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酸性岩类
酸性岩类中以人们熟悉的花岗岩类出露最多,是在大陆壳中分布最广的一类深成岩,常形成巨大的岩体。喷出岩是流纹岩和英安岩。这类岩的SiO2含量最高,一般超过66%,K2O Na2O平均在6-8%之间,铁、钙含量不高。
矿物成分的特点是浅色矿物大量出现,主要是英、碱性长和酸性斜长。暗色矿物含量很少,大约只占10%。
变质岩是怎样形成的
变质岩是组成地壳的重要成分,虽然和岩浆岩相比稍有逊色,但是根据其占地壳总体积约27.4%的比例来看,发生在地壳中的变质作用也相当广泛。
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变质作用有很多类型,每种变质类型的作用围、引起变质作用的原因和形成的变质岩都不大一样。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变质作用,不同类型的变质岩就是在各种不同的变质作用过程中形成的。
我们身边的变质岩
接触交代变质作用 这是指岩浆侵入时,岩浆和围岩的接触带受到岩浆的热烘烤而引起的变质作用。这是一种局部变质作用,仅限于接触带附近。变质温度大致为300-800℃,压力0.2-3Kb,反映出高温、低压的特点。
角岩是接触变质作用特有并且常见的岩,一般呈块状,矿物排列没有定向性,典型的角岩甚至连云母、角闪这样的片状、柱状矿物排列都没有定向性。角岩的种类很多,有泥质角岩、长英质角岩等类型。
区域变质作用 这是分布最广泛、变质因素最复杂的一种变质作用,一般具有比较大的规模,分布面积可以达到数百、甚至数千公里。高温和定向构造应力是引起区域变质作用诸多因素中的主要因素。通常,变质作用温度围大约在200-900℃,压力在3-12Kb。
区域变质作用程度的深浅不同,形成的变质岩也有一些差别,表现在岩结晶程度、矿物组合特征上最为明显。比如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都是区域变质岩,由于变质程度不同,它们的结晶程度逐渐变化,从板岩的隐晶质到片岩的显晶质,并且开始出现片理。区域变质岩中的片理、片麻理是岩在定向压力作用下形成的,岩呈片状,矿物大致在垂直压力的向上定向排列。变质岩中出现的矿物能反映岩的变质程度,比如在不同的岩中见到了绿泥、角闪和辉,可以粗略地认为它们是代表较浅变质、较强变质到强烈变质作用的三个指示矿物。
混合岩化作用 是指随着变质作用增强,温度、压力增高,岩发生部分熔融,那些成分和花岗岩相近的组分首先发生熔融,而富含镁铁的难熔组分仍然留在原地,这种由浅色长、英物质和暗色角闪、黑云母共同组成的岩被称为混合岩。由变质岩经过熔融而形成混合岩的过程,称为混合岩化作用。
混合岩按照浅色组分和暗色组分的排列关系,可以分为肠状混合岩、条带状混合岩、网状混合岩、角砾状混合岩等类型。
埋藏变质作用 这是新近提出来的一种变质作用类型。它是指由于巨厚的火山沉积物埋藏深度大而导致温度、岩压力升高而发生变质作用。这是一种低级变质作用,变质改造常常不彻底,有时甚至和原岩难以区分开来。
动力变质作用 这是机械过程占主导的一种变质作用,大部分发生在地壳活动地带,主要表现为岩破裂、韧性变形和重结晶的过程。
动力变质作用最常见的岩类型是糜棱岩,其次为构造角砾岩、千糜岩等。
巨大的褶皱──地质应力的产物
冲击变质作用 这种变质作用发生在陨冲击地球或其他星体表面所产生的冲击坑中,是一种瞬间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的、特殊类型的变质作用。外表很象火山岩,具有特征的矿物学标志,比如含有高压条件下形成的柯英、斯英,还有一些常见的冲击变质玻璃。
水热变质作用 这是岩浆作用晚期析出大量的挥发份和含有矿物质的水溶液使岩化学成分和矿物成分发生变化的一种变质作用,也叫蚀变作用。其与矿产形成关系密切,常见的蛇纹岩、云英岩、青磐岩、滑菱镁岩都属此类型岩的三大类型之一──变质岩
在地壳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早先形成的岩,包括沉积岩、岩浆岩,由于后来地质环境和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在固态情况下发生了矿物组成调整、结构构造改变甚至化学成分的变化,而形成一种新的岩,这种岩被称为变质岩。变质岩是大陆地壳中最主要的岩类型之一。
