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吗,武术的起源于战争还是生产劳动

首页 > 体育 > 作者:YD1662023-10-30 23:39:00

明清之前的武术发展,渐渐由实战向表演转变。此时的套路更多的是在表演之中,而实战却还是比较简单的,更加符合武术的根本目的,即*伤敌人。然而到了明清时期,套路逐渐取代了实战,武术更多的开始以健身为目的

二、明清武术之鼎盛

1、 武术体系形成

武术体系的形成是在明清确立的,这时的武术不仅形成了流派,也开始有了相当成熟的套路。

明清的武术流派已然成型,现代很多流派都可以追溯到这一时期。明清时期流行的武术很多,比较主要的有:拳法十一家、棍法三十一家、枪法六家、刀法十五家、剑法六家等,至于后世所熟知的少林拳、形意拳、八卦掌等,都风靡于此时。清咸丰年间,太极拳家提出了"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的练拳宗旨,当时比较流行的太极拳有陈、杨、吴、武、孙五大太极拳,时至今日,仍可一窥其风貌。

武术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吗,武术的起源于战争还是生产劳动(5)

武术套路在明代已然相当成熟,流传至今的程冲斗创编的刀术套路与戚继光创编的拳术套路,便是最有力的证据。程冲斗将刘云峰所传刀术整理成套路,并对其做了明确规定,十分方便习武人员的练习。戚继光则博采众拳,编成了长拳三十二势。他强调三十二势一环扣一环的连贯性及死招活用的技战术。

明清的武术体系,奠定了当代武术的基础,现代大部分武术招式,究其根源,并没有那么久远,大部分都是在明清时期确定的。

2、 武术理论发展

明清是武术理论的集大成者,其大部分与传统文化相结合,表现出很浓厚的哲学色彩

明清时期的武术,多方面交融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完善了武术的整体观念,清代著名拳家苌乃周的《苌氏武技书》云:"人禀天地之气以生,乃一小天地"。另外,明清的很多很多武术,皆是以哲学名词命名,如太极拳、八卦掌、形意拳等,这些皆是将武术与哲学联系起来,至于有没有关联,确实难说。

武术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吗,武术的起源于战争还是生产劳动(6)

明清最突出的创新便是气功,其将武术与道家的练气结合起来,几乎所有的流派都十分注重练气,并将"气"作为武术之根本,"有气则生,无气则死"是当时的普遍观点。

明清武术固然鼎盛,却逐渐失去了实用性,尤其是与传统文化的结合,使得武术向哲学的方向发展,不再是一种技击能力,而变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三、明清武术为何兴盛?

1、 军事武术发展

明清的统治者很是重视军队训练,这也使得军事武术得以发展。

明朝皇帝亲自督促练兵,朱元璋曾"屡命元勋,宿将分道练兵,又定教练军士率",嘉靖帝也"令每营选枪,刀、剑、牌各一二人为教师,转相教习,及更营制,分兵三十枝,设将三十员,各统三千人训练。"明朝最会练兵的,莫过于戚继光,他提出:"今之军士,设使平日所习所学的号令、营艺,都是临阵的一般,及至临阵,就以平日所习者用之,则以操一日必有一日之效,一件熟的一件之利。"他十分反对"花架"、"虚套",认为其只可用来训练身体,不适合作为战场之用。

武术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吗,武术的起源于战争还是生产劳动(7)

清代统治者同样重视军队的训练,皇帝时常督促八旗子弟练习骑射,兼习长枪、刀、牌等器械。即便拥有了火器装备,最基本的训练也不会放下。

明清统治者对军队训练的重视,无疑使得军队中习武之风盛行,但也不足以使得明清武术兴盛,民间的尚武之风才是根源。

2、 民间尚武之风

明清民间尚武之风兴盛,但两者原因并不相同。

明朝民间崇尚习武,是由于统治者的纵容,其政策推进了民间武术的发展。朱元璋实行将"民间武勇之人编成队伍,以时操练,有事用以征战,无事复还为民"的政策,既注意恢复农业生产,又注意加紧练兵。这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武术的发展,骑射之风在明代民间很是盛行,《明史·兵志》载:"徐州有箭手,善骑射。延缓、固原多边外土著,善骑射。"术的普及与发展。

清朝民间崇尚习武之风,民族矛盾则是根源。清初之时,满汉矛盾尖锐,反清秘密结社在各地民间蔓生,"秘密结社"是以下层民众为主要成分,以结盟、传教或习武等活动为聚集方式的民间结社团体,这是朝廷所不允许的,在清政府限制民间习武的情况下,他们更是重点打压的对象。那时例如白莲教、天地会等,皆是以反清复明的口号而结合的,他们之间常常伴随着武术的交流。清末之时,外国侵略者的入侵,民族矛盾再一次尖锐起来,"义和团"打出"扶清灭洋"的口号,反抗外国侵略势力,他们强调以武术来对抗枪炮,其理论充满了迷信色彩,与当时盛行的武术理论,有着莫大的关系。

武术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吗,武术的起源于战争还是生产劳动(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