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中式建筑莲峰庙;下:旧西洋坟场。
深入这样高密度的城市中,你可以在1200多条几乎不重样的街道里,探寻22栋世界文化遗产建筑,或者偶遇100多座不同名字的土地庙。
这就是澳门。400多年的颠沛流离,和回归20载的携手同行,让这座小城有说不完的故事。
你不想听听吗?
在珠江入海口的沙地,五六千年之前,先民就在此捕鱼为生。
南宋时,此地归香山县管辖,明代时,这里开始有了自己的名字——
“蚝镜”,因为这里盛产蚝,内壳明亮如镜。
南北有两山对峙,就好像澳(港口)之门,“蚝镜”逐渐变成了“澳门”。
那时澳门很小,小到只有2.078平方公里。北面一条沙堤,与内陆相连,叫做莲花径。
人们沿海定居,捕海产为生,出海谋生,都会祈求妈祖庇佑。
坐落在海边的妈阁庙,不知庇佑了多少代的澳门渔民,也见证了澳门从南海小渔村登上世界大舞台。
妈阁庙
16世纪的一天,妈阁庙附近,东方西方在此相遇了。
此时,西方大陆早已开始了大航海时代。1553年,一路向东的葡萄牙人来了。
他们借晾晒货物为由,强行上岛暂住,并逐渐定居。
10年后,已经有近千名葡萄牙人在澳门常住,他们内部自治,并每年向政府交地租。
自此,葡萄牙人开始和中国分治澳门,长达300多年。
直到晚清,葡萄牙趁火打劫,殖民了澳门。
当葡萄牙人登陆时,当地人告知此地名为妈阁,葡人就叫起了Amaquam(阿妈港)或Amacuao(阿妈澳),后来演变成了Mac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