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论刺激与惑人心神,
没有什么装扮可与“面具”相比。
《大明宫词》中,戴着昆仑奴面具的薛绍,揭面时就感动了太平公主,从而致使一生情错缘缠。《V字仇*队》中,复仇者用V脸微笑假面掩盖真实身份,一腔孤胆捍卫自由。而历史记载的兰陵王,也因过于秀美的容颜,选择戴上了凶神面具,增强战场威慑力。
一如这般,人们为了各种不同的目的,选择着各式面具戴上。而面具,也似带着它起源于鬼神祭祀般的魔力,赋予佩戴者神秘与伪装之能,诱惑着自己与他人,不由自主,自动沉沦。
01
面具之始:傩戏祭祀,鬼神面具
最早的面具,起源于鬼神祭祀,是人们根据猛兽和鬼神妖魔构造而来,以此表达对自然和神灵的敬畏。彼时,人们崇信面具具有神秘莫测的力量,戴上面具的祭祀则会蜕凡化神,用神力驱邪除鬼,护佑子民。
而依存于傩神祭祀的傩戏面具,就是此种鬼神面具的源流。在傩戏表演中有一类说法——“戴上脸壳即为神,摘下脸壳就是人”,即可见一斑。
早期的傩戏面具是非常正式的祭祀礼器,制作材料多为杨木或柳木,造型则分为正神、凶神和世俗人物三大类。正神多为慈眉善目、坐享香火的善神;而凶神则是满脸恶煞,长角獠牙,主驱疫祛邪之能;至于世俗人物,则极为丰富多样,有正面人物有丑角,如关公、赵云、猪八戒等。
而四川三星堆曾出土的纵目青铜面具,就是这样一件典型的商周时期傩面具。其眼睛呈柱状向外凸,一双雕有纹饰的耳朵向两侧充分展开,造型雄奇,威严四仪,充分体现着古人对于“千里眼和顺风耳”这两大神力的畅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