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判断-条件推理」难题解析
全文字数|15515
阅读时间|47分钟
图片来源|网络
隐藏非常深的陷阱
用「苹果理论」将复杂的描述简化
极为隐蔽的混淆之处
不要怀疑「逻辑判断」题的合理性
记住「逻辑判断」的题目要求
不同推理的逻辑错误之处
不要脑补不存在的事物
较为少见的提问方式
不要纠结逻辑链是否符合实际
全面综合考虑题*问法
经典的「只要就」和「只有才」逻辑
将复杂的叙述简化为简单的元素
文字陷阱的「障眼法」
极简题干
诱导性很强的诱导词
本文为历年国考、联考的「逻辑判断-条件推理」难题(正确率≤60%的题目)解析。
一、隐藏非常深的陷阱
(2016国考省级卷107题/地市级卷104题)格陵兰岛是地球上最大的岛屿,形成于38亿年前,大部分地区被冰雪覆盖。有大量远古的岩石化石埋藏在格陵兰岛地下,它们的排列就像是一个整齐的堤坝,也被称为蛇纹石。通过这些蛇纹石,人们可以断定格陵兰岛在远古时期可能是一块海底大陆。
补充以下哪项作为前提可以得出上述结论?
(A)蛇纹石是两个大陆板块在运动中相互碰撞时挤压海底大陆而形成的一种岩石
(B)这些蛇纹石化石的年代和特征与伊苏亚地区发现的一致,而后者曾是一片海底大陆
(C)蛇纹石中碳的形状呈现出生物组织特有的管状和洋葱型结构,类似于早期的海洋微生物
(D)由于大陆板块的运动才创造出了许多新的大陆,在板块运动发生之前,地球上绝大部分地区是一片汪洋大海
补充以下哪项作为前提可以得出上述结论?
(A)蛇纹石是两个大陆板块在运动中相互碰撞时挤压海底大陆而形成的一种岩石
(B)这些蛇纹石化石的年代和特征与伊苏亚地区发现的一致,而后者曾是一片海底大陆
(C)蛇纹石中碳的形状呈现出生物组织特有的管状和洋葱型结构,类似于早期的海洋微生物
(D)由于大陆板块的运动才创造出了许多新的大陆,在板块运动发生之前,地球上绝大部分地区是一片汪洋大海
本题正确率60%,易错项为B
题干逻辑链:
格陵兰岛有蛇纹石→格陵兰岛在远古时期可能是一块海底大陆。
显然要补充的条件是「蛇纹石是远古时期海底大陆的标志」,此时逻辑链完整,即:
格陵兰岛有蛇纹石→蛇纹石是远古时期海底大陆的标志→格陵兰岛在远古时期可能是一块海底大陆。
A「蛇纹石是两个大陆板块在运动中相互碰撞时挤压海底大陆而形成的一种岩石」说明海底大陆可形成蛇纹石,符合题干要求,正确
需要注意的是A不是特别完美的选择,如果把「蛇纹石是……形成的」改为「蛇纹石只能通过……形成」,则更符合题干要求。
B「这些蛇纹石化石的年代和特征与伊苏亚地区发现的一致,而后者曾是一片海底大陆」是本题干扰项,是一个隐藏的非常深的陷阱
乍一看,B说的像是「曾经的海底大陆伊苏亚地区发现过蛇纹石,格陵兰也发现了蛇纹石,说明格陵兰也曾经是海底大陆」。如果这样理解,就是典型的审题不仔细。
实际上B表达的含义为「格陵兰蛇纹石化石的年代和特征与伊苏亚地区发现的蛇纹石一致」,但是并没有说「伊苏亚地区发现的蛇纹石一定是伊苏亚位于海底大陆时才能形成的特征性的化石」,这些化石可能形成于该地区露出海面时,和「海底大陆」不一定有关。
C「蛇纹石中碳的形状呈现出生物组织特有的管状和洋葱型结构,类似于早期的海洋微生物」的描述不涉及「海底大陆」(这些海洋微生物可能是浅海微生物),且「类似于」的强调程度较小,无法补充链条,错误。
D「由于大陆板块的运动才创造出了许多新的大陆,在板块运动发生之前,地球上绝大部分地区是一片汪洋大海」和「蛇纹石」无关,直接排除。
综合考虑,本题A选项正确。
