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可以培养孩子的什么精神,体育方面的可以培养孩子哪些精神

首页 > 体育 > 作者:YD1662024-01-07 12:07:37

“四肢发达”一定“头脑简单”吗?孩子学习成绩好,就可以忽略运动能力了吗?除了强身健体,运动还能给孩子带来哪些好处?

在10月14日举行的“2023特级教师开课啦”首场公益讲座现场,曾获上海市教育功臣、上海市教书育人楷模等称号的上海市普陀区洵阳路小学党支部*、特级校长朱乃楣告诉家长们:运动可以促进孩子的学业表现,团队运动蕴藏着重要的成长契机,每个孩子都可以通过体育运动通往幸福人生。

运动可以培养孩子的什么精神,体育方面的可以培养孩子哪些精神(1)

上海市普陀区洵阳路小学党支部*、校长,上海市特级校长、正高级教师,国家教育督学,上海市教育督学,上海市教育功臣、上海市教书育人楷模称号获得者朱乃楣

“2023特级教师开课啦”系列公益讲座由上海市教委、解放日报社、上海图书馆主办,上海市特级教师特级校长联谊会、上海教育新闻宣传中心、上海教育电视台承办。

“问题学生”华丽蜕变,

运动能促进孩子的学业表现

做了25年校长的朱乃楣,见证了无数学生的成长,有这样一个学生案例让她印象深刻:

学生斌斌一度是个让老师感到头大的“问题学生”。当年刚上一年级的他,做事拖拉,学习专注力弱,运动起来同手同脚,广播操怎么教都教不会……

也正是在那一年,洵阳路小学开始对一年级新生进行儿童发展评估研究,从认知、语言、运动、社会化情绪、适应性行为等五个维度进行数据收集与分析。

斌斌的评估数据显示,他的认知水平高于同学的平均水平,逻辑能力特别好;同时他的运动水平较低,精细动作水平、平衡协调、速度敏捷、力量等得分都较低。

面对这样一个特征鲜明的学生,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助他扬长避短?孩子的认知水平与运动水平之间是否能建立起联系?

学校通过研究为斌斌定制了“成长处方”:每天一节的体育课,老师着重增加他的协调能力训练;一到二年级,学校为他提供每天半小时的“微课程”,发展其手部精细动作……

对斌斌的跟踪研究发现,从一年级到五年级,他的运动能力不断提升,体质健康测试从勉强达标到良好;他的学习表现在三年级时出现扭转,数学学习成绩的提升尤为明显;在各种需要手脑并用的课外活动中,斌斌开始崭露头角

曾经的“问题学生”完成了华丽蜕变。

朱乃楣校长介绍,一项针对9至12岁儿童的研究显示,97%的参与运动更多的孩子,其成绩比不参加运动的孩子高出10%——运动与孩子的学业成绩之间有正相关性

“运动是学科,也是科学。《运动改造大脑》一书揭示了:

敏捷性、耐力、爆发力、韵律的感知等运动能力对大脑的发育及学习能力的养成有着不可分割的相关性

孩子六岁时脑部神经元链接的突触达到最高峰。运动产生的肾上腺素会增强那些影响注意力、认知力、动机及觉醒水平的信号,多巴胺的分泌能够提高人的学习能力和注意力。

“常有家长问我:孩子快上小学了,是不是应该让孩子学点拼音、学点算数?我的建议是:不如多让孩子参加几项运动。”朱乃楣校长推荐家长可以和孩子共读《儿童青少年科学健身指南》一书,助力孩子科学锻炼。

运动可以培养孩子的什么精神,体育方面的可以培养孩子哪些精神(2)

《儿童青少年科学健身指南》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家有“没头脑”与“不高兴”?

