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系统:指彼此间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组分有规律地结合而形成的整体。【P4】
2.种群:在一定的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是一个种群。【P5】
3.群落: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P5】
4.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P8】
5.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P8】
6.生命体:一个可以独立生活、生长和增殖的细胞。【P12】
7.大量元素: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初中教材)
8.微量元素: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初中教材)
9.必需氨基酸:人体细胞不能合成,必须从外界环境中直接获取的氨基酸。【P21】
10.非必需氨基酸:人体细胞能够合成的氨基酸。【P21】
11.多肽:由多个氨基酸(≥3)分子缩合而成的,含有多个肽键的化合物。【P22】
12.核酸: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重要的作用。【P26】
12.单糖:不能水解的糖类。【P30】
13.二糖:由两分子单糖脱水缩合而成的糖类。【P30】
14.碳水化合物:糖类都是由C、H、O三种元素构成的,多数糖类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之比为2:1,类似水分子,因而糖类又称为“碳水化合物”。【P30】
15.多聚体:由许多基本的组成单位(单体)连接而成的生物大分子。【P33】
16.结合水: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相结合的水。【P35】
17.自由水:细胞中绝大部分的水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叫做自由水。【P35】
18.染色排除法:科研上,利用诸如台盼蓝等染色剂能将死细胞染上颜色,而活的细胞不着色的现象来鉴别死细胞和活细胞的方法。【P43】
19.差速离心法:将细胞膜破坏后,形成由各种细胞器和细胞中其他物质组成的匀浆;将匀浆放入离心管中,用高速离心机在不同的转速下进行离心处理,将各种细胞器分离开的方法。【P44】
20.细胞骨架: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P47】
21.分泌蛋白:在细胞内合成后,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的蛋白质。【P48】
22.生物膜系统:由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P49】
23.染色质:细胞核中的DNA和蛋白质紧密结合成染色质,染色质是极细的丝状物,因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而得名。【P54】
24.模型: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有的借助于具体的实物或其他形象化的手段,有的则通过抽象的形式来表达。【P54】
25.物理模型: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这种模型就是物理模型。【P54】
26.细胞核的功能: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P54】
27.原生质层: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称为原生质层。【P61】
28.质壁分离: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也就是逐渐发生了质壁分离。【P63】
29.选择透过性膜: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这种膜对于物质的输入和输出具有选择性,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生物膜的这一特性,与细胞的生命活动动密切相关,是活细胞的一个重要特征。【P64】
30.轮作:农民在同一块田里种植的作物种类会因年份有所不同,也就是有计划地更换作物种类来种。(在同一块田地上,有顺序地在季节间或年间轮换种植不同的作物或复种组合的一种种植方式。)【P64】
31.磷脂:磷脂是一种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等所组成的分子,磷酸“头”部是亲水的,脂肪酸“尾”部是疏水的。【P66】
32.糖被:在细胞膜的外表,有一层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的糖蛋白,叫做糖被。【P68】
33.糖脂:细胞膜表面,糖类和脂质分子结合成糖脂。【P68】
34.自由扩散: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叫做自由扩散。【P70】
35.协助扩散: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叫做协助扩散。【P71】
36.主动运输: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做主动运输。【P71】
37.胞吞:当细胞摄取大分子时,首先是大分子附着在细胞膜表面,这部分细胞膜内陷形成小囊,包围着大分子。然后,小囊从细胞膜上分离下来,形成囊泡,进入细胞内部,这种现象叫胞吞。【P72】
38.胞吐:细胞需要外排的大分子,先在细胞内形成囊泡,囊泡移动到细胞膜处,与细胞膜融合,将大分子排出细胞,这种现象叫胞吐。【P72】
39.细胞代谢: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P78】
40.变量: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P79】
41.自变量:人为改变的变量称做自变量。【P79】
42.因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做因变量。【P79】
43.无关变量:除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可能还会存在一些可变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无关变量。【P79】
44.对照实验:除了一个因素以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P79】
45.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P80】
46.酶: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P83】
47.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P83】
48.酶活性:酶对化学反应的催化效率。【P83】
49.细胞呼吸: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P91】
50.对比实验: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某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这样的实验叫做对比实验。【P93】
51.有氧呼吸: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大量ATP的过程。【P94】
52.发酵:酵母菌、乳酸菌等微生物的无氧呼吸也叫发酵。产生酒精的叫酒精发酵,产生乳酸的乳酸发酵。【P95】
53.光合作用: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P101】
54.同位素标记法:同位素可用于追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用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化学性质不会改变。科学家通过追踪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可以弄清化学反应的详细过程。这种方法叫做同位素标记法。
55.卡尔文循环:卡尔文(M.Calvin, 1911-1997)等用小球藻(一种单细胞的绿藻)做实验:用14C标记的14CO2,供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然后追踪检测其放射性,最终探明了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这一途径称为卡尔文循环。【P102】
56.光反应阶段:光合作用第一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必须有光才能进行,这个阶段叫做光反应阶段。【P103】
57.暗反应阶段:光合作用第二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有没有光都可以进行,这个阶段叫做暗反应阶段。【P104】
58.光合作用强度:简单地,是指植物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糖类的数量。【P104】
