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为今黄鹤楼中陈列的宋朝时期黄鹤楼模型,仍为两层构造,从北宋时期,黄鹤楼开始流传吕洞宾在黄鹤楼升天登仙的传说,此后便一直成为道教的圣地,同样宋朝的文人也留下了黄鹤楼的诗词,南宋淳熙五年(公元1178年)夏,五十四岁的陆游来到黄鹤楼,写下了《黄鹤楼》一诗:手把仙人绿玉枝,吾行忽及早秋期。苍龙阙角归何晚,黄鹤楼中醉不知。江汉交流波渺渺,晋唐遗迹草离离。平生最喜听长笛,裂石穿云何处吹?
上图为晚明时期所绘的《江汉揽胜图》,从画中可以看出,与唐宋时相比,黄鹤楼变高了,改建为三层,明朝文人袁宏道曾写有《偕王章甫陈公弼登黄鹤楼》一诗:江流千顷蹙云烟,楼阁虽高不似前。画板朱檐遮取尽,争教容纳好山川。
二、清朝时期的黄鹤楼
在千年间的历史长河中,黄鹤楼历经战火多次毁建,其原貌只能在前人的画作中呈现,到了清朝顺治年间重建,8年后的康熙年间被火烧毁,而后重建,又经72载,于乾隆年间重修,再至嘉庆年间整固,可惜咸丰年间的1856年,黄鹤楼在太平天国的炮火中全毁。
1865年,二十八岁的法国摄影师保罗•尚皮翁(Paul Champion)来到武汉,在汉口码头附近拍下了对岸的武昌城,从照片右侧的红圈位置,并无突兀的高楼,可见照片拍摄的这一年,黄鹤楼处于消失状态。
自从太平天国1864年覆灭后,重建黄鹤楼的呼声四起,1868年,湖广总督衙门筹措3万余银两,耗费10个月完成了黄鹤楼的重修。
此后,随着照相术的发明,来到中国的外国摄影人开始陆续拍下黄鹤楼的实景照片,我们在撰写本文时,又新发现部分黄鹤楼早期老照片,以下按时间顺序进行解读。
1871年,三十五岁的苏格兰摄影家约翰·汤姆森(John Thomson)游历中国,他来武汉期间,登上城楼,拍下了刚刚建成三年的黄鹤楼(见上图),从楼的三层造型看,与晚明时期的画作相仿,这张照片也成为黄鹤楼最早的一张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