不愁!团队运动是良方

学生洋洋是校篮球队的一员。爱发脾气的他在一次比赛失分后,把责任归咎于队友并愤然退队。

面对这样一位“不高兴”,该如何教育引导?洵阳路小学的老师们制定了这样的“三步走”方案:

放大优点——让洋洋加入足球队,继续发挥他的运动特长;

看见优点——邀请篮球队队员观看洋洋的足球比赛,认可他的表现并真诚邀请他归队;

班主任介入——与洋洋深入谈心,让洋洋懂得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归队后的洋洋进步了不少,逐渐改掉了爱发脾气的坏习惯。

在朱乃楣校长看来,让孩子参与团队运动很有必要,其中蕴藏着重要的成长契机。

团队运动可以让孩子结识更多朋友

团队运动可以培养孩子的集体荣誉感、团队精神

“没头脑”与“不高兴”们也许会在团队运动中暴露缺点,但这也正为教育的介入提供了机会……

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和渥太华大学针对9岁至13岁儿童的心理健康和运动习惯进行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参加团队运动可以让孩子有机会与人们协作、建立友谊、分享快乐,培养宝贵的社交技能,锻炼适应力和自尊心。这些都能让孩子们更好地应对未来挑战。

运动可以培养孩子的什么精神,体育方面的可以培养孩子哪些精神(3)

图片来源:拍信图库

“陪着”不等于“陪伴”,

运动可以成为亲子情感纽带

“孩子做作业,你在旁边看着,这叫陪着;晚上临睡前,你和孩子共读一本书,这叫陪伴。”朱乃楣校长强调,在孩子的运动中,家长的陪伴同样重要。

洵阳路小学每次举行体育比赛都会邀请家长们来观看,浩浩的爸爸就是其中之一。他惊喜地见证浩浩加入学校棒球队后,不仅身体更强壮了,还把体育精神用在了学习上,变得更加积极主动、不畏挑战、不轻言放弃。

陪伴孩子运动,是否意味着家长本人得是“体育达人”?在讲座现场,浩浩爸爸通过视频分享了他观点。他认为家长应该像“战友”一样做到这三点:

做好“大后方”工作,帮助孩子合理地规划学习、运动及发展其它兴趣爱好的时间;

在孩子“战斗”(比赛)的时候,站到他的身边,让孩子看到家长的存在、切实感受到家长的支持;

比起说教,身体力行的示范更重要——逼着孩子参加跑步比赛,不如陪着孩子一起跑。

在校长朱乃楣看来,和孩子拥有一个共同爱好非常重要,体育运动可以成为亲子间的情感纽带和沟通方式。“通过共同的体育兴趣和参与,并且这件事是双方都懂、都热爱的事情,所有的沟通困难都会迎刃而解了。”

运动可以培养孩子的什么精神,体育方面的可以培养孩子哪些精神(4)

图片来源:拍信图库

学习成绩好就够了吗?不!

体育运动助孩子走向幸福人生

孩子成绩优秀就可以忽略运动能力了吗?在洵阳路小学,答案是:不。

学生崔崔学习成绩优秀,唯独运动能力比较弱。

面对这样一个优等生,学校没有放松对他运动能力的要求,而是为他“私人定制”了成长支架,开出包括饮食建议、锻炼计划在内的健康处方。

在学校和家长的合力帮助下,崔崔逐渐从“文弱书生”,变身为能够在球场上摸爬滚打的阳光男孩,获得了更全面的成长……

朱乃楣校长发现,体育带给孩子们的好处是方方面面的:

珍贵和持久的财富——健康的身体;

热爱运动的态度和运动习惯;

在耳濡目染中不断树立面对挑战和困难的信念和勇气,培养孩子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生活态度。

学生星星刚加入学校棒球队时几乎是零基础。教练一次次与她耐心交谈,球队的哥哥姐姐们毫不吝啬地与她分享经验,终于让星星融入棒球队这个大家庭,也让她深深地爱上了棒球运动。

为了感谢大家向星星传递的“分享精神”,星星的妈妈亲手为球队的每一位成员编织了绒线帽。

球队教练在朋友圈动情地写到:“就算是人工智能时代,也请不要忘记,我们所面对的未来终将是人与人的世界……我们需要帮助孩子学会如何找到人、面对人、融入人、支持人,从而赢得人。”

在洵阳路小学,因为运动让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洋溢幸福感的故事还有很多。朱乃楣校长相信,每个孩子都能通过体育运动通往幸福人生。

“每一次挥臂,每一次冲刺,每一次的疼痛,以及每一次失败以后的成功,都会跟着他一辈子,历经千锤百炼,最终会成为优秀的品格、健康的身体、和谐友善的人际关系以及自信阳光的生活态度,成为未来实现人生理想、获得人生幸福的一种巨大的力量。”

讲座现场照片由演讲人提供

关注“第一教育”

分享至朋友圈惊喜更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