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评论员 高路
朱檑(右)和同事在杭州亚残运会开幕式现场。 受访者供图
杭州人朱檑从残疾人运动员到亚残运会志愿者,听障理发师王晓珍为盲人门球运动员免费理发,杭州市“手语姐姐”志愿服务团队百余人随时待命,为听障人士架起沟通桥梁……
亚残运会上活跃着一个群体——志愿者队伍,他们不仅是运动会顺利开展的有力保障,也是社会爱心的化身。
这些志愿者来自各行各业,但都有个共同的特点:乐于助人。
朱檑是中国残疾人田径运动员,因为伤病错过了这次亚残运会的选拔,但是他以志愿者的身份又回到了赛场上。“梦想,换了一种方式实现了。”而听障理发师王晓珍从2020年起就参与志愿活动,其中就包括为在浙江塘栖盲人门球基地训练的国家队、浙江队及其他省队盲人门球运动员公益理发。这背后是一个个动人的故事,细细读来,令人心潮澎湃。身残志坚,乐观豁达,哪怕只是一点点星光也希望带去光明。从他们身上能够读出坚韧的性格、拼搏的精神、奉献的品格。
一座城市,如何对待困难群体,他们能得到什么样的保障,能得到什么样的帮助,最能反映城市文明的底色。杭州人朱檑从被助到助人,从残疾人运动员到亚残运会志愿者,这种身份的转变是因为有爱心在传递。来自社会的无私帮助,让他们树立了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心,如今,他们投桃报李又回馈社会。亚残运会上涌动的这些感人故事释放着人性的温暖,诠释了社会扶弱济贫的光明。
要服务好亚残运会,志愿者不仅需要奉献精神,也需要专业能力,这其实极为考验城市的理念和底蕴。亚残运会上,志愿者是不可或缺的角色,没有他们提供的专业服务,赛事举办就没那么顺利。
就拿手语说吧,要在短时间内组织起一支队伍,既能满足城市日常需要,又能保障亚残运会的需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杭州有一支“手语姐姐”志愿服务团队,成员既有残联系统的手语老师,也有专业手语学校的师生,还有来自社会面的志愿者。亚残运会期间,正是他们的存在为赛会的举办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除了手语以外,还有更多的志愿者活跃在赛场上,他们精彩而专业的表现,无疑会给本次亚残运会加分。
而市民也会从中受益,亚残运会积累下的丰富经验对城市而言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其中的成功做法、对细节的打磨,今后都可以应用到城市公共服务之中。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