二、用「苹果理论」将复杂的描述简化本题B选项的陷阱隐藏非常深,题干完全没有提到「伊苏亚地区的化石就是海底大陆时期形成的化石」,但「年代和特征一致」有着强烈的诱导性,很多考生读完B后的就误以为是「伊苏亚和格陵兰的蛇纹石联系很密切」。
通过本题B选项可以看出「言语理解」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2016国考地市级卷105题/省级卷110题)记者采访时的提问要具体、简洁明了,切忌空泛、笼统、不着边际。《采访技巧》一书中尖锐地剖析了「您感觉如何」等问题的弊端,认为这些提问实际上在信息获取上等于原地踏步,它使采访对象没法回答,除非用含混不清或枯燥无味的话来应付。
由此可以推出:
(A)记者采访时的提问如果具体、简洁明了,就不会给采访对象带来回答的困难
(B)采访对象如果没法回答提问,说明他没有用含混不清或枯燥无味的话来应付
(C)采访对象只有用含混不清或枯燥无味的话来应付,才能回答「您感觉如何」等问题的提问
(D)诸如「您感觉如何」这样的问题,只能使采访对象抓不住问题的要点而作泛泛的或言不由衷的回答
由此可以推出:
(A)记者采访时的提问如果具体、简洁明了,就不会给采访对象带来回答的困难
(B)采访对象如果没法回答提问,说明他没有用含混不清或枯燥无味的话来应付
(C)采访对象只有用含混不清或枯燥无味的话来应付,才能回答「您感觉如何」等问题的提问
(D)诸如「您感觉如何」这样的问题,只能使采访对象抓不住问题的要点而作泛泛的或言不由衷的回答
本题正确率49%,易错项为D
从原文「记者采访时提问要具体简洁,不要空泛笼统」的文字含义可知,「您感觉如何」≈「空泛笼统不着边际」。
因此本文逻辑链为:
「您感觉如何」≈空泛笼统不着边际=信息获取原地踏步→采访对象无法回答,除非含混、枯燥应付。
使用「苹果理论」简化,题干逻辑链可视为:
「黄苹果」→「采访对象不爱吃,除非混着别的食物吃」。
A「记者采访时的提问如果具体、简洁明了,就不会给采访对象带来回答的困难」不成立,其逻辑类似于:
从「黄苹果」→「采访对象不爱吃」,推出:
「不是黄苹果」→「采访对象就爱吃」。
显然不成立。
B「采访对象如果没法回答提问,说明他没有用含混不清或枯燥无味的话来应付」不成立,其逻辑类似于:
从「黄苹果」→「采访对象不爱吃」,推出:
「采访对象不爱吃」→「黄苹果」。
显然不成立。
C「采访对象只有用含混不清或枯燥无味的话来应付,才能回答“您感觉如何”等问题的提问」正确,其逻辑类似于
从「黄苹果」→「采访对象不爱吃,除非混着别的食物吃」,推出:
「黄苹果」→「采访对象只能混着别的食物,才能吃黄苹果」。
两者表达的是一个内容,正确。
D「诸如『您感觉如何』这样的问题,只能使采访对象抓不住问题的要点而作泛泛的或言不由衷的回答」看似正确,但需要注意的是,原文说的是:
……这些提问实际上在信息获取上等于原地踏步,它使采访对象没法回答,除非用含混不清或枯燥无味的话来应付。
仔细分析可发现,「信息获取上等于原地踏步」≠「抓不住问题的要点」,「含混不清或枯燥无味的话」≠「泛泛的或言不由衷的回答」,因此D的描述是错误的。
三、极为隐蔽的混淆之处本题ABC三项的设置较为正常,虽然描述较为复杂,但只要理解「您感觉如何」=「空泛笼统不着边际」即可做出。D选项玩了个文字陷阱,故意混淆了几个形容词,在做题时一定要仔细区分。
文字描述的越复杂,题目理解越困难,此时「苹果理论」就可以派上用场了。
(2014国考112题)一个人生活虽然很难,但也必须学会一个人,不要轻易依赖别人。这样以后身边的人都离开你的时候,你还可以好好活下去。
