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清朝,首先想到的是,男性头上都有一根大辫子,特别是八旗兵。自然会产生一个好奇,这大辫子在实际中有什么用?反过来,又好像清代的女性,没有留大辫子的。真实的历史是这样吗?
满族人的祖先,是来自关外的白山黑水之间。可以说是马背上的民族,但准确地说,应该是渔猎民族。生活资料基本是于野外的鱼兽捕获,经常翻山越岭,穿行于密林之中。
而把头发编成辫子,能有效地降低树枝荆条,刮到头发的概率。在射箭瞄准的时候,也能避免头发遮挡视线的,特别是方便骑马时的射箭。再一个是常年生活在寒冷地带,需要长时间佩戴皮帽,所以头发要是束在顶部,帽子戴起来会很不舒服。
这种怪异的或类似的发型,在东亚的游牧和渔猎民族中很常见。从最早的匈奴,突厥,契丹,女真,直到满八旗兵都会用到。
其实八旗兵留的辫子,还有一个很实际的用处。八旗兵特别是打大仗之前,会用布条写上自己的姓名,家人,地址和遗言,然后把布条一起编在辫子里。如果不能归来,生还的人会将已故去人的辫子剪下,按照地址送归家乡的亲人。当然也有主动割下辫子的,有点像敢死队的意思,有点类似现在各国军队所配备的铭牌。
比如:在征讨噶尔丹时,由领侍卫内大臣傅尔丹,带领负责殿后的3千八旗兵,就全体割下辫子送往京城以备下葬,也表示不再归来。此战之后,京师旗人户中,几乎家家挂白。这就是清代八旗兵和旗人,留辫子的最根本的原因。
至于清代的女性,也有留辫子的。按照满族的风俗,媳妇和大姑娘的区别就是看辫子。留辫子的是姑娘家,反之就是已经嫁人了。而女性成家之后只能留发髻,就是常说的“架子头”,或者“一字头”,有点类似今天的盘头。
至于为什么会有清代满族女性不留辫子的感觉呢?那是因为当时女性结婚较早,一般也就十二三岁就成家了,长此以往,就会有这种错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