59.化能合成作用:自然界中少数种类的细菌能够利用体外环境中的某些无机物氧化时所释放的能量来制造有机物,这种合成作用叫做化能合成作用。【P105】
60.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P112】
61.赤道板:与纺锤体的中轴相垂直的平面,类似于地球上赤道的位置,称为赤道板。【P113】
62.无丝分裂: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叫无丝分裂。【P114】
63.细胞分化: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P118】
64.全能性: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P119】
65.干细胞:动物和人体内仍保留着少数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P119】
66.细胞衰老:细胞的生理状态和化学反应发生复杂变化的过程,最终表现为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P121】
66.自由基:通常把异常活泼的带电分子或基团称为自由基。【P122】
67.端粒:每条染色体的两端都有一段特殊序列的DNA,称为端粒。【P122】
68.细胞凋亡: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由于细胞凋亡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所以也常常被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P123】
69.细胞坏死:细胞坏死是在种种不利因素影响下,由于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亡。【P124】
70.癌细胞:有的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就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这种细胞就是癌细胞。【P125】
71.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P126】
72.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P126】
必修二
1.融合遗传:人们曾经认为两个亲本杂交后,双亲的遗传物质会在子代体内发生混合,使子代表现出介于双亲之间的性状。这种观点称做融合遗传。【P2】
2.自花传粉:两性花的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做自花传粉,也叫自交。【P2】
3.异花传粉:两朵花之间的传粉过程叫做异花传粉。【P3】
4.父本:不同植株的花进行异花传粉时,供应花粉的植株叫做父本(♂)。【P3】
5.母本:不同植株的花进行异花传粉时,接受花粉的植株叫做母本(♀)【P3】
6.去雄:孟德尔在做杂交实验时,先除去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这叫做去雄。
7.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P3】
8.显性性状:孟德尔用纯种高茎豌豆与纯种矮茎豌豆作亲本(用P表示)进行杂交(cross),把F1中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显性性状(dominant character)。【P4】
9.隐性性状:孟德尔用纯种高茎豌豆与纯种矮茎豌豆作亲本(用P表示)进行杂交(cross),F1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隐性性状(recessive character)。【P4】
10.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P4】
11.显性遗传因子:决定显性性状的为显性遗传因子,用大写字母(如D)来表示。【P5】
12.隐性遗传因子: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性遗传因子,用小写字母(如d)来表示。【P5】
13.纯合子: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P5】
14.杂合子: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P5】
15.假说-演绎法: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这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叫做假说—演绎法。【P7】
16.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P7】
17.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P11】
18.表现型: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P12】
19.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P12】
20.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P12】
21.减数分裂: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P16】
22.同源染色体:联会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叫做同源染色体。【P18】
23.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P18】
24.四分体: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P18】
25.受精作用: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P24】
26.基因分离定律(现代解释):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P30】
27.自由组合定律(现代解释):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P30】
28.红绿色盲:红绿色盲是一种常见的人类遗传病,患者由于色觉障碍,不能像正常人一样区分红色和绿色。【P33】
29.抗维生素D佝偻病:抗维生素D佝偻病,也是一种人类遗传病,患者的小肠由于对钙、磷的吸收不良等障碍,病人常常表现出O型腿、骨骼发育畸形、生长缓慢等症状。【P33】
30.伴性遗传: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在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的现象。【P33】
31.交叉遗传:男性致病基因只能从母亲那里传来,以后只能传给女儿的现象。【P36】
32.牝鸡司晨:“牝鸡司晨”是我国古代人民早就发现的性反转现象。原来下过蛋的母鸡,以后却变成公鸡,长出公鸡的羽毛,发出公鸡样的啼声。【P40】
33.S型细菌:一种细菌(肺炎双球菌)的菌体有多糖类的荚膜,在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表面光滑(smooth),叫做S型细菌。【P43】
34.R型细菌:一种细菌(肺炎双球菌)的菌体没有多糖类的荚膜,在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表面粗糙(rough),叫做R型细菌。【P43】
35.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NA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A(腺嘌呤)一定与T(胸腺嘧啶)配对;G(鸟嘌呤)一定与C(胞嘧啶)配对。碱基之间的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做碱基互补配对原则。【P49】
36.半保留复制:新合成的每个DNA分子中,都保留了原来DNA分子中的一条链,这种复制方式被称做半保留复制。【P52】
37.DNA的复制:DNA的复制是指以亲代DNA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P54】
38.遗传信息:蕴藏在DNA的4种碱基排列顺序之中。【P57】
39.基因: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P57】
40.DNA分子杂交技术:当两种生物的DNA分子的单链具有互补的碱基序列时,互补的碱基序列就会结合在一起,形成杂合双链区;在没有互补碱基序列的部位,仍然是两条游离的单链。可以以此来比较不同种生物DNA分子的差异。【P60】
41.基因的表达:基因通过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来控制性状,并将这一过程称为基因的表达。【P61】
42.转录: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P63】
43.翻译: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P64】
44.密码子:mRNA上决定1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P64】
