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 “宣 讲 家 网” 可以订阅!
观众同志们大家好,春节临近,在这样一个吐故纳新的日子里,我和大家一起来回顾传统,讲一讲“过年”这个话题。一年又一年,年复一年,为什么中国人那么喜欢过年呢?今天,我们就从年的起源讲起。
一、年的起源
在甲骨文中,“年”字被写成一个人扛着大麦穗往回走的样子,《说文解字》中讲:“年,谷熟也”,也就是说,年起初指庄稼成熟的时候。我们翻阅典籍时发现,在古代,过年并不是现在过春节的这个时段,而是每年10月份稻谷成熟的时节。后来,我们到少数民族地区考察,发现很多少数民族至今仍保持着10月份过年的习俗,比如苗族、侗族、彝族、哈尼族。
先秦以前的中国古人都在10月过年,也就是10月历(许多中国先民遵循的古老历法)。到后来,随着历法的改革,我们渐渐变成了12个月。在10月历里,过年就是一个庆丰收的日子,并没有太多别的含义,但在12月历里,它的含义就显得有些不同了。有什么不同呢?过年成了一个并不太好的日子。
翻开中国的日历,大家就会发现,我们的许多传统节日都和厄日有关,比如端午节、重阳节,都是为了躲避厄日产生的节日。为了避厄,出现了很多仪式,发展到今天成了我们过节的习俗。先说端午节,端午节到底是干什么的?人们对此说法不一,有人说是为了祭龙,有人说是为了祭屈原,但实际上和这些关系都不大。有句老话“枇杷黄,医者忙”,意思是每年临近端午,枇杷黄了的时候,同时也是医生最忙的时候。为什么?因为这段时间是流行病的高发期。为了躲避流行病,当时人们的一般做法是在村门寨口拉起一条绳子,再在绳子上绑一些白布条,这样外人看见了就不会进到村里来,流行病也就传不进来了。那么流行病传播之后该怎么办?古人以为流行病爆发是因为瘟神作怪,于是就得驱赶瘟神。具体怎么驱赶?水乡泽国产生了两种方式:一种是做一个纸船,把瘟神的偶像摆在上面,再点上一支蜡烛,让它顺流而下,这样瘟神就送走了;还有一种做法是把瘟神的偶像放在小船上,再带上粽子等祭品,乘船顺流而下,到了水流湍急的地方,把瘟神和祭品往水里一扔,瘟神便送走了。如果仅是一家一户、一村一寨这么做,那就没有后来的故事了。正因为家家户户、村村寨寨都送瘟神,有的人便产生了一种想法,什么想法呢?看谁送得快,看谁能最早摆脱瘟神的纠缠,于是就出现了千帆竞渡的场景。所以,端午节千帆竞渡划龙舟的习俗其实是从送瘟神来的。
重阳节同样是为了躲避厄日。相传,每年九九重阳这一天,如果你待在家里不动,就会被恶魔缠身,于是人们跑到山上躲避,登山就成了一种仪式。
正因为传统节日多由祭祀仪式而来,韩国、日本等国家现在仍把他们的节日称为“祭”,比如韩国江陵地区就称端午节为“端午祭”,他们认为节日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祭祀。我国的许多少数民族,现如今在过传统节日时,也多以祭祀为主。
作者: 苑利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本文节选自宣讲家网独家文稿 《苑利:回顾传统:中国年的源起、年俗及功用》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完整文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