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目前我们所能接触到的125摩托车,厂家并没有赋予它过多的功能,只是将这类车型定义为了比较普通的低端通路车,而对于一些150摩托车就寄予了厚望。
其中豪爵的DH125和DK150以及DR150就属于这种车型定位上的明显不同。DH125就是一款非常普通的通路车,在这款车上我们无法获取更好的骑行质感,而DK150和DR150这方面的表现就会好很多,尤其是DR150完全已经摆脱了常规实用跨骑车的那种粗糙感,会让整个使用过程更加细腻。
2.基础配置,相关车型如果定位完全不一样,那么就会出现根据定位不同的配置,在125摩托车上我们看不到任何的高大上配置,也就是一些最基本的悬挂和灯光仪表,但高端的150车型就不一样,它们的仪表,灯光,刹车等规格会更高,表面的涂装也会更细致,一些设计也会更加人性化。
3.动力差异,这里面的动力差异并不是两款发动机实际的动力表现上的差异,而是两款摩托车细微排量区别下的发动机技术差异。虽然不同排量发动机之间理论上来说无非就是缸体的直径和行程出现了变化,但拆机进行对比,我们就会发现并不是这么的简单,也不是所有的150摩托发动机就是125的扩缸机,它们之间的内部结构会有很大的不同。
比如五羊本田CG125它所搭载的就是最为原始的顶杆发动机,这款发动机20年前进入国内时是什么样子,现在基本上就是个什么样子,内部构造和技术规格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但幻影150就完全不一样,虽然这款发动机也是来自于早期的CB单缸机型,不过人家可进行过多次的优化升级,和原来的CB单缸发动机完全就不是一回事情。
再比如五羊本田的NX125和PCX150,前者使用的是极为普通的单缸风冷发动机,而后者则使用的是本田目前的当家高性能水冷发动机,两者之间的技术规格会有很大的年代差,根本就没办法相提并论。
4.制造成本,因为有了以上的种种差异,使得这些同品牌的不同排量摩托车,就有了制造成本上的明显差异,毕竟随着车型定位的变化,一些摩托车在用料上就会更讲究,前期所投入的研发费用也会更高昂,所以就造成了题主所看到的这种现象。
当然除了以上4点以外,还有一个原因就在于车型对比上的不对称,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就在于我们对车型不是非常的了解,并且同品牌为了避免重复竞争,同一定位下也不会有相邻品牌的车型存在(不过某些车系也有),所以在摩托车的选择过程中,我们就会误认为明明应该是排量决定动力,但偏偏它就要和价格扯上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