饱饭的人只能砸锅卖铁填饱肚子,贼也顾不得人人喊打了,可谓到处都是贼影儿。
沈阳早高峰
上面这些都是北方的说法,而在南方地区虽然寒潮会在南下过程中迅速衰减,不会出现“雷打雪”现象,但是如果寒潮的威力巨大,导致南方地区降温幅度很大,形成冻雨现象,也会给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比如闽南地区也有“立冬落雨会烂冬,吃得柴尽米粮空”的说法。
冻雨
这些民间流传的说法汇聚了中国老百姓上千年的生产生活智慧,对我们现在的生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不过,“雷打雪”天气虽然预示着暴雪灾害,却不太可能造成这么夸张的影响。
在古代的时候,由于农业保护和粮食储存技术落后,所以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的危害非常大,容易引发大饥荒。但是,进入现代社会以后,我国的农业生产水平大幅提高,粮食储备非常充足,肯定不会出现严重的饥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