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子为什么最终没有去找家的东西

首页 > 体育 > 作者:YD1662023-06-23 21:09:54

《骆驼祥子》写的不仅是一个人的命运悲剧,老舍写的是一个时代一个阶层的人茫然挣扎却最终失败的终局。老北京的车夫大体的命运轨迹从大道上来说,就分为两种,一种是跟刘四爷一样混得有了自己的车厂,成为吸血阶层;另一种就是一辈子都是车夫,被吸干血汗。成为车夫的大体也可以分为几类,拉自己车的和赁车拉的,有家庭的和一辈子单身的,可不论怎么分,他们最终的结局都是在本该壮年的年纪就耗干了生命,最后一无所有苟延残喘。

祥子是一个车夫,他进北京打拼,是想摆脱死路一条的农夫命运,但在拉车的岁月里,他对自己有什么样的命运一清二楚,所以他一辈子都想避免自己落入命运的陷阱,以为靠着他的壮实,拼劲,打算,就能过上他理想中的生活。但命运并没有对他网开一面,他兜兜转转在泥淖里越陷越深,最终只能放弃挣扎,彻底丧失作为人的尊严,以出卖别人换取金钱,还不如一只癞皮狗一般活着。

祥子为什么最终没有去找家的东西,(1)

祥子生活的时代,刚刚被推翻的封建社会还没有回过神来,就陷入了军阀混战中,各种革命和思潮在中国这片古老又满目疮痍的笨重土地上喧嚣着,祥子们以为只要自己靠自己活着就够了,却不知道中国沉重的步伐里既有他们的功劳也有他们不可推卸的责任。然而即使作者看到了个人主义的弊端,祥子们却远远还不到觉醒的时候。

老舍写祥子作为车夫的一生,社会背景往往被一笔带过,而读者若能管中窥豹却也可以分析分析祥子们的挣扎为何是无用的。

车夫是最底层的劳动者,出卖的是血汗和年轻的身体,但是他们得接受来自各个阶层的盘剥,雇主,车行老板,各路神仙,哪一个都逃不掉。祥子每一样都经历了,所以他很难买上自己的车,买上了车也可以随时没了,他又没有刘四爷不分黑白的歹样,所以最终跨越不了自己的阶层,一辈子都只能是个拉车的。祥子在踌躇满志的时候,以为拉车是可以活出个样来的,当他把所有拉车人的必经之路走一遍才明白,拉车,是像狗一样的死路一条。

祥子为什么最终没有去找家的东西,(2)

那么,祥子是否有出路呢?

老舍在文章中略略也是提及了一点,但是不能确认,毕竟就算是作者,在当时的时代也不一定看得清楚未来。

祥子可能的出路大约只有一条,就是曹先生和阮明的组合。但可惜的是,《骆驼祥子》中的曹先生和阮明不仅浮于表面,治标不治本,更为严重的是,他们彼此看不顺眼,逮住机会还可以互相倾轧。

曹先生是教书的,是知识分子,也算是尊重劳动者的代表。在曹先生家里,祥子虽然拿着比较少的包月薪水,但是他起码像一个人一样被尊重着,原本祥子也是知足的。可是好景不长,纷乱的世道认不清好坏,曹先生因为不愿意昧着良心给旷课的阮明及格的分数,被打击报复,也害得祥子丢了这份安稳的工作和卖骆驼的三十块钱。而阮明是曹先生的学生,跟曹先生学知识而且接受了革命思潮,投身在革命中,因为常常去游行而旷课,于是就跟曹先生有了过节。老舍并未对任何角色作出评价,也未对他们持有的思想进行优劣的评判,因为这个时候,一切都不好说。

祥子为什么最终没有去找家的东西,(3)

从行文中可以知道曹先生还算是正直的知识分子,只娶了一位太太,有一个孩子,家庭安安静静的,不像杨先生家太太们争风吃醋嘈杂吵闹,也不像夏先生家藏污纳垢养着暗门子。曹先生听闻了祥子的遭遇,也想以有限的能力拉祥子一把,让祥子和小福子在他家住着生活,但是这种帮助是有限的,因为到底不能根本性地改变祥子的人生,这一点祥子似乎比曹先生看得清楚,所以最后没有带着小福子去曹先生家。因为在曹先生限有的能力下,祥子带着小福子和一个家庭的拖累,最终也是在饥寒交迫中挣扎。

可以说,曹先生像中国传统里有良知的那一部分,是看得见劳苦大众的悲惨境遇的,但是无奈力量有限,并不能真正改变祥子的生活。

要改变他们的生活,光有良知还不够,还要改革。

祥子为什么最终没有去找家的东西,(4)

阮明有改革的步伐迈出来,但又是投机式的。改革是为了什么?为了大众还是为了自己?

阮明最终也只是停留在个人主义中,只为了自己享乐而改革,举着改革的思想大旗,招募像祥子这样混饭吃的随波逐流者。阮明动机不纯正的改革思想没有带领祥子接受光明,反而让祥子心安理得地出卖了阮明。阮明报复曹先生导致祥子再也回不到曹家,最后祥子为了六十块钱出卖了阮明,导致了阮明被捕,游街示众。但是祥子是否间接做了侠义的英雄,为曹先生也为自己复了仇?

答案是否定的。

祥子为什么最终没有去找家的东西,(5)

阮明和祥子原本是最应该团结一致的两类人,却陷入冤冤相报的自食恶果中。原因在于他们都深陷个人主义中,看不到自己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只为一己之私,当然可以出卖任何事物,阮明出卖老师,出卖思想,祥子出卖阮明。阮明被砍头,而祥子却拿着作为叛徒的六十块钱醉生梦死,挥霍一空。祥子在曹先生和阮明的夹缝中没有求得生存,反而越发地污秽了灵魂,掏空了身体。

老舍写的是祥子这样一个蝼蚁,探求的却是劳苦大众乃至整个中国的出路究竟在哪里。

那么出路在哪里?

祥子为什么最终没有去找家的东西,(6)

知识要保持良知,良知要认清现实,混乱中的现实是,大部分民众都未开明智,所以无法把握时代的脉搏,找到自己的出路。所以祥子的出路不在祥子,也不在曹先生,也不在阮明,祥子的出路在于,他自己或是他的孩子,可以向曹先生学习文化知识,首开明智,然后接受革命思想,抛弃个人主义,以劳苦大众乃至整个中国的出路为责任,奋斗不息,最终才有个人的出路,也才有国家的出路。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