45.密码子的简并性:一种氨基酸可能有多种密码子的现象。【P65】
46.反密码子:可以与mRNA上的密码子互补配对的tRNA上的3个碱基。【P66】
47.中心法则:人们将遗传信息传递的一般规律命名为中心法则(central dogma):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即DNA的自我复制;也可以从DNA流向RNA ,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历经考验后的中心法则,补充了遗传信息从RNA流向RNA以及从RNA流向DNA这两条途径,比以往更加完善。【P68】
48.细胞质基因: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的DNA,都能够进行半自主自我复制,并通过转录和翻译控制某些蛋白质的合成。为了与细胞核的基因相区别,将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的基因称做细胞质基因。【P70】
49.镰刀型细胞贫血症: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一种遗传病。正常人的红细胞是中央微凹的圆饼状,而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红细胞却是弯曲的镰刀状。这样的红细胞容易破裂,使人患溶血性贫血,严重时会导致死亡。【P80】
50.基因突变: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P81】
51.基因*: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P83】
52.猫叫综合征:猫叫综合征是人的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遗传病,因为患病儿童哭声轻,音调高,很像猫叫而得名。猫叫综合征患者的生长发育迟缓,而且存在严重的智力障碍。【P85】
53.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P86】
54.染色体组: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又相互协调,共同控制生物的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P86】
55.二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做二倍体。【P87】
56.多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P87】
57.单倍体: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P87】
58.人类遗传病: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主要可以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P90】
59.单基因遗传病: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P90】
60.苯丙酮尿症:患者的体细胞中缺少一种酶,致使体内的苯丙氨酸不能沿正常途径转变成酪氨酸,而只能转变成苯丙酮酸。苯丙酮酸在体内积累过多就会对婴儿的神经系统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
61.多基因遗传病:指受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控制的人类遗传病。【P90】
62.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由染色体异常引起的遗传病,简称染色体病。【P91】
63.猫叫综合征:21三体综合征又叫先天性愚型,是一种常见的染色体病。对患者进行染色体检查,可以看到患者比正常人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21三体综合征患者的智力低下,身体发育缓慢。患儿常表现出特殊的面容。50%的患儿有先天性心脏病,部分患儿在发育过程中夭折。【P91】
64.人类基因组计划: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目的是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解读其中包含的遗传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认识人类基因的组成、结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P92】
65.基因治疗:基因治疗是指用正常基因取代或修补病人细胞中有缺陷的基因,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P94】
66.尿黑酸症:尿黑酸在人体内积累会使人的尿液中含有尿黑酸,这种尿液暴露于氧气会变成黑色,这种症状称为尿黑酸症。【P96】
67.选择育种:传统的方法就是选择育种,通过汰劣留良的方法来选择优良基因。【P97】
68.杂交育种: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P99】
69.诱变育种:利用物理因素或化学因素来处理生物,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P100】
70.基因工程: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某种基因提取出来,加以修饰改造,然后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又叫做基因拼接技术或DNA*技术。【P102】
71.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叫做种群。【P114】
72.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P115】
73.基因频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P115】
74.突变: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统称为突变。【P116】
75.物种: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P119】
76.生殖隔离: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的现象。【P119】
77.地理隔离:同一种生物由于地理上的障碍而分成不同的种群,使得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P119】
78.隔离: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P119】
79.捕食者策略:捕食者所吃掉的大多是被捕食者中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客观上起到促进种群发展的作用。此外,捕食者一般不能将所有的猎物都吃掉,否则自己也无法生存,这就是所谓“精明的捕食者”策略。【P123】
80.收割理论: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P123】
81.共同进化: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P124】
必修三
1.体液:不论男性还是女性,体内都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bodyfluid)。【P2】
2.组织液:组织液是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又叫细胞间隙液。【P3】
3.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P3】
4.渗透压: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溶液渗透压越高。【P5】
5.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稳态。【P8】
6.反射: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P16】
7.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P16】
8.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P16】
9.神经冲动:在神经系统中,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neural impulse)。【P17】
10.静息电位:在未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这时,由于细胞膜内外特异的离子分布特点,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这称为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P18】
11.突触小体: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叫突触小体。【P18】
12.突触:突触小体可以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树突等相接触,共同形成突触。【P18】
