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刚毕业的时候,我在天涯贴吧,发帖,询问有什么的书籍,可以让我成为作家,有人分享了杰克·伦敦的《马丁·伊登》。
这本书是美国作家他创作的半自传体长篇小说,记录了他从11岁开始做童工,14岁做水手,因为救了一个小男孩,遇到自己的女神,为了配得上她,努力成为作家的故事。
书中有很多关于他成为作家的心理历程,投稿失败与为了提高写作能力的用的方法。还有他从底层走到上层社会,不同的心理变化。
但是让我不能理解的是,他梦想成真,也得到露丝的爱情,为什么选择了自*。前几天刷到这个电影,我才读懂了这本书里的智慧。
你不曾拥有的东西都会吸引到你
露丝是一个上层社会的美女,她有才华有颜值,若不是恋爱脑,你很难想象她会爱上一个水手。
但是她初次见到水手马丁时,感受到他身上蓬勃的朝气,她就被他身上的生命力所吸引。她说“他好像一座火山,喷着力量、劲道和生气”。
同样地马丁也被露丝身上的优雅与才华所吸引,为了配得上她,开始走上了学习写作的路。
但是可悲的是,当马丁成为了作家的时候,他发现自己再也没有办法像以前的同伴那样快乐。他成为了像露丝一样的上层人,却觉得日子虚伪。
看到马丁的经历,你会发现他们都在羡慕别人拥有的东西,等到得到,又觉得曾经的自己更加好。
以个人价值为目标的梦想,成真后就是无尽的虚伪和无聊
马丁在成名之前,曾经遇到了一个共产主义者,他在公园里演讲,为了民主而奔波。他与马丁一样清醒看到社会的黑暗。他选择为了大众而去改变这个世界。
马丁在成名后,看到以前被退稿的作品,被各个报社争抢,看到露丝的虚伪,他对于社会失望,对于自己苦苦追求梦想,怀疑,厌烦,选择了自*。
对于马丁的死,我想他是一个完美的理想主义者,当他梦想成真后,他就陷入了虚无,再加上他美国独有的个人主义,让他并不关心别人,他足够清醒,又找不到人生价值,从而选了理想式的结束。
马丁的一生,他的经历,让我明白以个人主义为追求的人生价值,梦想实现,反而是一种折磨。
普通大众梦想不能成长,反而是一个好事。我们并没有足够的智慧,去将服务大众,当成人生价值。若一旦普通人梦想成真,他们活得也许更痛苦。
不过可惜的是,很多人意识不到这个问题,一味地埋怨这个世界给予他太少。却不知道普通人的苦苦挣扎,得不到,才是有滋有味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