在变质岩的概念中,有两点必须强调,这是变质岩区别于沉积岩和岩浆岩的关键所在。首先,变质作用形成于地壳一定的深度,也就是发生于一定的温度和压力围,既不是沉积岩的地表或近地表常温常压条件,也不同于岩浆岩形成时的高温高压条件;另外一点就是变质作用中的矿物转变是在固态情况下完成的,而不是岩浆岩那种从液态的岩浆中结晶形成的。
什么地能见到沉积岩
沉积岩是在地表或近地表的条件下形成的,它占据了地球表面的大部分面积。从分布来看,大陆表面70%以上是沉积岩盖层,海洋中除了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的海山之外,几乎全部为沉积岩和沉积物所覆盖。
那么,我们在什么地能见到沉积岩呢?他们是在地球表面什么地形成的呢?首先的答案是在地壳表层,也就是包围地球表面的一个层圈,平均厚度为735米,沉积岩就生成在这个层圈中。
但是,地质学家研究发现,在这个层圈中的沉积岩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它们在成分和结构、构造上也有明显的差异,这是因为它们形成于地表不同的沉积环境所造成的。因此,要想认识沉积岩,还必须了解沉积物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形成环境。沉积学家认为,一定的沉积环境可以产生一定的沉积岩和古生物组合。反之,我们见到一定的沉积岩和古生物组合,也可以推断它们所代表的沉积环境。由此,引出了“沉积相”的概念。
早在1938年,瑞士地质学家格列斯利就首先采用“相”这个术语表示具有相同岩学特征和古生物特征的岩单位;1669年丹麦地质学家斯坦诺首先把“相”引入了地质文献。科学家R.C.塞利认为,沉积环境应该是“在物理上、化学上和生物上均有别于相邻地区的一块地球表面”。沉积环境包含很多容,诸如自然地理条件、气候条件、大地构造背景、沉积介质的物理性质以及介质的地球化学性质等诸多因素。我国地质学家把沉积环境和在这个环境下形成的沉积岩特征二者综合起来,称为沉积相。
科学家们按照地球表面的自然地理分区,把沉积环境分为大陆环境、海洋环境以及与海洋和大陆都有联系的过渡环境。大陆沉积环境又分出山麓环境、冰川环境、沙漠环境、河流环境、湖泊环境和沼泽环境;过渡沉积环境可分出三角洲环境、泻湖环境和河口湾环境;海洋沉积从海岸向海的向大致分出滨海、浅海和半深海环境和深海环境。
沉积岩特征包括岩性特征(如岩的物质成分、颜色、结构、构造、岩类型等容)、古生物特征以及地球化学特征三个部分。在以上的十几个沉积环境分区中,每个环境都有其特定的沉积岩和古生物组合。它们既反映了相应的沉积环境,又是沉积环境的物质记录。
掌握了以上这些知识,我们就会知道沉积岩可以形成在不同的沉积环境中,每个沉积环境都有不同的沉积岩类型,比如在冰川环境下形成的冰碛砾岩、沙漠环境形成的风成沙丘、浅海碳酸盐沉积环境中的生物礁沉积、半深海和深海环境形成的软泥沉积等都是这些沉积环境中有代表性的沉积岩或沉积物。
砂岩在很多沉积环境中可以见到,从高山大漠到河床湖底的搬运过程中,各种沉积环境都有可能沉积成岩。但是,不同沉积环境形成的砂岩,其特征也有所不同。沉积学家们经过仔细研究,能够根据碎屑的粒度、原生的沉积构造组合、碎屑在漫长的搬运沉积过程中被磨蚀改造的程度等特征来加以区分。
总之,根据对现代各种自然地理环境中所具有的物理化学特点、生物特点和沉积物特点的研究以及模拟实验,采取将今论古的法可以对古沉积环境进行推断。同时,古沉积环境通过地质历史中留下的遗迹,如沉积岩、地层和古生物的特征也可以进行综合判断和确定
岩浆岩家族的划分
自然界中的岩浆岩是个大家族,种类繁多,形形色色,仅现有的岩名称就达千种之多。虽然各种岩浆岩之间存在着化学成分、矿物成分、结构、产状和成因等面的差异,但是它们彼此之间又有着一定的过渡关系。因此,正确认识不同岩之间的差异和联系、共性和特性,搞清楚它们的共生关系和成因联系,是对岩浆岩这个家族进行归纳和划分的主要任务。
自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起,国外地质学家就为之做出了不懈的努力。经过一百多年的研究和实践,目前,对岩浆岩的分类已经得到了大多数科学家的肯定。一般情况下,划分岩浆岩类型主要考虑岩的基本特征和产状两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