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击败了你
世人眼中新旧更替代表旧事物的消亡新事物的兴起,然而这是人类认知上的一种谬误,这个世界之所以得到进步实际上是反脆弱性的结果,所以是旧事物胜过了新事物,用新事物为九十五所用。我们需要永远记得,能生存下来的事物必然是满足了一些隐性的目的,只有时间能够识别这些目的,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眼睛无法捕捉到它们。就以中国社会的发展来看,虽然朝代更迭,时代变迁,马列主义思想影响了中国,但是马列主义并没有真的粉碎中国本身的优秀文化,反而是中国的优秀文化把马列主义吸收进来,在动荡之中,得到提升,为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找到了新的发展方向。老一辈人的死去却把他们的经验和世代积累的智慧法则留给了后一代人,这就是旧事物的再生。反脆弱性的事物受益于波动和混乱,而脆弱性的事物则在波动和混乱中受伤。
让你想象未来你会怎么做?
如果让你想象未来,你会怎么做?通常情况下,你会这样做,现在脑海中会想当前的现实情况,然后在这个场景中假如其他新的东西,这就构成了你未来的画面。你没有做错,只是这个做法非常落后,因为你的这个做法违反了反脆弱性,因为只有反脆弱性的事物才能通过时间的历练。所以这正确的想象是,从未来中排除或者消减不属于未来的东西。尽可能把不利因素减少,这样才能保证你的未来能够到来。什么 不属于未来?你现在的世界中脆弱的部分,因为脆弱的事物一定会消失,然后被其他脆弱的事物或者反脆弱性的事物取代。不能忘记反脆弱的做法,做出有利因素多余不利因素的选择。这个方法就是否定法。未来是一个不确定性的事件,所以只有削弱脆弱性的比重,才能在随机的冲击中得到成长。因此反脆弱性要求我们要能判断出脆弱性的事物,做法只要事物当前的存在条件做一个小小的假设,假设当前这些条件发生小小的变动,那么这个变动对这个事物会有什么影响,影响是否加剧,以及带来的后果是什么。如果这个影响是不利的,那么这个事物就是脆弱性的。在过去的岁月里有很多人对现在做过预测,例如儒勒.凡尔纳、乔治.奥威尔等在小说中就做过预测,然而讽刺的是他们想象出来的东西在现实世界中从未发生过,倒是他们想象不到的东西例如互联网,手机、电脑等在现实中得到发展了,我相信,我们大多数人想象未来的方式不会比他们更好,因为用的方法都一样。所以,对于未来我们如果不知道要增加什么,那就消减一些什么。
你想象的只不过是一个高度技术化的未来
就我们目前的对未来的想象,大部分只不过是在体现自己的渴望,高估技术化的未来。但是过度的技术化,反而会使人缺乏文学素养,缺乏对历史的回顾,更多出现的是对历史的贬低。进而转身无条件的追求新的副产品。殊不知,未来原本源于过去。要想预测未来,要尊重过去,从历史中汲取营养,学习人类保留的经验教训,掌握启发法的概念和应用。我们需要被迫重视世代流传,能幸存下来的东西。尽管现代化带来了更加的便利,但是也更加让生活变得不再那么自然,要想消除不良影响,只有采用自我削弱的方式,减少脆弱性的比重。
不会消亡的只有信息
技术实际上它的本质是一种信息。在这个世界上,自然消亡的事物通常是一个物体,不会自然消亡的事物本质上是一种信息。但是在这个方面人们总会犯两个错误,一个是对概率的概念难以掌握,一个是过度的相信新兴的技术。新生的想法缺乏时间的历练难以有所成就,而幸存下来的经验却因为强大的反脆弱性而能拥有强大的生命力。面对信息,人们不可避免会犯错,但是也只有犯错后才能成长。但影响更深的是人们的偏见,一个是因为信息具有隐蔽性(隐藏失败),另一个是混淆必要条件和因果关系。只关注变化,对保持不变的事物视而不见。不断追求新的变化以满足渴求然后又不断回到空虚状态,周而复始。
技术性的东西往往很脆弱
技术性的东西往往都很脆弱,这就是为什么手机系统动不动就要更新的原因,因为脆弱所以生命力不强。自然生长起来的东西都具有反脆弱性,拥有丰富的内涵信息。你看那些百年不到的基业,哪家公司不是把自身的反脆弱性发挥到极致,哪家不是产品丰富。亨氏番茄酱大家都用,可是这家公司拥有的还有面粉,餐泥,果酱等等。脆弱的东西是经不住时间的考验的。那么我们要怎么过滤脆弱性的成分或者削弱脆弱性的比重?
阅读是人们反脆弱的最好武器
换做任何人都愿意自己在不可预料的将来被毁灭,但是脆弱性的事物终究湮灭在时间长河之中,那如何过滤脆弱性的事物或者削弱脆弱性的部分,除了阅读目前没有更好的办法,这也是反脆弱最好的武器。能在历史时间长河中幸存下来,说明这些书籍拥有自身的反脆弱性,没经过时间洗礼的书籍不管数量再怎么多本质上也只是噪音,消除噪音也只能交给时间。什么是脆弱性的?大的、优化的、过度依赖技术的东西。谁都想在身边有一个先知来帮助自己,然而先知不是神,先知的工作从来不是预测未来,而是告诉人们当前不应该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