13.中枢神经系统:位于颅腔中的脑(大脑、脑干和小脑等)和脊柱椎管内的脊髓,它们含有大量的神经元,这些神经元组合成许多不同的神经中枢,分别负责调控某一特定的生理功能,这些神经中枢共同构成中枢神经系统。【P19】
14.言语区:语言功能与大脑皮层某些特定区域有关,这些区域称为言语区。【P21】
15.运动性失语症:S区受损伤,患者可以看懂文字、听懂别人的谈话,但自己却不会讲话,不能用词语表达思想,称为运动性失语症。【P21】
16.学习: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P21】
17.记忆: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贮存和再现。【P21】
18.促胰液素:斯他林和贝利斯把小肠黏膜分泌的能随着血流到达胰腺并促进胰液分泌的化学物质称作促胰液素。【P24】
19.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就是激素调节。【P24】
20.反馈调节: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P27】
21.环境激素或内分泌干扰物:工业废弃物、*虫剂、除草剂等,在分解过程中能产生与性激素分子结构类似的物质,称为环境激素或内分泌干扰物,可能对人和动物的内分泌功能产生不良影响。【P30】
22.体液调节:激素等化学物质(除激素以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CO2等),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P31】
23.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P35】
24.免疫活性物质: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如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P35】
25.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的。【P36】
26.非特异性免疫: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P36】
27.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P36】
28.艾滋病:艾滋病是一种免疫缺陷病,又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死亡率极高。艾滋病病人的直接死因,往往是由念珠菌、肺囊虫等多种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P36】
29.抗原: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P37】
30.体液免疫:B细胞主要靠产生抗体“作战”,这种方式称为体液免疫。【P37】
31.细胞免疫:T细胞主要靠直接接触靶细胞“作战”,这种方式称为细胞免疫。【P37】
32.记忆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很长时间内保持对某种抗原的记忆,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的抗体。【P37】
33.自身免疫病: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物质当做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疾病。【P38】
34.过敏反应: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P38】
35.向光性:在单侧光的照射下,植物朝向光源方向生长的现象。【P46】
36.植物激素: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P48】
37.极性运输:在胚芽鞘、芽、幼叶和幼根中,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也就是只能单方向地运输。【P48】
38.生长素的作用表现出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P50】
39.顶端优势:顶芽产生的生长素逐渐向下运输,枝条上部的侧芽附近生长素浓度较高。由于侧芽对生长素浓度比较敏感,因此它的发育受到抑制,植株因而表现出顶端优势。【P50】
40.生长素类似物:人工合成的具有与IAA相似的生理效应的化学物质。【P51】
41.预实验:实验开始之前的预备实验,可以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也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以免由于设计不周,盲目开展实验而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预实验也必须像正式实验一样认真进行才有意义。【P51】
42.恶苗病:当水稻感染了赤霉菌后,会出现植株疯长的现象:病株往往比正常植株高50%以上,并且结实率大大降低,因而称为恶苗病。【P53】
43.植物生长调节剂: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P54】
44.种群密度: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P60】
45.样方法:估算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P60】
46.标志重捕法: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来估计种群密度。【P62】
47.出生率:指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P62】
48.死亡率:指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P62】
49.迁入率:单位时间内迁入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称为迁入率(immigration rate)。【P62】
50.迁出率:单位时间内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称为迁出率(emigration rate)。【P62】
51.年龄组成:又叫年龄结构(age structure ),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P63】
52.性别比例:是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P63】
53.空间特征: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叫做种群的空间特征。【P63】
54.数学模型: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P65】
55.环境容纳量: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carrying capacity),又称K值。【P67】
56.群落: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community)。【P71】
57.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species richness)。【P72】
58.捕食:一种生物以另外一种生物为食。【P73】
59.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竞争的结果常表现为相互抑制,有时表现为一方占优势,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P73】
60.寄生: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在另一种生物(寄主)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P73】
61.互利共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P73】
62.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群落具有的明显的分层现象。【P74】
63.水平结构: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它们常呈镶嵌分布。【P75】
64.取样器取样法:用一定规格的捕捉器(如采集罐、吸虫器等)进行取样,通过调查样本中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来推测某一区域内土壤动物的丰富度。【P75】
65.立体农业:是运用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为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P77】
66.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叫做演替(succession)。【P78】
67.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例如在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P80】
