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少数民族都有着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与其说是单纯的竞技,不如说是一种文化。这些项目如何传承和延续?2019年上海城市业余联赛少数民族运动项目大赛今天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拉开帷幕,共有700多名运动员和裁判员参与。
该赛事由上海市体育局 、上海市民族和宗教事务局、上海市体育总会主办,是首届全市性的少数民族相关运动赛事,也是面向全体市民的一场以“民族团结一家亲”为主题的大型业余体育赛事。
或传承历史文化,或具有民族特色
民族武术、蹴球、毽球、押加、民族健身操、板鞋竞速……这6项趣味性高、参与性强的少数民族运动项目此次被列入,颇具民族特色,也彰显传统文化。
以押加为例,这一体育项目又称“大象拔河”或“藏式拔河”,起源于西藏,与当地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民族生活习俗有关,世代相传,迄今已有百年历史。每逢农牧闲暇时,人们在牧场上或在田间,相互把两条背带或腰带连在一起,以游戏的形式练习和比赛。因其技术、比赛规则和场地设备比较简单,这是一项容易开展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蹴球,又被称作蹴鞠,其历史更是源远流长,属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据史料记载,蹴鞠早在战国时期就流行,从汉代开始成为兵家练兵之法,唐代王维的 “蹴鞠屡过飞鸟上”和杜甫的“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都对蹴鞠进行了描绘。宋代又出现了蹴鞠组织与蹴鞠艺人,陆游《春晚感亭》如是描写 “寒食梁州十万家,秋千蹴鞠尚豪华”。冰上蹙鞠流行于清代……
竞技、训练让不同民族的人亲如一家
民宗委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举办上海城市业余联赛少数民族运动项目大赛的初衷旨在为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搭建良好的平台,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使“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成为大家共同的理想和追求。
图为阿布都萨拉木·阿布力孜
“我平时和汉族学生们一起学习、训练,从来没有任何隔阂”,维吾尔族运动员选手阿布都萨拉木·阿布力孜在本次大赛上参加毽球这一项目,来自新疆喀什的他是第二工业大学信用管理专业的大四学生。大一的时候,机缘巧合,他选择了二工大的特色课程——毽球作为体育选修课,继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来参加了学校的毽球队,30个队员里有七八个少数民族学生,一次次训练和竞技让他们学会更好地相互包容,彼此相处如同一家人。
华东师范大学健美操队也吸纳了一些少数民族学生共同参加训练和比赛,该队队员段同学告诉记者,少数民族同学刚参加的时候都是零基础,只能做一些体现少数民族风俗的肢体动作,汉族的同学在训练的时候会一步步指导他们,给予他们关心和帮助,“我们每天都会训练,不同的专业、不同民族的同学相处非常融洽”。
据悉,仪式启动之后,少数民族运动项目大赛还将在全市各区举办8场相关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