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FC羽量级冠军亚历山大曾经是个200多磅的“胖子”
但是这样的拳手在中量级或超次中量级会非常具有竞争力。在这两个级别中排名前10的拳手,他们的平均身高在1.77米左右。在赛前的减重过程中,这些人可以保留更多的肌肉质量,相比于该级别中较高的拳手,他们在赛场上会更具爆发力。
战斗风格的转变如今,重量级拳手的战斗方式与早期的拳手大不相同。例如,前重量级拳王弗拉基米尔·克里奇科就采取了一种与传统拳手不同的打法。作为新时代最具统治力的重量级选手之一,他经常使用搂抱的方式来阻止对手的进攻,从而让对手更快地消耗掉体力。
这种策略比较适合对抗身材矮小的重量级拳手,每当矮个子对手试图突进内围发出重击时,高个子拳手用搂抱来阻止,会令对方的炮火无处发泄。如此反复,矮个子拳手的体力和心理都会遭到双重的打击。
克里奇科在重量级也称得上是“巨无霸”
这种情况也经常发生在较轻的体重级别,例如,在超中量级比赛中,乔治·格罗夫斯就使用了类似的策略击败了小克里斯·尤班克。所以,可以想象一下,对于一个身材矮小的拳手来说,要和这些高大强壮的对手打一场比赛是多么的困难。
“高个子”VS“矮个子”其实,矮个子拳手也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这种类型的拳手有更好的平衡感:你越矮,你的重心离地面越近。这意味着你比高个子的人有更好的平衡能力。这可能听起来不是很酷,但在拳击中,平衡感可以是一个巨大的好处,特别是当你抛出沉重的后手勾拳或大摆拳时。你可以发出比高个子拳手更有力的进攻,而不会失去平衡。
杠杆原理——正如泰森在被问及是否担心对手的身高优势时所说的那样,他认为个子矮一些更好,因为力的杠杆原理。拳手的打击力量来自于腿部,而当力的传递距离越短,那么到达对方的力量就会越大,就会造成更大的伤害。泰森的话似乎非常有道理,想想他发出的那一记记毁灭性的左勾拳,也许真的得益于他的身高缩短了力的传递距离。
如今重量级拳坛很少看到“矮个子”
但是反过来,高个子拳手也具备一些非常大的优势。
强大的直拳——矮个子拳手通常会投出更有力的勾拳,高个子拳手则在直拳方面更有优势。他们不仅可以在较远的距离打击对手,而且由于他们在这段距离内积累的冲力,他们的打击也更有力。这方面的杰出代表是德昂泰·维尔德的右手直拳。凭借着2.11米的身高,他往往只需一记干净利落的直拳就能把对方击倒在地。
高个子身高臂展的优势显而易见
步法——在大多数情况下,高个子拳手不仅手伸得更长,腿也更长。这意味着,与较矮的对手相比,他们跨出一步的距离要比对手更远。因此,如果他们处在被动的情况下,例如,被压在围绳上,他们可以更容易地逃脱。所以,对于一位矮个子来说,要缩短距离并从内线发起进攻是非常困难的,特别是如果高个子有更好的步法。
结语如今,在重量级赛场上,矮个子拳手很难和高个子竞争。矮个子拳手在较轻的级别有更好的机会,也可以从自己的体型中获益。但这并不意味着未来不会再次出现伟大的矮个子拳王。我们不能忘记,像迈克·泰森和洛基·马西亚诺这样的拳手也曾因身高被低估被轻视,但却最终成就了不朽的冠军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