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东教练
对吴佳虹和体校来说,这都是一个新的尝试。转入体校,意味着可以接受更专业的训练,有机会成为专业运动员,同时也可能走上一条相对小众的道路。
面对这个抉择,区队与佳虹父母都建议当时五年级的吴佳虹小学毕业后再到体校。但吴佳虹去意已决:“两年可以拉开很大差距,我想早一点打比赛。”
对体校来说,此前接触的都是13、14岁的运动员。面对一个10岁的射击运动员,练什么、怎么练、练多少,此前也没有太多经验。
“当时也是摸着石头过河,练少了怕基础不扎实,练多了怕练坏了。”张教练笑了笑,语气转而变得严肃,“但这不意味着放松要求,来了就是要争第一的。”
射击馆的板书
尽管训练时是严厉的,但对吴佳虹而言,张教练与师母是像父母一样的存在,给予她赛场内外的关心和照顾。而体校这段训练时光也为她日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02 日复一日的“单调”训练
“冬暖夏热”不挡钻研热情
进入市体校后,吴佳虹适应得很快,在一些年龄相仿的同学还在适应期,流泪想家时,她已经习惯了日常的训练生活。“来都来了,要以训练为主。”
根据吴佳虹的特点,张教练开始有针对性地开展训练,引导她扎扎实实地练好每一项基础技能。除了赛场上的天赋,让张教练记忆犹新的还有吴佳虹的刻苦钻研和自律精神。
市体校射击馆
每名射击运动员都有独特的姿势,如何找到最合适的姿势需要运动员和教练共同探索、调整,但关键还需要运动员自己钻研问题,解决问题。
“穿着那么厚的‘盔甲’,角度、重心的微小变化只有运动员自己才能直观地感知。”张教练表示。
这一“盔甲”是指运动员身上厚重的射击服,里面还必须身穿长袖长裤,毛衣,可谓“冬凉夏热”。穿上这一套盔甲,是射击运动员每次训练的例牌节目,此后才是各种训练项目。
即便是在开了空调的训练馆,训练完的衣服总能拧出汗水。“没办法,为了训练多牺牲。”吴佳虹开玩笑说。
吴佳虹身穿射击服练习射击
训练艰苦,但她基本不需要被督促,总是自觉完成任务。在教练和队友心中,她的名字已经与“自律”高度重合。“吴佳虹很少偷懒,训练上敢于对自己狠。”她的队友小李强调。
面对举枪,瞄准等看似枯燥但必要的基础练习,吴佳虹其实乐在其中,“这像是个探索的过程,很多未知的问题等待发现和解决。”甚至在长假的时候,吴佳虹还不时感到“手痒”,怀念摸枪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