68.次生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P80】
69.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ecosystem)。【P88】
70.生物圈: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构成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 biosphere )。【P88】
71.食物网: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结构,就是食物网(foodweb)。【P91】
72.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P93】
73.未利用的能量:指未被自身呼吸作用消耗,也未被后一营养级和分解者利用的能量。【P95】
74.能量金字塔:如果将单位时间内各个营养级所得到的能量数值,由低到高绘制成图,可形成一个金字塔图形,叫做能量金字塔。【P96】
75.生态农业:是指运用生态学原理,在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思想指导下,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起来的多层次、多功能的综合农业生产体系。【P99】
76.物质循环:组成生物体的C, H, O, N,P, 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这里所说的生态系统,指的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其中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因此又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P101】
77.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称为物理信息(physical information )。【P105】
78.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还产生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诸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等代谢产物,以及动物的性外激素等,这就是化学信息(chemical information )。【P106】
79.行为信息: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也能够传递某种信息,即生物的行为特征可以体现为行为信息( behavior information )。【P106】
80.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stability of ecosystem)。【P109】
81.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不受损害)的能力,叫做抵抗力稳定性(resistance stability )。【P110】
82.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叫做恢复力稳定性(resilience stability)。【P110】
83.恢复生态学:恢复生态学主要利用的是生物群落演替理论,特别强调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生物的适应性,充分依靠生态系统自身的能力,并辅以有效的人为手段(物质、能量的投入),从而尽快使生态系统从受损的退化状态恢复到正常的健康状态。【P113】
84.生物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P124】
85.潜在价值: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中,目前人类尚不清楚的价值。【P125】
86.间接价值: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中,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功能的价值。也叫做生态功能,如森林和草地对水土的保持作用,湿地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P125】
87.直接价值: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中,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P125】
88.就地保护:是指在原地对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自然保护区(naturalreserve)以及风景名胜区等,这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P126】
89.易地保护:易地保护是指把保护对象从原地迁出,在异地进行专门保护。例如,建立植物园、动物园以及濒危动植物繁育中心等,这是为行将灭绝的物种提供最后的生存机会。【P126】
90.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是“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它追求的是自然、经济、社会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P128】
选修一
1.传统发酵技术:利用不同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制作食品的技术。【P1】
2.腐乳:腐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出的一种经过微生物发酵的大豆食品。【P6】
3.琼脂:琼脂(agar)是一种从红藻中提取的多糖。琼脂在98℃以上熔化,在44℃以下凝固,在常规培养条件下呈现固态。【P14】
4.培养基: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培养基(culture media)。配制成的液体状态的基质称为液体培养基,配制成的固体状态的基质称为固体培养基。【P14】
5.牛肉膏和蛋白胨:来源于动物原料,含有糖、维生素和有机氮等营养物质。【P15】
6.消毒:指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死物体表面或内部的部分微生物(不包括芽孢和孢子)。【P15】
7.灭菌:是指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P15】
8.巴氏消毒法:对于一些不耐高温的液体,在70~75℃煮30min或在80℃煮15 min,可以*死牛奶中的微生物,并且使牛奶的营养成分不被破坏。【P15】
9.灼烧灭菌:将微生物的接种工具,如接种环、接种针或其他金属用具,直接在酒精灯火焰的充分燃烧层灼烧,可以迅速彻底地灭菌。此外,在接种过程中,试管口或瓶口等容易被污染的部位,也可以通过火焰灼烧来灭菌。【P16】
10.干热灭菌:将灭菌物品放入干热灭菌箱内,在160~170℃加热1~2 h可达到灭菌的目的。能耐高温的、需要保持干燥的物品,如玻璃器皿(吸管、培养皿)和金属用具等,可以采用这种方法灭菌。【P16】
11.高压蒸汽灭菌:将灭菌物品放置在盛有适量水的高压蒸汽灭菌锅内。把锅内的水加热煮沸,将其中原有的冷空气彻底排除后,将锅密闭,继续加热使锅内的气压逐步上升,温度也随之升到100℃以上。为达到良好的灭菌效果,一般在压力为100 kPa,温度为121℃的条件下,维持15~30min。【P16】
12.倒平板:等待平板冷却凝固(大约需5~10min)后,将平板倒过来放置,使皿盖在下、皿底在上。【P17】
13.平板划线法:通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P18】
14.稀释涂布平板法: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在稀释度足够高的菌液里,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将被分散成单个细胞,从而能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菌落。【P18】
15.临时保藏法:将菌种接种到试管的固体斜面培养基上,在合适的温度下培养。当菌落长成后,将试管放入4℃的冰箱中保藏。以后每3~6个月,都要重新将菌种从旧的培养基上转移到新鲜的培养基上。但是,这种方法保存的时间不长,菌种容易被污染或产生变异。【P20】
16.甘油管藏法:在3mL的甘油瓶中,装人1 mL甘油后灭菌。将1 mL培养的菌液转移到甘油瓶中,与甘油充分混匀后,放在-20℃的冷冻箱中保存。【P20】
17.无土栽培技术:是用人工配制成的培养液来栽培植物的技术。【P20】
18.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将植物体的组织接种在培养基上进行离体培养的技术。【P20】
19.选择培养基:在微生物学中,将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称做选择培养基(selective media)。【P22】
