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见张飞不能取胜,把马一拍,舞八十二斤青龙偃月刀,来夹攻兄弟二人又与吕布战了三十回合,还是战不倒昌布。吕布。
刘备有些着急,便拔出双股剑,上前助战。刘、关、张三人围住吕布,转灯儿般厮*,火花四溅。八路人马,都看得呆了。吕布见不能取胜,便照着刘备脸上,虚刺一载,刘备急闪。吕布冲开一角,飞马便走。这三个人哪里肯放他走,拍马赶来。八路军兵,喊声大震,一齐包围过来,直赶吕布到关下。
见关上飘动着青罗伞盖,张飞大叫:“那一定是董卓!追吕布有什么用?不如先拿住董卓,斩草除根!”(刻画出张飞嫉恶如仇、直率鲁莽的特点。)说着便拍马上关,要去捉董卓。张飞拍马赶到关下,关上矢石如雨,攻不进去。八路诸侯这才收兵,为刘备三人贺功,另外派去袁绍寨中报捷。
吕布大败,兵无战心,董卓只好带兵回洛阳。为了躲避诸侯的追击,董卓决定将都城从洛阳迁至长安(今陕西西安。公元前200年,西汉王朝迁都长安,长安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繁华大都市。公元25年,东汉头武帝定都洛阳,此后十二代皇帝均定都于此)。
接着董卓又下令*死富户,抢夺财物,驱赶洛阳百姓数百万口,前往长安。临行前,董卓又命人焚烧居民房屋,并放火烧宗庙、官府。
大将赵岑见董卓离洛阳而去,便向孙坚献了汜水关。孙坚带兵长驱直入,飞奔洛阳。远远看去,洛阳城内火焰冲天,黑烟铺地。孙坚先发兵灭了火,接着众诸侯也先后赶到洛阳,在荒地上屯下军马。
曹操来见袁绍,建议乘势追袭董卓,袁绍却道:“现在大家都累了,进军没有什么好处。”其他诸侯也都按兵不动。
曹操知道这些人目光短浅,不能成大事,一气之下,便率领夏侯惇、夏侯渊等将领,引兵一万多人,连夜追赶董卓。不料中途遇到埋伏,曹操险些丧命,军队只剩五百余人,只好收拾残兵回河内。孙坚救灭宫中大火,屯兵城内,在建章殿基上安营扎寨。
一日晚上,孙坚的部下在建章殿南的井中打捞出传国玉玺(秦以后,皇帝的印章专用名称为“玺”,因为玉质,故称“玉玺”。“传国玉玺”又称“传国玺”,为秦以后历代帝王相传的印玺,是工匠奉秦始皇之命镌刻的)。
孙坚大喜道:“天下大乱,人人可做帝王。”于是孙坚打算以生病为由,马上撤回江东。
次日,孙坚向袁绍辞别。袁绍笑道:“你害的是传国玉玺病吧。”原来,袁绍已经知道孙坚得到玉玺的消息了。孙坚指天发誓道:“我如果得到这个宝物,私自藏匿,将来不得善终,死于刀箭之下!”
此时,袁绍的手下和孙坚的手下剑拔弩张,众诸侯见状,连忙劝阻下来。孙坚随即上马,带领人马离洛阳而去。袁绍大怒,于是写了一封
信,差心腹之人连夜送给荆州刺史刘表,让刘表在孙坚经过荆州时截住他,夺取玉玺。
却说曹操大败而回,痛斥袁绍与各路诸侯各怀异心,按兵不动,以致错失良机。袁绍等人无言以对。曹操见袁绍等人不能成事,便带着军队投扬州去了。
公孙瓒带着刘备、关羽、张飞也撤了军。到了平原,公孙瓒令刘备为平原相,自己则回守地训练军队。袁绍见众人各自分散,就引兵拔寨,离开洛阳,投关东去了。
本回,作者围绕各路诸侯讨伐董卓这一中心事件,层层铺垫、步步推进,以对比烘托作为主要表现手法,刻画出主要人物的形象。在刻画诸侯形象方面,作者通过袁术与曹操的对话,刻画出了这两位枭雄不同的性格特点,并隐隐暗示出今后他们各自不同的命运与成就。在刻画武将形象方面,作者以华雄为基点,层层铺垫:先写其破孙坚、斩祖茂;再写其三刀斩俞涉,诛上将潘凤,刻画出其锐不可当之势。
之后,作者通过“温酒斩华雄”这一情节烘托出关羽之勇。不过,作者并未就此停笔,而是进一步借关羽之勇,烘托出吕布之猛。由此可见,作者在使用对比烘托手法时,是环环相扣,每一环节都是为下一环节服务的。不仅如此,作者在刻画人物时,还赋予了每个情节以独特的个性。在刻画关羽之勇时,作者以“酒还冒着热气”作为细节描写,写出关羽斩华雄之快之易;在刻画吕布之猛时,作者以“三英战吕布”加强了厮*的激烈程度,从而深化了吕布之猛之强。于全局之中谋求细节上的变化,这是作者在表现手法上的高明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