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姆河战役
最终,1916年第六届柏林奥运会被迫停办。根据古希腊举办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时的传统,凡因故未能举办的奥运会依然计算届次,第六届奥运会就在奥运史上成了空白。
遭遇二战,连届中止
1936年7月,国际奥委会召开第35次全体会议,投票选出第十二届奥运会的举办城市。最终,东京以36比27的票数击败对手赫尔辛基,获得举办权,成为首个举办奥运会的亚洲城市。
△日本报纸头条报道东京获得举办权
申奥成功后,东京奥运会组织委员会迅速成立,奥运筹备工作全面展开。除了奥运会比赛场馆,东京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和配套服务的完善工作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此时人们不会想到,这场期盼中的五环梦,只做了两年就被击碎。
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了卢沟桥事变,全面侵华战争开始,奥运会在日本国家战略中的地位急速下降。8月13日,中日淞沪会战打响。这场战役持续了三个月,日军因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而损失惨重。
△日军轰炸后的上海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滞留在上海的体育界人士,在法租界成立了中华全国体育救亡协会,并立即致函国际奥委会,揭露日本侵略中国的真相,呼吁取消东京第十二届奥运会的举办权。
1938年3月,国际奥委会第38届全会在埃及开罗召开,中国代表在会上抗议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破坏世界和平,号召各国抵制日本。当时获得了美国、法国、芬兰、瑞典、比利时、瑞士等国的声援。
东京方面则坚持奥运会将如期举办,并向国际奥委会做出保证。国际奥委会采纳了日本"保证如期举行"的承诺,不过在执委会的秘密会议上,选定赫尔辛基和奥斯陆,作为夏、冬季奥运会的候补地。
1938年6月,中日武汉会战爆发。随着战事愈演愈烈,6月23日,日本首相近卫文麿在内阁会议中制定计划,对战争物资实行限制,明确提到中止奥运。在军方压力下,7月15日,内阁会议决定交还奥运会举办权,对外宣称日本为了纪念神武纪元2600年,要在1940年举行大型军事演习,因此无法举办奥运会。
△日本决定中止举办奥运会的文件
日本宣布弃办奥运会后,国际奥委会迅速将举办权交给芬兰首都赫尔辛基,会期调整为1940年7月20日至8月4日。但当时的世界已是战云密布。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不久,芬兰与苏联爆发了苏芬战争。1940年1月1日,芬兰向国际奥委会表示放弃主办权,第十二届奥运会被迫停办。
随后,曾于1939年确定在英国伦敦举办的1944年第十三届奥运会亦停办,成为历史上第三次"消失的奥运会"。
宣扬和平,奥运精神照亮世界
古代希腊有200多个处于割据状态的城邦,当时,能使具有强烈分离意识的希腊人联合起来的重要纽带,就是每四年举行一次的奥运会。为此盛典,希腊城邦同盟缔结了"奥林匹克神圣休战"条约,从而使古代奥运会持续举行了一千多年而没有一次间断。
顾拜旦复兴奥林匹克运动,用诗一般的语言阐述的奥林匹克精神,首要核心就是和平。三届"消失的奥运会",是奥林匹克历史上的至暗时刻,它们提醒着人们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来之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