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的孩子们,从小就跟着父亲扎马步,跑操,在书房里苦读。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炸毁他们在沈阳柳条湖附近修筑的铁轨,并嫁祸给中国军队,以此为借口,迅速侵占东北三省。
侵华日军的总司令,正是30年前被陈子祥打聋一边耳朵的坂垣二郎。
山河破碎,民不聊生。国仇家恨中,陈子祥的三儿子陈天民毅然参军。
16岁的他,将名字从“陈天民”改为“陈怀民”。他说:“我将永远怀念祖国,怀念人民。”
有一天,陈怀民和战友们在街上巡逻,耳边突然传来巨大的轰鸣声。
一架日寇战机盘旋在半空,撒盐一般往地面上投炸弹。
短短几分钟,安静的街道被炸成一片废墟。
沿途皆是面目全非的尸体,他们的亲人跪在一旁,凄声呼唤。
看到这一幕,陈怀民愤怒地紧握双拳,但除了瞪着日军战机飞远,他什么也做不了。
这一刻他明白,要想有效地抗击侵略者,中国必须要有自己的防空力量。
1932年9月,空军航校首次招生,陈怀民毅然报名。
在敌寇空军部队的武器装备、作战能力、训练周期都领先我军的情况下,我们空军飞行员的平均飞行寿命,只有短短半年,便大都牺牲。
当时,陈怀民已是陆军少校,前途无量,但他依旧决然地参加空军飞行员的入学选拔。
1200个考生里,他的综合成绩名列第八,但体检报告单上“对眼睛”一项不合格,把他挡在航校门外。
“对眼睛”,即拿一根细针竖于双眼中间,测试时左瞳孔往右下角移动,右瞳孔往左下角移动,直到鼻梁中心和两只瞳孔三点一线。
在此过程中,稍有分心便前功尽弃。
此后几个月,陈怀民每天都对着镜子不吃不喝练习8小时,经常练得泪水哗哗直流。
终于,他顺利通过1933年的招生考试,成为年轻的航校学员。
航校的日常训练就是让学员站在旋转机舱里,被甩2500周,以克服失重的不适感。
陈怀民第一次上旋转机,还没到500转就已晕瘫,只能被同学用担架抬回宿舍。
第二天,他咬牙爬下床,在所有人之前赶到训练场,等到教官和其他学员抵达训练场开始上课时,就看到陈怀民已经在操场上跑得大汗淋漓。
短短3个月,陈怀民便从“问题学生”,蜕变为成绩十佳的典范。
参加过全球顶级飞行员选拔的教官克林顿对他充满期望:“他(陈怀民)将会是世界上最优秀的飞行员。”
02
“我好想你”
在陈怀民苦练飞行技术的那些年,金城银行大*的千金王璐璐在浙江大学攻读金融专业。
17岁的她,面容姣好,是众多男生倾慕的对象,但她拒绝所有追求者的示爱,将学习以外的所有精力,用于组织游行和演讲,激励大家抗击日寇。
1935年初,陈怀民应邀到浙大参加篮球比赛,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看到讲台前的王璐璐。
人群中,她的身形那样消瘦,可她振臂高呼的身影,完全占据了他的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