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统三年)1911年5月8日,千呼万唤始出来,清政府推出了责任内阁制,由于内阁成员中的十三名国务大臣中,满洲贵族九人,汉族官僚仅有四人,而满洲贵族中的皇族又占七人,占据内阁成员一半以上,被坊间称为“皇族内阁”。
“皇族内阁”的推出,无异于将一块烧红的烙铁掷入滚烫的开水,撕去了清政府“假立宪”的遮羞布,把立宪派得罪个干干净净,推到了革命派的怀中,民间反清情绪高涨,直接导致了后期辛亥革命的爆发,清王朝可谓是为自掘坟墓。
自此,革命党人的武装起义开始紧锣密鼓的准备,疲累不堪的立宪和突飞猛进的革命开始了一场激烈的赛跑,立宪最终还是没有跑得过革命的脚步。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革命党人打响了第一枪,也敲响了满清政权的丧钟。1912年春天,宣统皇帝见大势已去,宣布退位。辛亥革命赶走了中国最后一个皇帝,满清267(1644-1911)年的黑暗统治宣告结束。
满清被推翻后,十三位内阁重臣们都去了哪里,结局又如何呢?
内阁总理大臣:爱新觉罗奕劻。奕劻是满清第一大臣,不仅是皇族内阁的总理。而且在清廷是个炙手可热的人物,在清廷的权力仅次于溥仪的老爸——摄政王爱新觉罗载沣。
这个爱新觉罗奕劻是正宗的皇族,乾隆皇帝是他亲祖爷爷。所以他在道光年间就当了将军,同治十一年,被封为郡王,荣升御前大臣。宣统退位后,爱新觉罗奕劻躲到了天津租界安享晚年。1917年,奕劻病死在天津,活了79岁。
这位清廷重臣生前酷爱资财,是个贪官,早年的时候就是因为受贿被处分过,如果不是那样,兴许早就是重点培养的接班人了。说是贪官,奕劻大事并不糊涂,大是大非问题总是能刷出存在感。当年摄政王载沣看出袁世凯这老小子不地道,想*了他以除后患,但奕劻早就被袁世凯收买,他竭力阻拦载沣,袁世凯才得以以足疾之名辞官回家,保住了身家性命。
辛亥革命爆发后,外界纷纷要求溥仪退位,交出权力。溥仪心存侥幸拖着不想退位,深受“皇恩”的爱新觉罗奕劻不但不和皇帝共存亡,反而落井下石和袁世凯一唱一和,威胁隆裕皇后逼溥仪退位。因此,溥仪对他恨之入骨,在爱新觉罗奕劻死后,按照老规矩,皇帝要给谥号的,溥仪虽然退位,但那一套规矩还是要照办的。
但溥仪非常鄙视他,说此人不配朕给他谥号,他的人品也只能配的上谬丑幽厉这几个字。最后在众人的反复恳求下,才赐了一个“密”字为谥号。那意思也是说他活着没有为朝廷做好事,到那边了必须好好反省反省。
奕劻于清廷裹乱,实于民国有功。仔细再想想,于民国有功,则于升民有功,则未必于清廷无功,政权之“和平”交接,奕劻该记“大功”一件。
内阁协理大臣:叶赫那拉·那桐那桐也是满清贵族,根红苗正的镶黄旗人。1856年出生,那桐年轻的时候很能干,也很敬业,40多岁就官拜户部侍郎,八国联军侵华的时候,曾经伴随慈禧太后西逃,一路上嘘寒问暖,把个慈禧伺候的舒舒服服。
1909年那桐荣升军机大臣,1911年出任皇族内阁的协理大臣,相当于国务院副总理一职。那桐能得到重用跟他和爱新觉罗奕劻的关系有关,爱新觉罗奕劻是个众所周知的贪官,那桐就投其所好,把自己贪污来的金银珠宝送给奕劻,是故那桐得以平步青云,成为爱新觉罗奕劻的左膀右臂。