20.纤维素酶: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一般认为它至少包括三种组分,即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前两种酶使纤维素分解成纤维二糖,第三种酶将纤维二糖分解成葡萄糖。正是在这三种酶的协同作用下,纤维素最终被水解成葡萄糖,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营养,同样,也可以为人类所利用。【P27】
21.刚果红染色法:刚果红(Congo Red,简称CR)是一种染料,它可以与像纤维素这样的多糖物质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并不和水解后的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发生这种反应。当我们在含有纤维素的培养基中加人刚果红时,刚果红能与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刚果红—纤维素的复合物就无法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P28】
22.分化:在植物的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都会出现稳定性的差异,形成这些差异的过程叫做细胞分化。【P32】
23.愈伤组织:是一种排列疏松而无规则高度液泡化的呈无定形状态的薄壁细胞构成的组织。【P32】
24.脱分化:由高度分化的植物组织或细胞产生愈伤组织的过程,称为植物细胞的脱分化,或者叫做去分化。【P32】
25.再分化:脱分化产生的愈伤组织继续进行培养,又可以重新分化成根或芽等器官,这个过程叫做再分化。【P32】
26.外植体:用于离体培养的植物器官或组织片段,叫做外植体。【P34】
27.花粉:是由花粉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而形成的单倍体生殖细胞。【P37】
28.胚状体:科学家在胡萝卜根组织的单细胞悬浮培养液中发现,某些体细胞在形态上转变为与合子发育成的胚非常相似的结构,它的发育过程也与合子胚类似,胚芽、胚根、胚轴等结构完整,就像一颗种子。科学家将这种结构称做体细胞胚(somaticembryo)或胚状体(embryoid)。【P38】
29.果胶:果胶是植物细胞壁以及胞间层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它是由半乳糖醛酸聚合而成的一种高分子化合物,不溶于水。【P42】
30.果胶酶:果胶酶并不特指某一种酶,而是分解果胶的一类酶的总称,包括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和果胶酯酶等。【P42】
31.酶活性:是指酶催化一定化学反应的能力。酶活性的高低可以用在一定条件下,酶所催化的某一化学反应的反应速度来表示。在科学研究与工业生产中,酶反应速度用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中反应物的减小量或产物的增加量来表示。【P42】
32.固定化酶:酶固定在一种颗粒状的载体上,再将这些酶颗粒装到一个反应柱内,柱子底端装上分布着许多小孔的筛板。酶颗粒无法通过筛板上的小孔,而反应物溶液却可以自由出入。生产过程中,将反应物从反应柱的上端注入,使反应物流过反应柱,与酶颗粒接触,生成产物,从反应柱的下端流出。【P49】
33.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技术: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酶或细胞固定在一定空间内的技术,包括包埋法、化学结合法(将酶分子或细胞相互结合,或将其结合到载体上)和物理吸附法。【P50】
34.PCR:PCR全称为多聚酶链式反应,它是指一种体外迅速扩增DNA片段的技术的实验技术。【P58】
35.凝胶色谱法:也称做分配色谱法,是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分离蛋白质的有效方法。当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蛋白质通过凝胶时,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质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路程较长,移动速度较慢;而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蛋白质无法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只能在凝胶外部移动,路程较短,移动速度较快。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蛋白质分子因此得以分离。【P64】
36.缓冲溶液:在一定范围内,缓冲溶液能够抵制外界的酸和碱对溶液pH的影响,维持pH基本不变。缓冲溶液通常由1-2种缓冲剂溶解于水中配置而成。调节缓冲剂的比例就可以制得不同pH范围内使用的缓冲液。【P65】
37.电泳:是指带电粒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发生迁移的过程。许多重要的生物大分子,如多肽、核酸等都具有可解离的基团,在一定的pH下,这些基团会带上正电或负电。在电场的作用下,这些带电分子会向着与其所带电荷相反的电极移动。电泳利用了待分离样品中各种分子带电性质的差异以及分子本身的大小、形状的不同,使带电分子产生不同的迁移速度,从而实现样品中各种分子的分离。【P65】
38.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聚丙烯酰胺凝胶是由单体丙烯酰胺和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在引发剂和催化剂的作用下聚合交联成的具有三维网状结构的凝胶。蛋白质在聚丙烯酰胺凝胶中的迁移率取决于它所带净电荷的多少以及分子的大小等因素。为了消除净电荷对迁移率的影响,可以在凝胶中加入SDS。SDS能使蛋白质发生完全变性。由几条肽链组成的蛋白质复合体在SDS的作用下会解聚成单条肽链,因此测定的结果只是单条肽链的分子量。SDS能与各种蛋白质形成蛋白质-SDS复合物,SDS所带负电荷的量大大超过了蛋白质分子原有的电荷量,因而掩盖了不同种蛋白质间的电荷差别,使电泳迁移率完全取决于分子的大小。【P66】
39.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人和其他脊椎动物红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负责血液中O2和CO2的运输。血红蛋白由四条肽链组成,每条肽链环绕一个亚铁血红素基团,此基团可携带一分子氧或二氧化碳。【P67】
40.透析袋:透析袋一般是用硝酸纤维素(又称玻璃纸)制成的。透析袋能使小分子自由进出,而将大分子保留在袋内。透析可以去除样品中分子量较小的杂质,或用于更换样品的缓冲液。【P67】
41.水蒸气蒸馏法:是植物芳香油提取的常用方法,它的原理是利用水蒸气将挥发性较强的植物芳香油携带出来,形成油水混合物,冷却后,混合物又会重新分出油层和水层。根据蒸馏过程中原料放置的位置,可以将水蒸气蒸馏法划分为水中蒸馏、水上蒸馏和水气蒸馏。【P72】
选修三
1.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们的愿望,进行严格的设计,并通过体外DNA*和转基因等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从而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由于基因工程是在DNA分子水平上进行设计和施工的,因此又叫做DNA *技术。【P1】
2.黏性末端:限制酶在它识别序列的中心轴线两侧将DNA的两条链分别切开时,产生的是黏性末端。【P5】
3.平末端:限制酶在它识别序列的中心轴线处切开时,产生的则是平末端。【P5】
4.质粒:是一种裸露的、结构简单、独立于细菌拟核DNA之外,并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很小的双链环状DNA分子。【P6】
5.目的基因:目的基因主要是指编码蛋白质的基因,例如,与生物抗逆性相关的基因、与优良品质相关的基因、与生物药物和保健品相关的基因、与毒物降解相关的基因,以及与工业所需用酶相关的基因等,也可以是一些具有调控作用的因子。【P9】
6.基因文库:将含有某种生物不同基因的许多DNA片段,导入受体菌的群体中储存,各个受体菌分别含有这种生物的不同的基因,称为基因文库(gene library)。【P9】
7.部分基因文库:只包含了一种生物的一部分基因,这种基因文库叫做部分基因文库。【P9】
8.基因组文库:将某种生物体内的DNA全部提取出来,选用适当的限制酶,将DNA切成一定范围大小的 DNA片段,然后,将这些DNA片段分别与载体连接起来,导入受体菌的群体中储存,每个受体菌都含有了一段不同的DNA片段。也就是说,这个群体包含了这种生物的所有基因,叫做这种生物的基因组文库。【P10】
9.cDNA文库:如果用某种生物发育的某个时期的mRNA反转录产生的多种互补DNA (也叫cDNA)片段,与载体连接后储存在一个受体菌群中,那么,这个受体菌群体就叫做这种生物的cDNA文库。【P10】
10.PCR:PCR是多聚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的缩写。PCR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片段的核酸合成技术。通过这一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大量扩增目的基因。【P10】
11.启动子:是一段有特殊结构的DNA片段,位于基因的首端,它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有了它才能驱动基因转录出mRNA,最终获得所需要的蛋白质。【P11】
