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标准,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

首页 > 体育 > 作者:YD1662023-05-11 14:46:21

“到校外”高校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研究

黄娟① 邓占儒②

[摘 要]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是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就业的重要保障,也是保证大学生稳定的关键环节。高校目前的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存在课程内容重理论而轻实践、教学方法多讲授而少实操等问题。为此,“到校外”建设的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通过职业知识进教材、职业教育进班级、职业经理人进课堂以及企业高管进堂四个方面提升教学质量,达到保障大学生高质量就业与稳定就业的目标。

[关键词] 到校外 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 课程建设

一、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意义

(一)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是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就业的重要保障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1]的通知明确提出:“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和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08年起提倡所有普通高校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并作为公共课纳入教学计划,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现阶段作为高校必修课或选修课开设,经过3-5年的完善后全部过渡到必修课。各高校要依据自身情况制订具体教学计划,分年级设立相应学分,建议本课程安排学时不少于38学时。”《教育部在关于做好2019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2]中明确提出:“各地各高校要加强高校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对低年级学生着重进行职业生涯启蒙,对高年级学生着重提升职业素质和求职技能。”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大学生的生涯规划意识与就业创业能力逐步增强,他们从理论上意识到了职业生涯规划对他们的重要性。但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在行动上踌躇不前,导致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依然存在“目标还迷茫、发展无方向以及成长缺路径”的现实困境。深入研究高校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能提升和加强高校职业生涯教育理论体系与实践范式,是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就业的重要保障。

(二)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是保证大学生稳定就业的关键环节

大学生作为驱动新兴经济业态和产业结构优化的关键人才,着力培育其正确的职业生涯发展观、提高其职业技能与经验成为高等院校教育改革所关注的重要任务之一。当前世界正处于一个VUCA时代,人们面对的是不稳定、不确定、复杂、模糊的环境,VUCA背后是为人们建立了一个预期、演化、准备以及干预的学习模式。面对VUCA,评价个人能力的标准包括对洞察力的知识储备、对各种结果时刻的准备、过程管理和资源系统、有效的影响力模型的建立以及恢复系统和修补措施。在VUCA时代背景下,优化和改进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教育,激发和增强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意识与就业创业能力是当前高等院校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追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因素,其中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时间安排、内容设置、教学模式、教学评价以及教学反馈是关键层面,高校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方面所存在的短板无疑是对我国职业生涯教育发展难题的真实反映。重构高校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方案是保证大学生稳定就业的关键环节。

二、高校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现状分析

(一)课程内容重理论而轻实践

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是一门与社会人才需求紧密相连的应用型课程,要求课程内容必须与时俱进,及时将社会发展趋势与对未来的研判通过课堂传授给学生。多数高校在编写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大纲时,通常包含职业启蒙、自我认知、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职业生涯规划实施与管理、求职准备、应聘实务、就业政策与权益保护、大学生创业、职业成功等内容,内容的呈现以理论描述与案例点评为主要逻辑框架,与传统的理论知识传授教学非常相像。这与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的社会性、实践性与应用性不相匹配[3]。对于大学生而言,他们需要解决的是就业创业能力的根本提升,而非单纯的吸收知识和理解理论,也不是纯粹的就业创业技巧模仿,他们需要社会情境化的能力转化。课程内容重理论知识而轻实践能力转化的设置难以实现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教育目标。

(二)教学方法多讲授而少实操

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因其极强的应用型特征,对教学方法的要求也是很高的。高校教师目前在进行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时依然以讲授为主,实操为辅。以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内容为例,授课教师通常会着重通过讲授的方式告诉学生生涯发展教育的相关理论、生涯规划的重要性、生涯规划的方法与步骤,最后再着重教学生撰写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书。教学方法相对单一,教学中缺乏互动与实操,学生的收获更多只能体现上提交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书上[4]。教学方法多讲授而少实操的现象造成了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教育目标没有落到实处。

三、“到校外”高校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的建设方案

高校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规范的课程开发确定一系列教学内容,采取形式多样的方法和途径,帮助大学生获得有关职业技能以及经验,促进学生选择、获得并准备从事一项与个体相匹配的职业并力求获得职业生涯发展的成功。“到校外”高校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的建设建设通过职业知识进教材、职业经理人进课堂、企业高管进讲堂以及职业教育进班级四个层面解决“教什么”、“怎么教”、“谁来教”以及“教得好”的问题。

(一)职业知识进教材

职业知识进教材解决的是课程内容的问题,即课程“教什么”。多数高校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教材千篇一律,以某本普通高等教育公共基础课系列“十三五”规划教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为例,它包含七个章节的内容,分别为“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了解自己,客观地认知自我”“了解职业,探索工作世界”“学会自我管理,积淀职业素养”“科学掌握职业决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行动与实现”“职业生涯的适应与发展”,基本是一般方法论与技巧性的内容,这样的教材在高校课堂里比比皆是。而学生通过课程最终需要掌握的是自己未来的生涯发展道路,学科、专业、行业等都有明显的差别,比如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与机械工程专业未来的就业方向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出口。这就意味着每个专业对应的就业岗位与素养能力要求、目标的就业城市、就业初级岗位成长路线、需要具备什么能力才能走好人生的第一步等都有很大的不同。千篇一律的教材不能解决上述问题,这就导致学生通过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的学习没有解决他们的内在需求,结局就是学生依旧迷茫。