那桐和袁世凯私交不错,倒不是他们志同道合,而是袁世凯有爱新觉罗奕劻这个靠山,有利用价值。那桐还真帮了袁世凯不少忙,在袁世凯辞官隐居后给他通风报信,出谋划策,为袁世凯出力不小。
袁世凯逼走溥仪后没忘记这个老相好,让他在自己的内阁里当了个顾问。后来那桐有病就辞职了,在天津租界的自己的洋房里享福。不过在春夏的时候,那桐仍回北京的寓所里生活,像候鸟一样。
1925年,那桐病死在北京,终年69岁。
内阁协理大臣:徐世昌徐世昌,汉族,河南卫辉人,早年中过进士,因为跟袁世凯都是河南老乡,深得袁世凯信任,袁世凯小站练兵时就成为他的军师。徐世昌因为和袁世凯、张之洞二人私交不错,二人在慈禧太后面前极力推荐他,因此徐世昌仕途得意,一路高升。50岁那年出任军机大臣,51岁担任钦差大臣,总管东三省事务。
清廷组皇族内阁时,徐世昌担任内阁总理协理。但徐世昌是汉人,清廷拉他进内阁纯粹是装点门面,不会重用他。而徐世昌心在曹营心在汉,还是袁世凯的盟友,清廷倒台后,徐世昌为袁世凯当总统出谋划策、鞍前马后。
袁世凯称帝后,徐世昌选择沉默,归隐于老家。1918年重新出山,担任中华民国总统。
徐世昌一生最大的坎儿就是在1919年处理五四运动优柔寡断,在任期间,外蒙撤治又独立,陷入北洋派系武装斗争,均使他焦头烂额。1922年徐世昌被直系军阀曹锟逼宫,被迫辞去总统职务,到天津租界居住,1939年病逝于天津,终年85岁。
外务部外务大臣:梁敦彦梁敦彦是广东顺德人,汉族,15岁那年曾经和詹天佑等少年被清政府公派到美国留学。梁敦彦虽然曾经到美国留学,但没有接受一点民主共和的新思想,脑子里满满的都是专制余毒,他对清廷灭亡痛心疾首,对溥仪这个旧主念念不忘。
1917年辫帅张勋帮助溥仪复辟,梁敦彦迫不及待在张勋的复辟剧中担任一个小丑角色,被“皇帝”封为“外务部尚书”,复辟失败后逃到了东交民巷躲了起来。1924年在天津去世,活了67岁。
民政部民政大臣:肃亲王善耆善耆出生于1866年,他是清太宗皇太极长子肃亲王豪格的第十代嫡孙。善耆从小习武,喜欢舞刀弄棒,江湖传说善耆曾更洋人决斗,擅长空手夺刀。但八国联军入侵的时候,善耆比兔子跑得还快,后来善耆奉命回京跟洋人交涉,一看日军保全了紫禁城,大为感激,跟日军的翻译官川岛浪速成为莫逆,相见恨晚,还结拜为把兄弟。
那个臭名昭著的特务头子川岛芳子就是肃亲王善耆的女儿,后来他把女儿送给川岛浪速作为养女。
说来也巧,善耆和日本人有缘,和后来当汪精卫也有缘。不过那时候的汪精卫可是一个大义凛然的革命志士,勇闯京城,想半道刺*摄政王载沣,舍生取义。后壮志未酬被捕,负责审理汪精卫的就是善耆。
善耆出于怀柔原因,不想激化矛盾,不但没有把犯下死罪的汪精卫*头,反而从轻发落,放了汪精卫一马。1912年,溥仪退位,善耆不甘心失败,一直妄图复辟。善耆在好兄弟川岛浪速的帮助下,来到旅顺继续为清廷东山再起而努力。
为了达到自己的政治目标,善耆不惜跟日本人合作,不遗余力到处鼓吹“中日提携”。明治天皇大丧的时候,善耆比日本人还难过,竟然披麻戴孝,如丧考妣,为天皇服丧几日。
1914年,日本新天皇即位,年近五十的善耆顶着呼啸的西北风,不辞辛苦登上旅顺的白玉山顶,来到白玉塔前,去跪拜侵华将士的亡灵。为了表明自己对日本的忠心,善耆还把自己最心爱的女儿送给了川岛浪速。
