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蓝色为南斯拉夫人,深绿色为东斯拉夫人,浅绿色为西斯拉夫人
泛斯拉夫主义的存在,有特定的历史背景。在当时的欧洲,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以及泛德意志主义都助涨了民族主义盛行。
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经济方面。欧洲经济中心逐渐转移到大西洋沿岸,长期的异族统治阻断了巴尔干半岛和欧洲大陆先进文明的联系,导致巴尔干半岛无缘西方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19世纪,以天主教、新教为主的西方国家率先通过工业革命完成了工业化,并建立起了庞大的殖民体系。
与此同时,斯拉夫民族,无论是东斯拉夫的俄国,还是巴尔干半岛是的南斯拉夫人,依旧处于农业社会中。巨大的经济反差,加上南斯拉夫人在异族统治社会中的不利地位,使得斯拉夫人表现出一种强烈的“我们”意识,历史、哲学界的知识分子主动去倡导南斯拉夫人共同的身份认同和亲缘关系,他们呼吁斯拉夫民族应当成为一个整体。
▲欧洲各主要民族分布,红色为斯拉夫人,蓝色为日耳曼人,橙色为拉丁人
4. 强扭的瓜不甜
在外族统治期间,南斯拉夫人私下也进行过许多反外族的抗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统治了巴尔干半岛长达500年的奥匈帝国瓦解,奥斯曼帝国也寿终正寝。长期异族统治终结唤醒了南斯拉夫人对于建立一个统一民族国家的渴望。一战后,独立后南斯拉夫和民族开始建立起了南斯拉夫王国,实现了民族的解放和独立。
不过,南斯拉夫1000年来都受到了不同异族的统治,各地区人们已经形成了不同的身份认同和生活习性,特别表现在宗教、语言方面。想让不同的文化整合在一个统一的国家里是有不少难度的。
▲列强包围下的巴尔干半岛
长期历史的分化让南斯拉夫人对“南斯拉夫”这个民族概念的认同感不强,民族凝聚力不高。此外,南斯拉夫内部多民族、多语言、多宗教、多个加盟共和国,天然就包含着分裂的种子。
然而,一个政治强人的出现,让南斯拉夫共和国暂时上保持了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这个人就是铁托。
铁托总统以其个人魅力和威望,艰难的维护了南斯拉夫联邦的统一。他卓越的领导力和执行力,令南斯拉夫内部各民族的问题得到暂时掩盖,国内团结的正能量大于分裂的负能量。
最耐人寻味的是铁托带领下的南斯拉夫并没有与斯拉夫老大哥苏联结盟,而是采取独立自主和不结盟的政策。
铁托时代的南斯拉夫,最强盛时期的南斯拉夫人口达3000万,经济成长也非常迅速。南斯拉夫表面上民族和睦,不分宗教、民族和谐地混聚在一起,基础设施完善,人民相当富裕,令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心生向往,被号称“巴尔干之虎”。
然而,强扭的瓜不甜,强人政治毕竟只是昙花一现,当初表面上得到掩盖的民族问题,只会让民族矛盾越积越多,在后来的特定时间爆发。
终于,铁托死后10年,斯拉夫的老大哥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南斯拉夫社会经济衰退,西方资本主义糖衣炮弹开始侵蚀南斯拉夫,西方民主舆论和意识形态甚嚣尘上,原本由于历史原因早已积怨已久的民族矛盾爆发,南斯拉夫各族内部分化严重,民族内战频发。最终导致联邦的解体,克罗地亚于1991年宣布独立。
虽同宗同源,但巴尔干地区自古以来就没有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南斯拉夫人自古以来也没有形成统一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这个原本就比较畸形的民族国家在外部势力的分化下分道扬镳,任何想统一这个民族的行动或许都是徒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