“到校外”理念下的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教材应该根据学科、专业、岗位的不同以学科为基本属性,编制紧扣专业未来生涯发展且具个性色彩的教材,让职业知识真正进入教材。教材的编制内容以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的基本方法论为基础框架,把基于专业的职位信息(含职业定义、任务职责、知识背景、大学课程、职业技能、从业资格、常用工具、薪酬待遇、工作环境、发展前景、职业道德等)、行业信息、地域信息、城市信息以及师兄师姐去哪儿等作为的核心内容编入教材。学生通过职业知识的学习,才能真正了解“所学专业培养什么样的人、未来出口是什么、达到什么素质能力才能做好本职工作”并掌握专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这是解决职业生涯迷茫的基础内容。

(二)职前教育进班级

职前教育进班级解决的是教学模式的问题,即“怎么教”。传统的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是以知识技巧传授为主的教学理念,形成了以教师为中心、书本为中心和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5]。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往往形成了老师单向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我们不难看出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是非常明显的,其中关键的是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始终处于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地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忽视,甚至被压抑。

“到校外”理念下的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模式是采用职前教育方式来解决理论知识教育不足的部分,提升学生的实操性,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职前教育是指在正式步入职场之前所进行的培训,主要培训对象是即将面对第一份工作的在校学生。各高校相对来说更为注重理论知识教育,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学生进入毕业阶段,无法及时适应企业和市场的需求,职前教育应运而生。职前教育进班级的教学模式,可以为学生提供更有效、更有针对性、更专业的职业建议和规划,提升的不仅是求职技巧,更为重要的通过职前教育培训的模式,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与操作能力,把学生打造为应用型人才以适应社会需求。

(三)职业经理人进课堂

职业经理人进课堂解决的是教学师资的问题,即课程“谁来教”。长期以来,各高校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授课教师都是以负责就业创业工作的辅导员或行政管理人员为主,开设有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高校会由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教师参与授课。他们通常缺乏深入的职场实践经历,更为擅长的是从理论的角度讲授职场理论层面的知识与技巧,更像是“纸上谈兵”的状态,再加上本身的教学方法较为传统、中规中矩,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产生共鸣。

“到校外”理念下的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师资应根据课程知识面要求很宽的实战课程这个特点,用好专业教授(懂专业)、职业经理人(企业部门经理或者HRD懂职业和职业发展路线图)、生涯规划老师(懂规划技术)的综合能力,将职业经理人请进课堂,共同传道授业解惑,使学生充分认识自我、认知专业、认知学业以及认知职业,从而科学规划生涯实现路径,为人生发展目标做好提升准备。

(四)企业高管进讲堂

企业高管进讲堂解决的是质量升华的问题,即课程“教得好”。高校通常都会邀请就业创业导师进校开展就业安全与风险防范、职业心态指导、专项求职指导、求职技巧指导、就业精准帮扶、就业形势与政策指导等类型的就业创业讲座。课程内容一般包括应对*风险、就业维权、如何成功渡过试用期、求职简历制作、面试技巧、面试礼仪以及就业创业政策解读等。授课教师一般由高校教师、企业咨询公司的管理者以及人才市场专家等组成,通过大班讲授的方式来完成。讲座实际是对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质量升华的重要环节。授课教师丰富的职业生涯发展经验是保证讲座效果的关键,而讲座的组织形式又是达到讲堂效果的保障。目前从高校组织就业创业讲座的效果来看,能进一步帮助学生提升职业化的意识和求职面试的技巧,是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有益补充,但还没有从质的层面帮助学生提升就业创业质量。

“到校外”理念下的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的就业讲座应根据学生的学科、专业以及求职的行业、岗位等不同的需求,邀请不同类型的企业高管进入讲堂,以论坛、沙龙、对话等互动效果更好的形式,有针对性和实质性的升华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教学质量。企业高管通常具有丰富的职场经历且取得了职业生涯的成功,他们本身就是学生学习的榜样。通过企业高管进讲堂的方式,让学生通过与企业高管的深度交流,达到能融会贯通地将课堂所学的职业知识与丰富的经历和成功的经验相联接,实现对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质量的升华。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78/A08/moe_745/tnull_11260.html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做好2019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5/s3265/201812/t20181205_362495.html

[3]赵忠见.基于学生需求分析的高校就业指导课程优化策略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40(06):53-55.

[4]何竞旻.高校就业指导课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22):158-159.

[5]尹兆华.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探索和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9(Z1):88-92.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