闰四月
5月23日是农历闰四月,也就是今年农历的第二个四月。阳历(公历)每四年一度的闰年,已经是妇孺皆知,不过农历的闰月,又会有什么不同呢?
阳历比较好理解,我们一般所说的阳历,就是我们现在常用的公历。众所周知,地球围绕太阳一圈为一年,但是围绕一圈的时间并非365天的整数天,而是约365.2422天。所以古罗马人把每年余下来的0.2422天,每四年合并为一天,拥有那一天的年份,就是大家熟知的闰年,有366天。
古罗马共和国执政官恺撒,将一年中的单数月定为31天,称为大月,双数月定为30天,称为小月。恺撒设置了6个大月,5个小月,还有一个29天的月份,这个倒霉催的就是二月,因为二月是古罗马处罚刑犯的月份,罗马人认为这个月*人太多,不吉利,还是早点过去比较好,所以就给减掉了一天,把闰年的那一天给2月,因此2月只有遇上闰年的时候,才有30天。
“奥古斯都”——屋大维
后来二月为什么又变成28天呢?是因为罗马帝国开国皇帝奥古斯都(恺撒的养子屋大维)的生日在八月份,但是这一个月是小月,皇上的生日怎么能在小月里面呢?皇上很不爽,改!变成大月,从哪抽天数呢?还是那个倒霉催的二月,*人不吉利,抽!这样八月就成了一个大月。由于8月的天数变了,所以后面的月份也要调整,后来10、12月也成为了大月份。
那么阴历又是怎么回事呢?我们所熟知农历,其实并不是阴历,真正的阴历,是伊斯兰历,也就是回历。伊斯兰历是以公元622年为元年,因为那一年穆罕默德率穆斯林从麦加城迁徙到麦地那。所以若是按照公元622年为元年来算的话,现在的伊斯兰历应该是1399年才对,而事实上已经是1441年了。为什么伊斯兰历的时间会走的这么快?这就是因为伊斯兰历是阴历的历法,以月亮绕地球一圈为一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一年只有354天,少于阳历的365天。
中国回民使用的伊斯兰历
而我们口语里常说的“阴历”,则是中国传统历法,相传为黄帝时代或者夏朝的时候所创制的,因此又称黄历或者夏历。这个历法,汉族人用了三千多年,直到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宣布采用西方的历法,而中国传统夏历则称为旧历。新中国成立后,将西方的历法称为“公历”,传统的夏历改称“农历”。
老百姓习惯于将农历称作为阴历的原因,是因为农历也是大月30天,小月29天,按照大小月来计算,农历一年也是354天,乍一看是一样的。不同的是,这只是农历中的阴历部分;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农业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王朝的兴衰,所以中国的历法必须考虑农业。为了指导农业生产,历法就得尽量贴合四季的气候,因此古人通过观测太阳运动和高度变化,发现太阳一个回归年的周期约在365天,以此定出二十四节气来指导农业生产,这就是农历的阳历部分。相比之下,伊斯兰那边就无所谓了,他们那地方都是沙漠,不需要指导农业,所以就一直阴历,新年第一天会在春夏秋冬直接轮转,因为少11天。
但是农历之中的阴历部分和阳历部分每年相差的11天怎么处理呢?为了使彼此长度能够更加接近,因此增加了闰月。从春秋时代起就有“十九年七闰月法”,所以每个人在虚岁20岁生日的那天,会有机会与公历生日重合。有闰月的这年,存在13个月份,比如今年是闰四月,那么这一年里有两个四月。
最近的闰年
因此我们中国传统的农历,实际上不单单是阴历,而是属于阴阳历的范畴。因为农历同时考虑了太阳及月球运动的周期,平衡了地球公转产生的年和月球公转产生的月之间的误差,既使用了阴历的大小月,又用闰月补足了对比阳历所缺失的天数。所以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农历在二十四节气的时间上,却和公历的时间是对应的,因为二十四节气是阴阳历中的阳历部分。
由于现在年轻一代的人用公历居多,也接触不到耕种,所以很多人不会关心历法这个事情,若是和老一辈的人交流,他们农历用的居多,就会常说到闰月。农历的历法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现在在东亚汉文化圈地区依旧被广泛使用,多被用于生日以及各种节日等,比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被视为中华文化象征。
图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