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8日晚上8点,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盛大启幕,这场持续3个半小时的恢弘庆典通过电视信号传递到全世界,40多亿观众纷纷表示:被惊呆了。
美国NBC的评论员在开幕式开始时还在例行抹黑,看到一半就忍不住直呼:“中国人在过去几个世纪都是世界第一。”
《纽约时报》网站被惊叹号刷屏,西方网友们纷纷为伦敦感到担心:“中国的开幕式太宏大了,相比之下其他赛事的开幕式就像破烂卡车走行。可怜2012年的老伦敦!”
专业抹黑中国的德国《明镜》网站,迅速被愤怒的网友攻陷:“长达半年的围攻,北京只用了50分钟就击破了一切。”骂得《明镜》关闭了奥运讨论区,并屏蔽了所有与体育相关的新闻。
法国国家电视台在转播开幕式时,疯狂夹带私货,见缝插针抹黑,招来一片骂声:“竟然在开幕式上给我们讲什么兴奋剂,这种话题可以留在未来的三个星期讲不是?”
最尴尬的要数英国人,因为北京之后就是伦敦,调子起太高他们实在接不住。
CNN、BBC不遗余力地吹毛求疵,BBC甚至放着奥运这种大新闻不做,跑去跟西藏的小道消息,希望那边有人能在开幕式上闹事,期望落空后,他们懊恼地说:“竟然什么都没有发生?”
新媒体把中国的真实面貌、生动形象地传递到40多亿观众面前,恢弘的建筑、炫目的科技、璀璨的文化以及蓬勃的精神,都在传达着同样的消息——中国崛起。
2008年,是扭转偏见的一年。
这一年,中国GDP超过日本的90%,很快就能成为世界第二经济体;这一年,中国制造业产值与美国并驾齐驱,并在两年后完成超越;这一年,中国生产了全世界一半的电脑,在科技领域奋勇直追……
在这历史转折的一年,北京奥运会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文化软实力一直萎靡不振,面对西方垄断一百多年传统媒体的恶意攻击,我们是一点办法也没有;
但是在2008年,一切都变了。这一年,中国网民数量达到2.98亿,全球网民数量接近8亿,中心化的媒体时代一去不复返。
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传播媒介,都对北京奥运会的传播有利。
西方长期以来的抹黑策略眼看就要失效,为了控制住局面,他们提前布局,做了一番垂死挣扎。
在互联网普及之前,西方老百姓了解中国的最常用渠道是报纸和纪录片,报纸早在九十年代就开始没落,奥运会之前,稍微能发挥点余热的传统媒介,就只剩纪录片了。
从2006年开始,美国和加拿大先后公开放映了三部关于中国的重量级纪录片,分别是:2006年10月1日上映的《一览中国》,2007年6月13日上映的《人造风景》,2007年9月30日上映的《沿江而上》。
这三部纪录片称得上是西方抹黑中国的集大成之作,角度刁钻、语言刻薄,有两部选择在中国国庆节前后上映,可谓“用心良苦”。
咱们一部一部来瞧瞧吧。
《一览中国》由美国Discovery频道制作发行,上映于2006年中国国庆日当天,该片声称:“中国消耗着世界上超过三分之一的铁,几乎一半的水泥,每一分钟中国就烧掉2500吨煤……再过三十年,我们就得另找一个地球,来满足中国日益增长的对原材料的需求。”
在人物选择上,《一览中国》专挑“有个性”的小人物,例如:为入选奥运名单而牺牲童年的小金扬、肩负传承少林文化使命却只想当保安的少林弟子小崔、为增强职场竞争力而沉迷整容的上海白领小程……
这些老掉牙的“公知”手法现在早已成过街老鼠,就不展开细说了。
《沿江而上》讲述的是三峡大坝的故事,拍摄者是加拿大华裔导演张侨勇,此人虽是华裔,但却总爱拍咱们的负面题材;他的作品主要面对西方观众,靠这个在台湾拿过不少纪录片奖项。
在这部角度刁钻的纪录片里,有“群众”哭诉:“我们把账算了,字都签了,房子也被拆了,都好几个月了,我们也没拿到钱,他们还喊人来打我们……”
一个古董店老板哭诉:“真的,做人难,做中国的老百姓更难……”
当然,我选取的表达都是措辞相对温和的,省略号里的内容更加不堪入目。
我住在重庆,遇到过不少三峡移民,人家生活可滋润着呢。现在如果把这纪录片拿出来看,真像看笑话一样,我都替张导感到尴尬!
至于《人造风景》,则是加拿大导演的大制作,旨在质疑中国的“世界工厂”地位。该片把BBC的“阴间滤镜”技术运用得炉火纯青,旁白极少,通篇都是灰蒙蒙的天空、受污染的河流、麻木愚昧的工人、脏乱差的厂房……
该片发行时,美国依然是世界第一制造大国,三年后,中国的制造业就登顶全球,今天咱们的制造业已经是美日德三强之和。
而《人造风景》里的那些段子,如今真的变成了搞笑段子。
这三部大制作纪录片集中在北京奥运会前上映,就是想强行给西方观众戴上有色眼镜,好加深他们对北京奥运会的抵触情绪。
为了增强传播效果,西方媒体对这三部纪录片各种颁奖贴金,《沿江而上》获得了第45届金马影展最佳纪录片奖,《人造风景》获得了加拿大金尼奖最佳纪录片奖、river run国际影展最佳纪录片奖等行业权威奖项。
当然,这三部纪录片只是北京奥运会前、西方舆论造势的冰山一角。
所以,北京奥运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盛典,也是一场舆论战争。
咱们之所以能在这场舆论战争中获胜,靠的不是什么刁钻的选题、神奇的滤镜、编造的故事、以及各种不明觉厉的奖项。
咱们靠的是直观的视觉冲击。
在舆论阵地尽失的情况下,击败对手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用大场面去压制他,毕竟大场面的背后是人心凝聚、是财富积累,是综合国力的真实体现……这些都是无法造假的。
要是不服,你也来一个试试?
与其说是北京奥运会扭转了偏见,不如说是实力战胜了偏见。
还是那句老话:发展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