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硬件系统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看得见、摸得着的物理装置。
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
1.主机
主机是计算机硬件的核心。在主机机箱的前后面板上通常会配置一些设备接口、按钮和指示灯的功能大同小异。在主机机箱中还安装着微型计算机的大部分重要硬件设备,包括主板、CPU、内存储器、各种板卡、电源及各种连线等。
(1)主板。主板又称母板,是一块印刷电路板。它是计算机中其他组件的载体,在各组件中起着协调工作的作用。主板主要由CPU 插槽、总线及总线扩展槽(如内存插槽、显卡插槽)、输入/输出(I/O)接口、电池及各种集成电路等组成。
总线和总线扩展槽:总线用于在计算机的各个部件之间传输信息;总线扩展槽用来连接计算机的内存、显卡等部件。总线按传输信息的不同分为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分别用来在设备之间传输数据、地址和控制信息。
输入/输出(I/O)接口:主要用来连接计算机的各种外部设备,包括PS/2 接口和 USB接口等。其中,USB 接口是计算机中最常用的接口,可以用来连接键盘、鼠标、打印机、扫描仪、摄像机、数码相机、U盘等设备,具有数据传输速度快、可热插拔(即在开机状态下插拔设备)等优点。
(2)CPU。CPU 即中央处理器。它由控制器和运算器组成,是计算机最核心的组成部分,负责整个系统的协调、控制及运算。其中,运算器的作用是执行指令进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控制器的作用是控制计算机各部件协调地工作。
CPU 的速度主要取决于主频、核心数和高速缓存容量。主频一般以GHz为单位,表示每秒运算的次数。主频越高,计算机的运算速度越快。例如,采用酷睿3.0GHz处理器的计算机要快于采用酷睿2.0GHz处理器的计算机。
(3)内存储器。内存储器(简称内存)用于暂时存放需要CPU处理的数据。计算机在处理数据时,首先需要将数据从外存储器(如硬盘)中调入内存,然后才能由CPU处理。显然,内存容量越大,频率越高,CPU在同一时间内处理的信息量就越大,计算机的性能就越好。内存储器根据其作用的不同又分为随机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
随机存储器(RAM):通常说的内存就是隨机存储器(RAM)、其特点是可读可写,主要用于临时储程序和数据,关机后在其中存储的信息会自动消失。
只读存储器(ROM):它的特点是只能读出信息,不能写入信息。只读存储器(ROM)通常是厂家固化在主板上的一块芯片,其中存储的是计算机的自检程序和输入/输出程序等系统服务程序,这些信息可以永久保存而不受断电影响。
在计算机中,除CPU、主板外,内存的优劣与容量是决定计算机性能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目前,主流内存的容量有4GB、8GB和16GB等。
2. 外部设备
外部设备主要包括外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1)外存储器。外存储器是指除计算机内存以外的存储器,包括硬盘、光盘和U盘等,是计算机的辅助存储设备。
硬盘:固定在主机机箱内,并通过SATA 接口与主板连接,是计算机中最主要的外存储器,计算机中的大多数文件都存储在硬盘中。按使用的技术不同,硬盘可以分为传统的机械硬盘和新型的固态硬盘和新型的固态硬盘。与机械硬盘相比,固态硬盘具有体积小、重量轻、速度快、发热低、抗震性强、适应温度范围广、长期使用性能衰减低等优点,但容量偏小,单位容量价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