12.终止子:相当于一盏红色信号灯,使转录在所需要的地方停止下来。终止子位于基因的尾端,也是一段有特殊结构的DNA短片段。【P11】
13.标记基因:用来鉴别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从而将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筛选出来的基因,如抗生素抗性基因就可以作为这种基因。【P11】
14.转化: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内,并且在受体细胞内维持稳定和表达的过程,称为转化(transformation)。【P12】
15.农杆菌转化法:农杆菌中的Ti质粒上的T-DNA (可转移的DNA)可转移至受体细胞,并且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的DNA上。根据农杆菌的这种特点,如果将目的基因插入到Ti质粒的T-DNA上,通过农杆菌的转化作用,就可以使目的基因进人植物细胞,并将其插入到植物细胞中染色体的DNA上,使目的基因的遗传特性得以稳定维持和表达。【P12】
16.基因枪法(particlegun):又称微弹轰击法,是利用压缩气体产生的动力,将包裹在金属颗粒表面的表达载体DNA打入受体细胞中,使目的基因与其整合并表达的方法。
17.花粉管通道法:是在植物受粉后,花粉形成的花粉管还未愈合前,剪去柱头,然后,滴加DNA(含目的基因), 使目的基因借助花粉管通道进入受体细胞。【P13】
18.感受态细胞:用Ca2 处理微生物细胞,使细胞处于一种能吸收周围环境中DNA分子的生理状态,这种细胞称为感受态细胞。
19.DNA分子杂交:将转基因生物的基因组DNA提取出来,在含有目的基因的DNA片段上用放射性同位素等作标记,以此作为探针,使探针与基因组DNA 杂交,如果显示出杂交带,就表明目的基因已插入染色体DNA中。【P14】
20.分子杂交:从转基因生物中提取的是mRNA,同样用标记的目的基因作探针,与mRNA杂交,如果显示出杂交带,则表明目的基因转录出了mRNA。【P14】
21.抗原-抗体杂交:从转基因生物中提取蛋白质,用相应的抗体进行抗原一抗体杂交,若有杂交带出现,表明目的基因已形成蛋白质产品。【P14】
22.Bt毒蛋白基因:是从苏云金芽孢杆菌中分离出来的抗虫基因。当害虫食用含有转基因的植物时, Bt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会进入害虫的肠道,在消化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能够降解成相对分子质量比较小的、有毒的多肽。多肽结合在肠上皮细胞的特异性受体上,会导致细胞膜穿孔,细胞肿胀裂解,最后造成害虫死亡。【P18】
23.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广泛存在于植物中,它产生的抑制剂可与害虫消化道中的蛋白酶结合形成复合物,从而阻断或降低蛋白酶的活性,使昆虫不能正常消化食物中的蛋白质。这种复合物还能剌激昆虫分泌过量的消化酶,引起害虫的厌食反应。【P18】
24.淀粉酶抑制剂基因:淀粉酶抑制剂基因产生的淀粉酶抑制剂可以抑制昆虫消化道中的淀粉酶活性,使害虫不能消化所摄取的淀粉,从而阻断害虫的能量来源。【P18】
25.植物凝集素基因:植物凝集素基因控制植物合成一种糖蛋白,这种糖蛋白可与昆虫肠道黏膜上的某种物质结合,从而影响害虫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P18】
26.乳腺生物反应器:科学家将药用蛋白基因与乳腺蛋白基因的启动子等调控组件*在一起,通过显微注射等方法,导入哺乳动物的受精卵中,然后,将受精卵送入母体内,使其生长发育成转基因动物。转基因动物进入泌乳期后,可以通过分泌的乳汁来生产所需要的药品,而称为乳腺生物反应器或乳房生物反应器。【P21】
27.工程菌:基因工程的方法,使外源基因得到高效率表达的菌类细胞株系一般称为“工程菌”。【P21】
28.干扰素:是动物或人体细胞受到病毒侵染后产生的一种糖白。由于干扰素几乎能抵抗所有病毒引起的感染,它是一种抗病毒的特药。此外,干扰素对治疗乳腺癌、骨髓癌、淋巴癌等癌症和些白血病也有一定疗效。【P22】
29.基因治疗:是把正常基因导人病人体内,使该基因的表达产物发挥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这是治疗遗传病的最有效的手段。【P23】
30.复合型免疫缺陷症:是一种遗传疾病。患者由于腺苷酸脱氨酶基因缺失,造成体内缺乏腺苷酸脱氨酶;而腺苷酸脱氨酶是人体免疫系统发挥正常功能作用所必需的,因此患者不能抵抗病原微生物的威胁。【P23】
31.体外基因治疗:先从病人体内获得某种细胞进行培养,然后在体外完成基因转移,再筛选成功转移的细胞扩增培养,最后重新输入患者体内的治疗方法。【P23】
32.体内基因治疗:美国科学家利用经过修饰的腺病毒作载体,成功地将治疗遗传性囊性纤维化病的正常基因转患者肺组织中。这种直接向人体组织细胞中转移基因的治病方法叫做体内基因治疗。【P24】
33.基因芯片:基因芯片又叫做DNA芯片,寡核苷酸芯片,或DNA微阵列。基因芯片是通过微加工技术,将数以万计、乃至百万计的特定序列的DNA片段(基因探针),有规律地排列固定于2cm2的硅片、玻片等支持物上,构成的一个二维DNA探针阵列,与计算机的电子芯片十分相似,所以被称为基因芯片。基因芯片主要用于基因检测工作。科学家让芯片上成千上万的探针分子,与被检测的带有标记的基因样品,按碱基配对原理进行杂交。然后,通过荧光检测系统对芯片进行扫描,再利用计算机系统,对每一探针上的荧光信号进行比较和检测,从而迅速得出所需要的信息。【P25】
34.蛋白质工程:蛋白质工程是指以蛋白质分子的结构规律及其生物功能的关系作为基础,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对现有蛋白质进行改造,或制造一种新的蛋白质,以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求。【P27】
35.细胞工程:是指应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通过细胞水平或细胞器水平上的操作,按照人的意愿来改变细胞内遗传物质或获得细胞产品的一门综合科学技术。【P31】
36.脱分化:让已经分化的细胞,经过诱导后,失去其特有的结构和功能而转变成未分化细胞的过程。【P33】
37.愈伤组织:在植物中,一些分化的细胞,经过激素的诱导,可以脱分化为具有分生能力的薄壁细胞,进而形成植物的愈伤组织。【P33】
38.全能性:具有某种生物全部遗传信息的任何一个细胞,都具有发育成完整生物体的潜能,也就是说,每个生物细胞都具有全能性。【P33】
39.植物组织培养:是在无菌和人工控制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 给予适宜的培养条件,诱导其产生愈伤组织、丛芽,最终形成完整的植株。【P36】
40.植物体细胞杂交:植物体细胞杂交(plant somatic hybridization)就是将不同种的植物体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融合成杂种细胞,并把杂种细胞培育成新的植物体的技术。【P37】
41.微型繁殖:人们把用于快速繁殖优良品种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叫做植物的微型繁殖技术,也叫快速繁殖技术。【P38】
42.脱毒苗:植物分生区附近(如茎尖)的病毒极少,甚至无病毒。因此,切取一定大小的茎尖进行组织培养,再生的植株就有可能不带病毒,从而获得脱毒苗。用脱毒苗进行繁殖,种植的作物就不会或极少感染病毒。【P38】
43.人工种子:利用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制造出了神奇的人工种子。所谓人工种子,就是以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胚状体、不定芽、顶芽和腋芽等为材料,经过人工薄膜包装得到的种子。【P39】
44.胚状体:是指在组织培养过程中, 在植物组织块或愈伤组织上产生的一种结构,它与正常受精卵发育形成的胚有类似的结构和发育过程。其不同的发育阶段,也可以用正常胚发育中各个时期的术语来描述,如原胚、球形胚、心形胚、鱼雷形胚等。【P40】
45.单倍体育种:通过花药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染色体加倍后当年便可得到稳定遗传的优良品种。【P40】
46.突变体:在作物育种中,可以对植物的愈伤组织进行化学或物理的诱变处理,促使其发生突变,再通过诱导分化形成植株。从这些植株中筛选出高抗、高产、优质的突变体,就可以培育成新品种。【P40】
47.动物细胞培养:从动物机体中取出相关的组织,将它分散成单个细胞,然后,放在适宜的培养基中,让这些细胞生长和增殖。【P44】
48.细胞贴壁:用培养液将分散的细胞稀释制成细胞悬液,再将细胞悬液放入培养瓶内,置于适宜环境中培养。悬液中分散的细胞很快就贴附在瓶壁上,称为细胞贴壁。【P44】
49.接触抑制:培养的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数量不断增多,当贴壁细胞分裂生长到表面相互接触时,细胞就会停止分裂增殖,这种现象称为细胞的接触抑制。【P45】
50.原代培养:人们通常将动物组织消化后的初次培养称为原代培养。【P45】
51.传代培养:贴满瓶壁的细胞需要重新用胰蛋白酶等处理,然后分瓶继续培养,让细胞继续增殖。这样的培养过程通常被称为传代培养。【P45】
52.无血清培养基:无血清培养基是在基本培养基中添加一些已知的促进细胞生长和增殖的物质。【P46】
53.合成培养基:将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按其种类和所需数量严格配制而成的培养基,称为合成培养基。【P46】