由此可以推出:
(A)身边人都离开时还可以好好活,未必是因你以前学会如何一个人生活
(B)不能独自生活的人,在身边的人都离开他的时候,就无法好好活下去
(C)一个人生活虽然很难,但也比身边的人都离开他的时候要来得容易些
(D)不要轻易依赖别人,因为一个人生活的时候会很艰难,无法好好活下去
由此可以推出:
(A)身边人都离开时还可以好好活,未必是因你以前学会如何一个人生活
(B)不能独自生活的人,在身边的人都离开他的时候,就无法好好活下去
(C)一个人生活虽然很难,但也比身边的人都离开他的时候要来得容易些
(D)不要轻易依赖别人,因为一个人生活的时候会很艰难,无法好好活下去
本题正确率32%,易错项为B
本题题干字数很少,含义也不难理解,但制作成「逻辑判断-条件推理」题后,就变得非常拗口,让考生有种「我学了个假汉语」的感觉。
逻辑链:
身边人都离开之后→「学会一个人生活」的人还可以好好活下去。
使用「苹果理论」简化,可发现「学会一个人生活」可以保证「身边人都离开」后能够好好活下去,但不能推出「身边人都离开」的结果。
因此题干逻辑链可视为:
没有苹果→「学会用其他水果做水果派」的人还可以吃水果派。
A「身边人都离开时还可以好好活,未必是因你以前学会如何一个人生活」正确,其逻辑类似于:
从没有苹果→「学会用其他水果做水果派」的人还可以吃水果派,推出:
「学会用其他水果做水果派」的人还可以吃水果派,不一定是没有苹果。
可以看出,有可能是其他原因使词人学会用苹果之外的水果做水果派,因此A的逻辑正确。
B「不能独自生活的人,在身边的人都离开他的时候,就无法好好活下去」错误。
题干只是说「学会独自生活,能够在身边人离开后好好生活」,并没有限定「想要在身边人离开后好好生活,学会独自生活是必要条件」。
原文中的「必须」用来形容的是「必须学会一个人……还可以好好活下去」,而不是「必须学会一个人……才能好好活下去」,因此其逻辑链可视为:
从没有苹果→「学会用其他水果做水果派」的人还可以吃水果派,推出:
「不会用其他水果做水果派」的人,在没有苹果时,无法吃水果派。
这种情况下,可通过「买水果派」等方法来吃水果派(即有其他方式好好活下去),因此B是错误的。
C「一个人生活虽然很难,但也比身边的人都离开他的时候要来得容易」错误,题干并没有将C中前后的难易进行对比,就像「没有苹果」和「学会用其他水果做水果派」没有难易对比一样。
D「不要轻易依赖别人,因为一个人生活的时候会很艰难,无法好好活下去」是错误的。
题干「一个人生活虽然很难,但也必须学会一个人,不要轻易依赖别人」是一句完整的话,目的是强调下文的「这样以后身边的人都离开你的时候,你还可以好好活下去」,D选项的句子之中不同的元素并没有因果关系。
四、不要怀疑「逻辑判断」题的合理性本题非常非常「绕」,尤其是B选项把前面「必须」的含义混淆在了后面的「还可以」之中,陷阱极为隐蔽,识别难度很高。
再普通的段落也可以做成难度很高的题,千万不要被出题者「绕」晕了哦!
(2013国考109题)我国的佛教寺庙分布于全国各地,普济寺是我国的佛教寺庙,所以普济寺分布于我国各地。
下列选项中所犯逻辑错误与上述推理最为相似的是:
(A)父母酗酒的孩子爱冒险,小华爱冒险,所以小华的父母酗酒
(B)文明公民都是遵纪守法的,有些大学生遵纪守法,所以有些大学生是文明公民
(C)寒门学子上大学机会减少,大学生小飞不是寒门学子,所以小飞上大学的机会不会减少
(D)现在的独生子女娇生惯养,何况他还是三代单传的独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