善耆在复辟上态度坚决,不只是制造舆论,而且身体力行,利用日本人在资金和武器上的支持,善耆自己收买一部分土匪拉起军队,还跟和蒙古人合作,开展了分裂国家的“满蒙独立运动”。
但善耆的逆天而行,失道寡助,终究还是逃脱不了失败命运。1922年2月,善耆带着复辟帝制的遗憾去见了他的满族先人,终年56岁。临终前还没有忘记自己的愿望,嘱咐38个儿女终身与民国抗争,不做民国官民,他的儿女们大部分都去了日本。
善耆送给日本人的女儿川岛芳子继承了父亲的意愿,走上了与中国人民为敌的道路。
度支部度支大臣:镇国公载泽度支部相当于财政部。载泽生于1868年3月,晚清宗室大臣,立宪派的重要人物。清亡后加入宗社党,成为复辟派的重要人物,1929年忧郁而终。
陆军部陆军大臣:荫昌荫昌(1859年—1928年),满洲人。曾留学德国,学习军事。归国后历任陆军部侍郎、尚书等职。辛亥革命时,奉命率军赴武汉镇压,屡战屡败。
民国成立后,曾被委任为袁世凯总统府高等顾问和参谋总长等职,袁世凯死后,荫昌继续在北洋政府任职。民国十七年(1928年)病逝,终年69岁。
学部学务大臣:唐景崇唐景崇,1844年生,汉族,辛未科进士,唐景崧胞弟,任各部侍郎,出督浙江、江苏学政,回京任学部尚书、学务大臣兼弼德院顾问大臣,辛亥革命后称病引退。 民国三年(1914年)卒。
海军部大臣:爱新觉罗·载洵载洵(1885-1949年),满洲人,醇亲王奕譞第六子,民国元年(1912年)1月,与载涛等进行复辟活动失败后在北京、天津闲居。1949年逝世于天津。
法部司法大臣:爱新觉罗·绍昌绍昌乃清朝宗室,光绪十五年中进士,在皇族内阁任司法大臣,主持司法行政事务。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组建内阁,曾任弼德院顾问大臣,参与组织宗社党,中华民国成立后去世。
内阁还有三名大臣,分别是农工商大臣溥伦(宗室),邮传大臣盛宣怀(汉),理藩大臣寿耆(宗室),其中,盛宣怀其人是李鸿章幕僚出身,洋务运动带头人,他担任邮传大臣之际由于策动铁路收回国有,本心是富国强兵,但却“意外”引发了保路运动,继而又引起辛亥革命的连锁反应,也算是创建民国的“引路者”。盛宣怀其人其事,尤其是与胡雪岩的争斗,便是再写一万字也难以概括,不做多讲,其人于民国五年(1916年)去世。
十三名内阁成员中,吊诡的是,九名满洲皇族、贵族,虽然小节有亏,当时却都属于清朝内部的改革派,力主早日行宪,国家走上正轨,大多数人的政治倾向那叫一个相当开明,甚至暗中和梁启超等“逆党”称兄道弟,不绝走动,让他们背上“皇族内阁”的专制黑锅,的确有点冤枉。
但看四名汉族阁员,除了徐世昌后来当上民国大总统,其他三人后来或者忙着清廷复辟(梁敦彦),或者称病回家,以示与民国政府切割之意(唐景崇),或者趁乱忙着做大生意(盛宣怀),境界丝毫不比皇族内阁高上半分。
根正苗红的皇族内阁曾是顶着原罪污名的改革急先锋,用来当做绿叶陪衬的四名汉族内阁每人身后占着一亿汉家百姓却无动于衷,这才是历史对明清鼎革时期政治生态最无情的嘲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