54.核移植:动物核移植是将动物的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一个已经去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中,使其*并发育成一个新的胚胎,这个新的胚胎最终发育为动物个体。用核移植的方法得到的动物称为克隆动物。【P47】
55.动物细胞融合:也称细胞杂交(cell hybridization),是指两个或多个动物细胞结合形成一个细胞的过程,融合后形成的具有原来两个或多个细胞遗传信息的单核细胞,称为杂交细胞(hybrid cell)。【P52】
56.灭活: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手段使病毒或细菌失去感染能力,但是并不破坏这些病原体的抗原结构。【P52】
57.生物导弹:抗癌细胞的单克隆抗体跟放射性同位素、化学药物或细胞毒素相结合,制成“生物导弹”,注入体内,借助单克隆抗体的导向作用,能将药物定向带到癌细胞所在位置,在原位*死癌细胞。这样既不损伤正常细胞,又减少了用药剂量。【P54】
58.胚胎工程:指对动物早期胚胎或配子所进行的多种显微操作和处理技术,如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胚胎分割、胚胎干细胞培养等技术。【P59】
59.排卵:卵子从卵泡中排出的过程。【P63】
60.受精:是精子与卵子结合形成合子(即受精卵)的过程。【P63】
61.获能:在多种动物中,进入雌性动物生殖道的精子虽然运行的时间不长,但必须经过这一时段才能与排出的卵子受精。也就是说,刚刚排出的精子,不能立即与卵子受精,必须在雌性动物生殖道发生相应的生理变化后,才能获得受精能力。【P64】
62.放射冠:放射冠是包围在卵子透明带外而的卵丘细胞群,精子所释放的顶体酶可直接溶解卵丘细胞之间的物质,形成精子穿越放射冠的通路。【P64】
63.透明带反应:穿过放射冠的精子立即与透明带接触,顶体酶随后将透明带溶出一条孔道,精子借自身运动穿越透明带,并接触卵细胞膜。在精子触及卵细胞膜的瞬间,会产生阻止后来的精子进入透明带的生理反应,这个反应称做透明带应,它是防止多个精子进入透明带,引起多精子入卵受精的第一道屏障。【P64】
64.卵细胞膜反应:精子入卵后,卵细胞膜会立即发生一种生理反应,拒绝其他精子再进入卵内,这种生理反应称做卵细胞膜反应。这是防止多精入卵受精的第二道屏障。【P65】
65.卵裂期:胚胎发育的早期有一段时间是在透明带内进行的,这一时期称为卵裂(cleavage)期。【P66】
66.桑椹胚:当胚胎细胞数目达到32个左右时,胚胎形成致密的细胞团,形似桑椹,叫做桑椹胚(morula)。【P66】
67.囊胚:随着胚胎的进一步发育,胚胎的内部出现了含有液体的囊腔——囊胚腔,这个时期的胚胎叫做囊胚(blastula)。【P67】
68.内细胞团:囊胚期聚集在胚胎一端,个体较大的细胞,称为内细胞团(inner cell mass, ICM),将来发育成胎儿的各种组织。【P67】
69.滋养层:沿透明带内壁扩展和排列的、个体较小的细胞,称为滋养层细胞,它们将来发育成胎膜和胎盘。【P67】
70.孵化:囊胚进一步扩大,会导致透明带的破裂,胚胎从其中伸展出来,这一过程叫做孵化(hatching)。【P67】
71.原肠胚:囊胚孵化后,再进一步发育,内细胞团表层的细胞形成外胚层,下方的细胞形成内胚层。这时的胚胎称为原肠胚(gastrula),由内胚层包围的囊腔叫做原肠腔。【P67】
72.试管动物技术:试管动物技术是指通过人工操作使卵子和精子在体外条件下成熟和受精,并通过培养发育为早期胚胎后,再经移植产生后代的技术。【P69】
73.超数排卵:超数排卵处理的做法是给供体注射促性腺激素,使一头母畜一次排出比自然情况下多几倍到十几倍的卵子,用于体外受精和早期胚胎培养。【P69】
74.培养法:对啮齿动物、家兔和猪等动物的精子获能的方法,即将取自附睾的精子,放入人工配制的获能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精子就可获能。【P71】
75.化学诱导法:对于牛、羊等家畜的精子获能的方法,即将精子放在一定浓度的肝素或钙离子载体A23187液中,用化学药物诱导精子获能。【P71】
76.胚胎移植:是指将雌性动物体内的早期胚胎,或者通过体外受精及其他方式得到的胚胎,移植到同种的、生理状态相同的其他雌性动物的体内,使之继续发育为新个体的技术。【P74】
77.供体:胚胎移植技术中,提供胚胎的个体成为“供体”(doner)。【P74】
78.受体:胚胎移植技术中,接受胚胎的个体叫“受体”(recipient)。【P74】
79.冲卵:配种或输精后第7天,用特制的冲卵装置,把供体母牛子宮内的胚胎冲洗出来。【P77】
80.胚胎分割:胚胎分割(embryo splitting)是指采用机械方法将早期胚胎切割成2等份、4等份或8等份等,经移植获得同卵双胎或多胎的技术。【P78】
81.胚胎干细胞:简称ES或EK 细胞,是由早期胚胎或原始性腺中分离出来的一类细胞。【P80】
82.X精子与Y精子分离技术:经过大量的研究发现,X精子的DNA含量比Y精子高出4%左右。根据这一差异,科技人员采用一种能够对流动的细胞进行分类检测的仪器,对X精子和Y精子进行分离,其准确率可达90%以上。随着分离技术的发展,分离效率也逐步提高。【P82】
83.SRY-PCR胚胎的性别鉴定技术:它是利用分子生物学的原理建立起来的一种方法,也是现阶段进行胚胎性别鉴定最准确和最有效的方法。操作的基本程序是:先从被测胚胎中取出几个细胞,提取DNA,然后用位于Y染色体上的性别决定基因,即SRY基因的一段碱基作引物,用胚胎细胞中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最后用SRY特异性探针对扩增产物进行检测。出现阳性反应者,胚胎为雄性;出现阴性反应者,胚胎为雌性。这种方法准确率高达90%以上。【P83】
84.实质性等同:“实质性等同”是指在转基因农作物中只要某些重要成分没有发生改变,就可以认为与天然品种“没有差别”,因此不必再进行安全性检测。【P89】
85.治疗性克隆:从胚胎中取出干细胞用于医学研究和治疗。【P95】
86.生殖性克隆:出于生殖目的的使用克隆技术在实验室制造人类胚胎,然后将胚胎置入人体子宫发育成胎儿或婴儿的过程。
87.设计试管婴儿:是指将体外受精形成的胚胎在植入母体孕育前,根据人们的需要,将胚胎的一个细胞取出,进行基因检测,当检测结果符合人们需要时,再把胚胎植入母体孕育。
88.生态工程:是指人类应用生态学和系统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系统设计、调控和技术组装,对已经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重建,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从而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P105】
89.石油农业:“石油农业”是指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机械的农业生产方式。由于需要大量的石油、煤、天然气等作为原料或动力而得名。【P108】
90.生态经济:是通过实行“循环经济”的原则,使一个系统产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者另一个系统的生产原料,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而实现循环经济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生态工程。【P108】
91.无废弃物农业:通过枳极种植能够固氮的豆科作物,以及收集一切可能的有机物质,包括人畜粪便、枯枝落叶、残羹剩饭、河泥(图 5 - 2)、炕土、老墙土以及农产品加工过程中的废弃物等,采用堆肥和沤肥等多种方式,把它们转变为有机肥料,施用到农田中,改善了土壤结构;培育了土壤微生物;实现了土壤养分如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的循环利用。【P109】
92.环境承载力:是指某种环境所能养活的生物种群的最大数量。【P112】
93.青贮:是指在玉米等作物没有完全成熟时,将果穗和秸秆一起收获切碎,通过厌氧发酵成为牛羊优质的青饲料。【P116】
94.氨化:是指利用氨水或氮素化肥处理稻麦秸杆,使之软化适口,提高其作为饲料的营养价值。【P116】
95.小流域:是指河流各级支流的集水区域(面积一般在3-50 km2)。这些区域往往是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地方。【P118】
96.九子登科:山顶戴帽子(封山育林),山腰系带子(还林还草,减少径流),坡地修台子(坡地改梯田种植作物),地埂锁边子(种植作物保护地埂),荒地荒沟栽苗子(营造薪柴林),山脚种果子(种植果园),沟底穿靴子(各种拦戴坝、堤,拦蓄泥沙),见缝插针钉扣子(利用零星地种植林果),秋田盖罩子(覆盖地膜等保土耕作措施)。【P118】
97.湿地:湿地是地球上独特的生态系统,是水域和陆地的自然过渡形态。湿地被誉为地球的“肾脏”,具有蓄洪防旱,调节区域气候,控制土壤侵蚀,自然净化污水,为迁飞的鸟类和多种动、植物提供栖息地(图5-14),以及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的环境等功能。【P121】
98.湿地生态恢复工程:湿地生态恢复工程就是采用工程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如废水处理、点源和非点源污染控制、土地处理工程,以及植物物种的引进种植等,使受到干扰的湿地得以恢复。在湿地的周围,还应建立缓冲带,以尽量减少人类的干扰,使湿地依靠自然演替等机制恢复其生态功能。【P121】
99.点源污染:是指能够找到具体污染来源的污染,如下水道、工厂排污口等。【P121】
100.非点源污染:是指不能准确确定污染发源地的污染,如农田施用农药、化肥对地表和地下水造成的污染。【P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