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写作背景
文章著于1984年。这是一篇回忆性文章,作者记叙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往中的几个生活片段。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杨绛夫妇在那个荒唐动乱的特殊年代里受了不少苦,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先后失去了女婿女儿。
但是任何歪风邪气对老王都没有丝毫影响,他照样尊重作者夫妇。由此,与老王的交往深深的印刻在了作者的脑海之中······一般的知识分子经历了文革之后都会以自身的不幸去控诉。“同是天涯沦落人”,杨绛的散文中闪过时代的影子,使我们在这种大时代下看到了老王的一颗金子般的心。
二、主要内容
作者杨绛用散文的笔调为我们介绍了老王的身世遭遇、和我们的交往以及老王死后作者心灵的愧怍,鲜明的刻画了老王的人物形象,高度赞扬了老王的善良品质,含蓄的提出了关怀不幸者的社会问题 。
三、课文结构
A、(1——4)写老王的基本情况,表现老王的苦。
三点基本情况:职业、生理缺陷、居住条件。
B、(5——16)写与老王交往的几个片段,表现老王的善。
1(5):老王“愿意给我们带送”冰块,车费减半。
2(6):老王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不大放心,担心人家看病钱不够。
3(7):写“文革”时期,他的生计越来越艰难。
4(8——16):老王去世前一天还硬撑着拿了香油、鸡蛋上门感谢,我给了他钱,表现老王和作者的善。
C、(17——22)写老王死了,表现了我的愧怍。
四、线索:作者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的。
五、顺序:1——4逻辑顺序;5——22时间顺序。
这篇写人记事的散文,材料琐碎,但是经过作者的组织,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作者是怎样组织的?
作者用逻辑顺序和时间顺序来组织文章的。开头四段写老王的三点基本情况。这三点是按逻辑顺序安排的。一是职业,这是老王的谋生手段,二是生理缺陷,这是老王谋生的困难,三是居住条件,这是前两点的结果,收入少,当然生活苦。后面的段落,是按时间顺序写的。全文以作者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使全文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六、人物
A、老王:
1、通过什么描写来表现老王的?
通过外貌、神态、语言、动作描写来表现的。
2、这几件事分别表现了老王的什么特点?
5段:①心好,善良,②老实厚道;
6段;7段;8到16段:①心好,善良, ②有良心③讲感情,讲仁义。④关心人
3、总结老王的特点?
老王的特点:1穷苦卑微,凄凉艰难2①心好,善良 ②老实厚道 ③有良心④讲感情,讲仁义。⑤关心人
4、课文写老王,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概括起来就是两个字,一曰“善”,二曰“苦”。
*5、老王的善良表现在哪里?
①“愿意给我们带送”冰块,车费减半;②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不大放心,担心人家看病钱不够。③受了人家的好处,总也不忘,总觉得欠了人情,去世前一天还硬撑着拿了香油、鸡蛋上门感谢。
6、老王的“苦”表现在哪里?
①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②“文革”期间载客的三轮车被取缔,他的生计就更加窘迫,只能凑合着打发日子。③他打了一辈子光棍,孤苦伶仃。④眼睛又不好,只有一只眼,另一只眼是瞎的。⑤他住在荒僻的小胡同里,小屋破破烂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