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制度的优势,班级管理制度及具体实施办法

首页 > 体育 > 作者:YD1662024-01-15 14:56:00

班级的管理关系到学校整体教育教学效率的稳定,关系到学生在校园集体生活中的身心健康。一个班级几十名学生,管理好、照顾好每个学生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在“以人为本,以情育人”的理念下,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应基于学生的真实需求和个性制定班级管理策略,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创新班级管理模式,实施管育结合。班级管理工作要注重结合班级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制度及细则,通过制度引导学生尊重规则,实现管育的良好结合。比如在对学生使用手机进行管理和引导过程中,班主任首先要肯定手机在学生学习中带来的帮助,而不是一味强调学生不能使用手机,同时要与学生分享手机的诸多学习功能,鼓励学生掌握这种高效、便捷的学习方式。其次,班主任与学生定下“君子之约”,要求学生只能在放学后、完成作业后等情况下使用手机,满足学生的沟通和娱乐需求。在此基础上,班主任最后要建立“手机红黑榜”,用来表扬遵守约定的学生,批评没有节制使用手机的学生。

管育结合的班级管理模式的优势在于将管理与教育相结合,通过班级管理达到对学生进行教育的目的,使学生认可班级管理的意义与合理性,构建和谐、平等、包容的师生关系。

以学生为管理主体,激发其主动性。班级管理的主体是学生,想要收获良好的管理效果,班主任就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制度的制定、监督实施、修改完善等工作,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比如实施班委竞聘制度,根据学生能力选择适合的职位,然后由学生对班干部的履职情况进行评价,最终推选出学生认可的班干部,既便于班级管理工作也能够提升班级凝聚力。其实,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也能避免班主任“一言堂”情况的出现,从而保证班级管理制度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与需求,进一步促进班主任班级管理效率的提升。

实施管理联动,多方参与形成合力。班级管理工作包含班级内部事务管理,也涉及与社区、家庭的沟通和交流,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提升班级管理效果,班主任要构建三方联动的科学监督考评机制。实践中,班主任可以构建家校合作机制,如创建微信群保证家校信息顺畅沟通,也便于家长参与班级管理;还可以定期组织家长开放日,让学校与家长充分交流。

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优秀的榜样。班级管理的目标不仅是给学生构建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还要使学生成为一名具有良好道德素养和宝贵品质的人。为此,班主任要以身作则,用真实行动赢得学生的信任与认可。比如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从严格要求自己开始,逐渐打开学生的心扉,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利用学生普遍存在的“从师性”心理特征,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学生的认可,让学生从班主任身上获得满满的爱意,并将这份爱内化为成长的动力。

针对学生差异实施个性化管理。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班级管理,可以更好地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工作中,班主任要认真观察、仔细研究学生的学习生活习惯,记录学生在学习生活方面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看到种种表现背后真正的学生。比如有的学生受家庭影响性格敏感,工作中班主任就应多与家长沟通,帮助学生疏通情绪、解决问题,而不是把压力堆积到学生身上。

新时代背景下,将管理与育人相结合,为学生营造舒适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和思想品质,应成为广大班主任的共同追求和职业目标。

(作者单位系重庆市荣昌区峰高中心小学)

《中国教师报》2023年11月22日第12版

作者:姜 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